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文化民俗都很伟大

     2007-01-27 22:33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百化齐放 > 正文

 著名民俗专家乌丙安进行了精彩的演讲。77岁的乌丙安是有国际威望的名人,国际民俗学家协会的最高资格会员全球共有78人,乌丙安是中国仅有的两人之一。此外,他还身兼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民俗文化像如来佛的手掌心

  “民俗文化可以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它就像如来佛的手掌心,无论你去了哪个国度,有多大法力都跳不出去。”乌先生风趣地说。那为什么有人开始淡忘自己的民族民间文化,而去亲近西方文化呢?乌先生说:“这是一种心理在作怪。有人看到有些国家的物质文明比中国先进,文化上也就产生了自卑感。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知道民间文化价值的有识之士越来越多了。”

  有人认为,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传统风俗的变迁不可避免。乌先生认为,这要具体分析,有些可能会进入博物馆,如花轿、做媒;有些可能由一部分人传承,如昆曲、古琴;但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则可以发扬光大,如春节逛庙会、元宵闹花灯、中秋庆团圆等。

  谈起现今我国各大城市青少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洋节,乌先生说,其实洋的并非是新的,土的也不一定就是旧的。本国的节日不会过,外国民间节日胡乱过,这是一种悲哀。造成这种现状决不应该责怪青少年,而是由于我们对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缺乏保护和发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能“只抢不救”

  现在各地都在兴起一股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申报热。但乌先生却说:“好多地方是只抢不救,表面热闹。”何以见得?乌先生谈到,开世界遗产专家评审会的时候,有的表演团体迫不及待地闯进来就表演,有的市长也见缝插针,滔滔不绝地演讲,但其申报材料却经不住专家仔细推敲,有的为了表明文化遗产的年代悠远,故意将文化产生的年代由几百年说成几千年,胡诌八扯,不尊重历史。

  现在越来越多政府官员或者旅游景区管理者们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不少地区也在恢复传统节日,花大力气举办各种各样的盛会,但却让人感觉不伦不类。乌先生认为,这中间最大的误区就在于还没有把民族民俗文化加以完整地保护,就撕成碎片加以利用,而且有的胡编乱改,改得不像样,这是十分可怕的。为此他再三强调:“千万防止打着保护的旗帜进行最后一轮破坏。”

  那么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呢?乌教授主张“盯”住所有的老艺人,让他们授徒,把他的全部技艺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保存是保护最起码的内容。在日本,你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江户时代的歌舞,同时也有他们改编过的精品创作。最好是就地发展。像韩国的民俗村,贵州的生态博物馆模式等都是有意义的尝试。”

  乌教授同时指出文化保护是个长远的“慢动作”,如韩国江陵市“端午祭”1967年就被批准为国家级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而予以保护,直到去年,韩国才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国有些地方对特色民间文化的精髓没搞清楚,就匆匆忙忙急于开发,结果肯定会失败,比如前几年各地都竞相修建西游记旅游城就是典型一例。因此说,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任重而道远。

(节选自齐鲁文化网)





上一篇:莆田山歌《三十六送》  
下一篇:中国最名贵御玺 秦代和氏璧失踪之谜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