孟夏,正是青杏尚小、杜鹃如霞的时节,被喧闹的车马市声闹得人神疲意乱,我忽想去一个清静散淡的所在,就这样游缰信马来到县城北郊,冒着淅淅沥沥如丝的细雨,去拜谒燕国志士荆轲的陵墓。进入蓝田县北关中学,绕过校正中的琢玉楼,沿林荫道,寻向学校的西北角,灰色的天幕下,迷蒙的烟雨中,一块2~3米高的碑石,矗立在沉寂的道旁,玄色墨玉大理石的碑面上,醒目地篆刻着“燕国志士荆轲墓”的字样。正六边形矮矮的花墙内,围起4~5米直径的一堆黄土,土堆上一丛丛、一簇簇新植的冬青,象绿色的花环,众星拱月般,托起孤立的石碑。碑首上一块正面梯形,侧面如金字塔式的花岗石,象一个顽皮的小孩漫不经心组合成的积木压在碑身上,一切显得那样的随意平谈。毛毛如丝的细雨,洒在冬青上、碑身上,如晶莹的泪珠儿,如泣如诉,仿佛向人们诉说着那远逝悲凉的历史。天高地迥,时空无限,古往今来,逝者如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我伫立墓前,心潮澎拜,思绪万千,眼前的一切,这难道就是只身入秦,舍身抗暴,使历史为之斑斓一时的英雄的归宿吗?本想来此得以松驰,而得到的却是心头像铅一样的沉重。
十年浩劫中,荆轲墓同全国许多名人墓一样,难逃厄运,被掘被毁,夷为平地,多年来已折戟沉沙销声匿迹。直到1995年,蓝田北关中学众师生,痛伤荆轲墓“黄钟弃毁,瓦缶雷鸣”的不公正遭遇,方在旧址旁修茸营建而成今日墓址之模样。
荆轲(?~前227),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卫国人,齐国贵族庄氏的后代,喜读书击剑,卫人称为庄卿。秦灭卫后,逃亡到燕,燕太子丹用重金相聘,尊为上卿,要他刺杀秦王。秦王赢正二十年(公元前227)秦兵攻到燕南,他带着秦叛将樊於期的头和卷有匕首的燕国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献图时图穷而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荆轲遭国破家亡之厄运,受燕太子丹之聘行刺秦庭,正是强秦亡韩灭魏凌赵之时,面对强秦横扫六国咄咄逼人的军事行动,六国尽皆丧胆,犹如惊弓之鸟。而荆轲受老友田光一死以国事相托,又受燕太子丹之聘,一诺千金,只身入秦,充分表现了弱国人民抗击强暴气贯长虹的高尚节操和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荆轲深知秦庭行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他作了充分地准备。他首先得到与秦王有深仇大恨的秦叛将樊於期之首级,又得到秦垂涎三尺的燕国富庶地区督亢地图,又有以药淬之中人即死的徐夫人之匕首。正当荆轲在等一个得力助手一道入秦时,心胸狭隘又缺乏识人之能的太子丹疑其有变,催其入秦。荆轲在助手未到,准备不周的情况下,仓促出发。易水送别是荆轲刺秦中最为悲壮的一幕。史载:“太子丹及宾客知事者,皆白衣冠(即身着丧服)以送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与萧萧风声合为一起,筑声激昂高亢,宾客个个眼含怒火,激动而愤怒得头发直竖,荆轲则义无反顾,毅然地登车踏上征途。秦庭行刺,是刺秦计划的峰颠。心躁气浮的太子丹,为荆轲选派的助手秦舞阳,是一位徒有虚名的花架子。一到秦庭则“色变振恐”吓得颤抖不已,引起秦王君臣疑虑,多亏荆轲镇定自若,机智沉着,用“北番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之语,化解了秦舞阳造成的危机,秦舞阳被斥退下庭,留荆轲独当刺秦之大任,但仍神态自若,最后虽因刺秦不中而功败垂成,但是,荆轲在身受多处创伤,左股被砍断的情况下,仍“倚柱而笑,箕倨以骂”,死得是那样壮烈从容。
荆轲被秦王赢政肢解后,身首数断,秦人怜而葬之,仅蓝田就埋有两处。
据清代《蓝田县志》载:“荆轲墓在县西北三十里,今位于华胥乡支家沟西北……”。又据民国牛兆濂《续修蓝田县志》载:“荆轲墓在县城北关西北……”。
荆轲墓作为蓝田古墓葬,历史上久负盛名,中华民族的璀灿文化,凭借着这些跌岩起伏的英雄史诗和古意盎然的古迹名胜,而得以确证并久传远扬,使人有所感悟又宛转深思。(曾宏根)
责任编辑:Xiaohe
- 元、清两朝到底算不算中国? 2014-09-12
- 我市发现一处大型宋代官营窑址 2012-03-20
- 走近考古 触摸文明 2014-10-06
- 汉魏故城北魏宫城西南角遗址入围“河南五大考古新发 201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