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翰林林东郊

     2006-06-17 23:37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纵览 > 河洛名人 > 正文

挂冠归故里 鼎助路不平

  ——洛阳翰林林东郊

  

林东郊(1868--1937),字荠原,又字霁园,洛阳老城人。清光绪戊戌科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吉士,散馆后授检讨,历充国史馆协修、纂修、编书处协修,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6)官派东渡日本考察政治。回国后,编纂《皇清奏议》,及书成,被保奏为知府。宣统三年(1911),记名以道府用,并加二品衔,补授广西桂林府知府。当地人提及,称其为“洛阳翰林”、“大学士”。

 

林东郊受命桂林知府之际,正值辛亥革命之时,林被告知大清势必逊位,民国即将成立,故未赴广西赴任。1913年林东郊被膺选临时参议院议员。1918年当选为第二届众议院议员。这期间,由于政治动乱,各派军阀混战,争权夺位,大总统一职竟几易其人: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曹锟。各派政客麋战京城,蝇营狗苟,贿赂公行,尔虞我诈。林东郊洁身自好,羞于与尔辈为伍,故愤然归居洛阳,闭门读书,从事著作,暇则吟诗绘画,临池篆刻,以度晚年。

 

林东郊一生著书两部,一为线装古体诗《爱日草庐诗集》,记录了“大总统一职五易其人”以及他挂冠归里侍奉老母、访亲睦邻、作诗赠画、漫步洛河湟堤而又忧国忧民的喜怒哀乐的情怀。二是他自己多年潜心研究《易经》的独到见解,写成的《易易》一书。全部亲自工笔楷书而就,一箱书稿手迹,被其后人数十年保存,可惜“文革”期间毁于一时。

 

《爱日草庐诗集》早有刻本,尚留于世。其有诗云:“但觅桃源秦乱避,敢云高不事王侯”。曾表达其不敢自标清高而挂冠不仕,实因不堪世事扰攘的弃官归里的心情。还在另一首五律里写道:“家贫恋微禄,国乱滞归程”。说的是国乱不靖,无法回家,并非留恋禄位。“谁作狂澜障,痴心望太平”。期望有人能力挽狂澜,制止动乱,扫平军阀混战,他还是盼望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这是他当时心情的具体写照。据其后人的回忆,林翰林归洛后,深入简出,勤奋好学。“黎明即起,读书、写字,精心整理其诗集和研究《易经》的文稿{易易},早饭后接待访者及求书画者,下午出访亲友谈诗论文或商谈地方公益事宜,晚饭后则同家人闲谈并教诲子孙等做事做人之道”。

 

林东郊的书法宗于欧、褚,参以王铎等,并在其基础上自成一格,功力特厚;绘画以摩洁、石谷等为法,兼众家之长,融为一体,而又颇具自己的风格和韵味。洛阳白马寺院山门上的“白马寺”题字以及寺门内东西月亮门上方的“菩提道场”及“定慧壮严”墨宝即其所书,至今仍显现其艺术的魅力,吸引着千百万慕名而来的游客。林东郊一生曾留下无数书画印章,但多数历经战乱已失落,只有少数流存民间,如当年林东郊殿试时以八股文形式所做的三篇文章及一首诗已被挖掘面世。

 

  林东郊乐善好施,并愿对社会上的不平之事鼎力相助。在其任临时参议院议员时,曾有洛阳东关人王献卿因参加倒袁运动而被捕,又一洛阳西关人杨天鹏,因其子杨少万系革命党人而被株连,都经林东郊竭力营救而获释。1926年,春节后灯节前,因豫、陕两省军人以往所构夙怨,爆发红枪会众“大杀老陕”的惨剧。林东郊乃冒极大的风险,从中说项,使部分无辜的陕西商人及当时河洛道尹阎凤浩等免遭于难。林东郊于1930年曾为当时红十字会会长,曾为孤儿院募捐并亲笔书画进行义卖捐助。还曾创办冬赈救济穷人等。为修筑当年东大街东段石面路,悉数捐出自家所有石条石块,被洛阳人民传为佳话(王化昆)



上一篇:——洛阳第一个中共党员白眉珊  
下一篇:——著名金石学家武亿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