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跟洛阳有着不解之缘,我市一位白氏后裔为了追忆先人,近年来潜心研究“诗王”生平,编纂了《白居易与洛阳》等专著,详尽记录了白居易大量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社会关系。今天的百姓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有心有才的白氏后人白高来。
根据族谱记载,白高来是白居易的第53代孙,1942年生于洛阳白村,老人对先祖最早的记忆,就是村里一家一户门头上刻得香山诗第四个字。
【白高来 在我们那个村 好多家上头刻的都是香山诗第 香山诗第就是白居易老家的房子吧 大概意思就是这 如果直译过来 就是这个意思 白居易的老房子 白居易家的老房子 看到这些东西 就知道自己是香山后裔 白氏后裔】
老人回忆说,自己孩提时代对白居易后裔这事还很懵懂,并没有特意去读很多先祖的作品。跟其他孩子一样,也是到八九岁才第一次读白居易的诗。
【白高来 最早就是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因为这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后来上学以后逐步懂得 白居易是唐代最伟大的三大诗人之一 当然以之自豪了 也想在这方面多读一点书 真正系统的读书 是在大学和大学以后】
1967年,白高来从北大哲学系毕业,由于工作等原因,他对白居易的研究暂时搁置了。一直到1979年,他从外地回到洛阳,开始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工作,对“诗王”的研究才算真正开始。
【白高来 我是79年到了外语学院 然后到80年代 一直在宣传部门 接触这方面的书籍也比较多 另外学校在这方面 条件也比较好 外语学院作为高等学府 它的图书条件都比较好 那时候就是 有意的借一些这方面的书 看一些这方面的书 也陆续写一些东西】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白高来凭借自己读书时打下的文字基础,写了不少与先祖白居易有关的文章,并有数十篇见诸报端。他说,做这些都是出于对白居易的崇敬之情。
【白高来 他是一个人民的诗人 建国后一直是这样讲的 他热爱人民反映在诗文中间 就是反映人民的疾苦 用他的话讲就是 唯歌生民病 愿得天子知】
随后,虽然工作岗位有所变动,但白高来对白居易的研究却再也没有搁下。1990年前后,他还参与成立了洛阳白居易研究会,专门研究白居易生平。到了2002年,退休后的白高来更是专心致志的研究先祖,他把大量的时间用来研读白居易的著作和相关史料上。在这期间,白高来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
【白高来 洛阳研究白居易 又有一定基础 又不充分 特别是从方方面面去研究它的不多 作为自己又是白居易后裔 又是研究会的领导成员吧 在这方面应该做点系统的工作】
虽说白高来从80年代就开始写与白居易相关的文章,这么多年来他也收集了不少相关的史料和作品,但要出书,还得下大功夫。上网查、翻史料、改稿子,白高来往往一坐到那儿就是大半天。
【白高来妻子 那饭都不知道吃 后来我说那做好饭了 俺们都刷了锅了 你还吃不吃 这是有点废寝忘食那样 但是这一点我总觉得 年轻人吧工作执着一点还是可以的 你说你老了 这样身体受不了啊】
【白高来 一开始下劲儿比较大 有一段 到2004年先后2次住院 可能就是因为趴在那儿时间长了 脑子供血不足 老是吐 吐得比较厉害 先后住了 两次院】
【白高来妻子 我说算了吧 你休息吧 咱不要再弄这些东西了 他说那是我的喜爱 我喜爱这】
在白高来的不懈努力下,《白居易与洛阳》总算出版了。全书从白居易的交友、游踪、功德以及与洛阳相关的诗歌赏析等十个方面,用详尽的考证记录了白居易的生平。
【白高来 作为白氏后裔 有义务做一些基础的工作 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工具书也好 什么也好 提供一些东西 同时也为喜爱 崇拜白居易诗文的人 提供一些第一手资料】
白高来说,白居易一生关心百姓疾苦,留下了很多诗篇,他与洛阳又有着不解之缘,晚年在洛阳也做了很多义举,诗人用自己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白高来 白居易在世时候编有洛中诗 洛中诗整理以后存放在香山寺 但这个诗到了唐代以后 唐宋以后就遗失了 没有这个集子了】
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白高来又着力编纂了《白居易洛中诗编年集》,2008年出版。 白高来说,做这些是自己作为白氏后裔应尽的一份力量。
【白高来 对先祖怀着这样一个崇敬的心情 先祖又是一个 为老百姓尽量办事的办好事的这样一个伟大诗人 那自己(算是)向先人来学习吧】
带号:184带 )


- 《上海世博百馆咏》出版 2010-09-28
- 天涯明月共潮生 2010-05-18
- 玉楼春外寂寞红 2010-05-18
- 三门峡记游 2010-0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