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刻励办公益 亦政亦教誉中原
——政界勇士、教坛先躯杨源懋
杨源懋,字勉斋,别号肃孟,生于清末光绪十一年(1885年)河南府(治洛阳)偃师县官庄。他天资聪颖,少年读书广泛涉猎,步入青年,胸存大志,学业日臻精进。曾诵拿破仑语,谓“难之一字懦夫之字典也”,常以“除死无大难,-到乞不再贫”以激励自己和友人,读书办事从不畏难,有韧性。年19,博中进士高第,一时名重京华。此间,他北走津沽,博览西欧书籍,痛感祖国积弱,初具民主思想,返回故里后,邀里中同人创办缑阳学校森牧社。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杨勉斋被授法部主事,在京数月,欲联络政界,投身改革,但遍游京华,竟无一人可与言志。他目睹清廷腐败,国事日萎,痛感官场丑恶,指斥官场“如夜行墟墓,但闻鬼哭”,立誓不再“侧足官界”,决意返归故里,为社会,为国家办务实有益之事。
杨勉斋归故里后,决心兴办学校启迪民智。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初,他出任河南府中学堂监督,继而又创办河南府法政学校附设选举研究科为地方培养自治人才。七月,他作为河南国会请愿代表之一,再抵北京,上书清廷请开国会。宣统元年(1909)三月,他和考入河南府中学堂的志士刘果(号粹轩)结为同志,以学堂为基地,向师生灌输革命思想,擘划起义,使学堂师生革命思潮日渐高涨。后来为河南知府启绥侦知晓便至校劝诱学生自首。学生王广庆慷慨陈言:“头可断而志不可夺,决不降服”,因此而被开除者10余人。自此,学堂声望益高。是年,杨勉斋又赴汴京开封充任中州公学监督,摄师范学校事,被举为河南省教育总会副会长,先生以诚朴坚韧之精神激励学生,曾令学生各置日记一册,昼有所为者,夜必书之。
此间,他又与在日本东京同盟会河南支部杜潜联络在中州公学成立河南同盟会总分会,并派员到各府、县发展组织,筹划起义。从光绪三十四年到宣统二年之间,勉斋曾北连燕、鲁,联络海内志士,拟挟北方五省人心,以与清廷抗争。宣统三年(1911)10月武昌起义,中州公学被清朝官府严密监视,阴谋加以迫害。杨勉斋与刘果等同志化妆为乞丐,密人洛阳,仍以河南府中学堂为基地。潜结同志,策动驻洛陆军某部反正,以响应嵩洛间民军及当时农民反清组织“在园”的反清起义。计划“踞虎牢关,以临许、郑,北连河、朔,毁铁道以断交通”。以期瓦解攻武汉的清兵,使之不战自溃。决定农历十月十三日夜,在洛阳起义,事将成,洛阳豪绅韩庐云告密,勉斋知事不可为,便偕刘果,纪廉泉等间道入秦,与张钫组成秦、豫联军,抗清兵于陕州、灵宝间,与武昌起义南北呼应,促成共
和。
起初,杨勉斋任河南府中学堂校监时,洛阳民间抗清组织“在园”领袖、农民南大定与其过从甚密。杨勉斋以其革命思想影响“在园”农民,使其成为一支重要抗清力量。及至杨勉斋出任省垣优级师范及中州公学监督,常为学校筹措经费,苦心经营,甚至眷属绝粮断炊亦束腹坚持,绝不支用学校一文钱以自养。其精诚所至,常使同事不忍有过多要求,他艰苦刻励,为人所不敢为,言人所不敢言,省内志士无不倾归。宣统元年(1909年)夏,国人赴京请愿,以杨勉斋为代表。他挺身而出,人秦走晋,敢冒风险,连直鲁诸省与豫共誓同心以抗清廷。但省内士人多畏葸不前,他拂衣而起,慨然直言:“天下事,办则办尔,何多言为!”遂率众到抚署请为代奏民意。
杨勉斋教育学生勤习苦劳,尤重武力锻炼。他鸡鸣即起,亲率学生奔跑郊野,虽大风雪亦无间断。同时,他特聘请武术教员教学生练武,提倡国术训练,并遣健儿赴塞外购买骏马以待时势缓急之需。宣统三年七月,杨勉斋以河南教育总会副会长身份被推举为中央教育会会员。
民国鼎革,杨勉斋被举任为河南省临时议会议长。1912年,他奔走汴、洛、秦、陕,血战于函谷、崤西,披荆斩棘,难得一日休息,终因积劳成疾,手是年十月十八日病逝于开封,年甫二十有七。河南省临时议会召开杨源懋追悼大会,与会者二千余人,所献挽联、挽词,由河南商务印刷所编印为《杨勉斋先生荣哀录》一卷,勉斋殁后,同人集其平日杂著编为{勉斋文稿}二卷,有钞本及石印本,原存张伯英(张钫)千唐志斋,今佚。
责任编辑:Xiaohe
- 我市举行白居易诞辰1240周年座谈会 2012-02-13
- 《洛阳当代著名文艺家素描》出版发行 2011-10-25
- 郭爱和摘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2011-05-20
- 纪念姚崇诞辰1360周年活动在伊川县举行 201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