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魂离
小小的历史,多多的争议,大江流去,三国故事,奸雄曹操,不是历史定论,却是民间最不喜欢的一个家伙,这是最令人不解的,曹操行的是法家寒族之道,他的立场应该三国群雄中最接近普通老百姓的,可为什么反过来曹操却成了老百姓眼中最不受欢迎的三国人物呢?
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曹操为什么被称做奸雄,而他是不是奸雄。
奸雄者,首先必须是英雄,有英雄的志向,还有成就事业的能力,这两样东西曹操都是有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曹操感言“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正是曹操不同于刘备、孙权的地方,刘备偏安蜀中,孙权坐断东南,都只是割据一方,而曹操的志向却是以天下为己任,他要做的事在这句话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他要平定四方,匡扶海内。英雄的能力也自不必说,历史上的事业成就已经足够说服力了。
对于曹操是英雄大家都是没什么异议的,异议往往集中在曹操是不是“奸”上,说曹操奸的原因主要有五条:一,曹操出身不好宦官世家;二、喜欢喝酒,喜欢漂亮mm;三,喜欢杀人;四,打仗不行,经常败地狼狈不堪;五,性情多疑,常用诡计。
糟糕是,说这些话是有证据的,曹操祖父曹腾就是大宦官,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的例子不少,还真没出过几个好人。《曹瞒传》记载曹操不光喜欢喝酒,而且喝完酒说话没分寸不讲礼度。喜欢漂亮mm大概也真的,曹操多情还不是一次两次,比较惨的征张绣看上了张济遗孀,结果惹恼了张绣突然袭击被打地长子爱将战死;比较风流的是打赤壁,杜牧的两句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杀人不假,杀边让,屠徐州,害孔融。打仗曹操狼狈逃窜的例子实在太多,征荆州赤壁大败,征西凉割须断袍,征张绣长子爱将战死。梦中杀人,粮少而杀监粮官实在是多疑诡诈的典范。
看起来似乎是曹操的奸诈事实证据确凿无疑,无可翻案了,但我觉得,事实虽在,理却未必就通,在我看来,曹操不是奸诈,而是真性情。
其一,曹操出身不好不是他能选择的。宦官世家不假,但中国有句话“英雄不问出处”,出身何处是不能自己选择的,恩格斯老爸是资本家,周恩来爷爷是地主,这都是本人无法选择的东西,拿出身来断定一个人的品质好坏实在是不恰当,况且宦官就都是一棍子打死都是坏的吗,也未必,三宝太监就是个例外。
其二,曹操的好酒及色是相当有水准的。曹操爱喝酒,喜欢mm也不假,但喝酒喜欢mm也要讲水平高低的。董卓入洛阳,也是经常摆酒席的,但他喝完酒不干别的,只杀人,杀朝中官员,以滥杀为乐;曹操显然是不会的,相反曹操喝完酒不是开玩笑就是吟诗作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不仅喜欢美女,还很讲层次,二流色狼看外表,一流色狼注重内涵,曹操就是一流色狼,在他的一手斡旋下,北出匈奴的才女蔡文姬终于归汉,自西汉以来,以公主头衔远嫁匈奴的女子很多,可是能像文姬这样得以归来的却很少。这就是水平了,要我说,中国就应该多几个曹操这样会喝酒的色狼,这并不是坏事,司马迁在《史记》中给高祖刘邦评价了四个字“好酒及色”吗,这是人的真性情呀。
其三,曹操不仅甚于杀戮,还是给人活路的。曹操的确杀人,但是古来王侯,哪个不杀人,所不同的是,杀什么人,为什么而杀人,杀多少人。在我看来,曹操杀的人是很少的了,基本上是不滥杀的,甚至可以说能不杀则不杀。曹操生活的年代是军阀割据的时期,是个靠刀剑发言,你不杀人,人就要杀你的乱世,在乱世想要生存想要平定天下就必须杀人,是由不得曹操做主的,否则别人就会把刀架在曹操的脖子上代替他做主了,很残忍,很无奈。无论是宫廷政权还是军事战场都曹操都必须杀掉一些人,比如边让代表的是地方豪强,孔融代表的是名士阶层,在曹操早期他要巩固他那不大的根据地是绝对容不下这样各自为政的士族豪强存在的;而到了中后期,对于要建立一个集权有效的政府,那些以清流自诩只善批评现政而不会出谋划策的名士是绝不会受到欢迎的,这些人不光曹操容不下,前时代的历朝汉帝,同时期的刘备孙权也杀,杀的还不少于曹操,这就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到曹操一人身上了,事情复杂到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的了。
谈到建安三年东征徐州可能要多说些,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太好的传统,就是杀俘,在战争中杀掉不需要的投降军,比如长平之战白起杀而坑之四十万赵军,又比如项羽巨鹿之战一夜杀死二十万秦军降卒,这是很不好的,恐怕直到明清这个传统都没有消失,曹操的时代更不例外,这恐怕就是为什么东汉末期人口由鼎盛的五千多万锐减至五百到一千万的原因了。写到这里,魂离还是真觉得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乱世出英雄,魂离也有一个做英雄的梦,但乱世成就霸业的只有寥寥数人,更多的是暴露在荒野里的枯骨吧,而作为普通人老百姓,魂离在乱世饿死倒毙或者作为小卒毫无价值的死在战场上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吧。呃,说多了,正题应该是曹操对待俘虏的态度要比其他军阀好的多,建安三年曹操军队的主力恰好来自他平定黄巾军,也就是“青州兵”,建安元年一战曹操俘虏的黄巾一众有一百三十万,按照传统,一杀了之以威慑四方在那个时代是不会受到谴责,是极其正当的,但曹操不仅不杀,还收编了这批黄巾流民,并且改编实行屯田制度。这既是他的粮源也是他的兵源,成为他后来争霸天下的坚实基础,还给了数百万流民一条活路,乱世啊,普通人不是死的就是将要死的,不是杀就是被杀呀,也许曹操这个行动的本意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但是他的行动却实实在在给了老百姓一条活路,这是很不容易的,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是最大的善了。再看看其他军阀在做什么呢,张济军队没粮食了只有寇略荆州结果战死;袁术称帝锦衣玉食士兵却在吃桑葚充饥;刘备、吕布管辖的地方更惨,已经到了人们同类相食的地步。用刀杀人和或者把人活活饿死有什么区别吗,我想是没有的,看到老百姓死亡曹操写《蒿里行》刘备则不停的哭,很难说是真情流露还是政治需要演戏,但起码曹操的屯田制给人一线生机,而刘备的地盘却是在人吃人。再说东征徐州,问题就出在这青州兵身上,青州兵的军纪和作战能力都是不大好的,起码在史书上记载是这样的,例如《三国志•于禁传》记载“绣复叛,太祖与战不利,军败……禁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征张秀在征徐州之后,而此时的青州兵军纪还差到连自己人都打劫,可见刚刚收编征时的青州兵会有什么表现,很可能只有两个字:寇略。军纪和作战素养是要靠时间养成的,更重要的是在那个军阀割据的时代,部队是层层效忠的,曹操即使是作为全军统帅也未必能直接驾御青州兵的行为。作为一种历史推测,魂离认为,徐州之劫出自青州兵的私自行为而不是曹操命令的可能性很大。
其四,曹操的胜利是很朴实的。曹操经常打败仗,而且经常很狼狈,可是打败仗的也不是他一个人,胜败兵家常事,刘邦也经常打败仗,遇到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败,但最终还是项羽失去了天下,道理何在呢?我想道理可以用诸葛武侯祠前的攻心联来回答:自古知兵非好战。争夺天下实际上拼的是国力,争的是人心。论治国,曹操没有诸葛亮的蓝图;论作战没有吕布的骁勇。但诸葛亮想靠一百万人口的蜀国对抗天下,耗尽国力,弄得“民有菜色”;吕布匹夫之勇弄得辖地人自相食,实际上是自行溃散。恃武者灭,恃文者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曹操的胜利其实很朴实,没什么奸诈诡计,他的胜利靠的是屯田制,老百姓要活下去,老百姓要吃饭,老百姓要有的饭吃才会跟随你,军队要吃饱了饭才有力气打仗。这是人性,很简单的道理,也是历代乱世开始与结束的最基础原因,可是懂的人并不多。
其五,身在乱世不得不多疑。曹操在的是乱世,叛乱横生的年代,将军想当太守,太守想当州牧,州牧想作王侯,王侯想作皇帝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想生存没有心计是不行的。如果梦里杀人和杀监粮官以稳军心的故事是真实的,那么我想也是合理的。现成的例子是张飞,《三国志》给他的评价是“并有国士之风”,但他的死实在无奈,在梦里被人给杀了割去了首级被拿到敌方那里邀功,曹操的多疑不允许别人接近他卧榻之处是不无道理的。《孙子》曰“兵者,诡道也。”行军作战本来讲的就是诡诈之道,是很暴力很残忍的事,在战争最残酷的时候讲君子的排场那只能学宋襄公假仁失众。军队缺粮,是会引起军心涣散的,如果军心不稳,就会溃散,那么不单曹操会死,就是他原先麾下溃散的士卒也会被敌军追杀,死者将何止几千几万,相比之下,如果一颗运粮官的人头可以阻止这种可能的发生,那么魂离会怎么做呢,魂离大概也和曹操的选择是大同小异的,这就是战争,由不得个人选择的乱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一,出身宦官家庭无法选择;二,好酒及色,人性使然;三,慎于杀戮,且给人以生路;四,败仗虽多,但胜利朴实;五,身在乱世,不得不心计多疑。恐怕一口咬定曹操就是奸的并不对,并不准确的,曹操只是个有血有肉,有鼻子有眼的普通人。那么他为什么在民间一直被看作奸雄呢,我想这离不开中国的儒家思想与曹操的处世哲学之间的不同了。曹操是很实在的,他知道要活着,活着就要有饭吃,这才能有追求与理想。他的胜利也就源自于这简单的人性,也就是他所说的“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同时也是道家立世哲学“处阴不处阳,用奇不用正”的外延。中国自汉武帝以后基本都是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是很讲名声的,要三立,立德,立功,立言。这些正是曹操所说的“虚名”,是他不看重的,想来在后世他所不看重的儒家也会给他太高的评价。曹操的成功在于“事功”,也恰恰就是儒学最欠缺的实践精神,当儒学发展到北宋就更糟糕了,朱子一句“存天理,灭人欲”把儒家的思想彻底脱离了人的实际,结果天理没存,宋却先亡了,空留下了多少悔恨去给后人凭吊。
责任编辑:Xiaohe
- 元、清两朝到底算不算中国? 2014-09-12
- 我市发现一处大型宋代官营窑址 2012-03-20
- 走近考古 触摸文明 2014-10-06
- 汉魏故城北魏宫城西南角遗址入围“河南五大考古新发 201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