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理学家姚燧

     2006-06-20 16:07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纵览 > 河洛名人 > 正文

清明廉洁为民请难 兴办教育教化百姓 

    ——元代理学家姚燧

 

  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人。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散曲作家。他为官清正廉洁。

 

姚燧聪明好学,但其幼年不幸,3岁父母双亡,他由伯父、著名理学家姚枢抚养成人,姚枢成为姚燧的启蒙之师。13岁时,他又拜大理学家许衡为师,18岁游学长安,24岁时,他读韩愈作品,大受启发,开始试作文,结果一炮打响,大受众人称赞,老师许衡也颇赞许之,人称其有大家之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5)38岁的姚燧开始步人仕途,他首任秦王府文学,不久,转任奉议大夫,兼职负责陕西、四川等路学校教育。至元十二年(1277)起,姚燧曾三度人蜀为官,皆为称职。至元十七年(1282)升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司副使。任职期间,他明察暗访,对过去的大案要案重新审视,查出不少冤假错案。他对受冤入狱者一律予以平反,使不少人得以昭雪。与此同时,他还注重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对贫困之人予以赈济,因此他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爱戴。至元二十三年(1288)封翰林直学士。二十七年(1292)授大司农丞。成宗元贞元年(1295)以翰林学士修《世祖实录》。大德五年(1301)任中宪大夫、江东廉访使。九年(1305)任中奉大夫、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为太子宾客。后欲拜他为太子少傅,姚燧推辞不就。次年授荣禄大大、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四年(1311)姚燧告老还乡。后仁宗几次召他,他均推病不出。仁宗皇庆二年(1313)卒于家中,享年76岁。

 

纵观姚燧一生三十多年仕途生涯中,多次出任各地方官职,也曾长期在中央任职,无论何时何地,他均能清明廉洁,明察秋毫,执法如山,为人民解难,他还注意兴办教育,教化百姓,受到百姓称赞。

 

即便身居高位,姚燧对文学的痴心却一直未改。他的文章颇受称颂,其文学理论也很具意义。《元史·姚燧传》称:其“为文闳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厉,舂容盛大,有西汉风,宋末弊习,为之一变。盖自延佑 (元仁宗年号,1314--1320)以前,文章大匠莫能先之”。《姚燧传》中记载,姚燧认为:“文章以道轻重,遂以文章轻重……岂有一言几乎古,而不闻之将来乎!”他提倡要以理服人,反对文章艰涩空洞,通篇皆古,不及将来之弊习,认为文要切合实际。因其文章正是遵循此宗旨,故能“穷理致知,反躬实践”。

 

由于姚燧的文章气势宏大,一改俗习,有大家之风,故颇受当时人们的推崇。王公贵族、文人贤士皆以能得到姚燧的文章为荣耀,否则会备感愧耻。不少贤孙孝子请姚燧为其先辈撰写颂文,弘扬其德。所以,姚燧作墓志文甚多。

 

姚燧不但文章优秀,他的散曲也颇具影响,是元曲发展初期的本色派代表之—,其作品的主流,也正代表着元曲发展的主旋律。他的散曲,形式上浅显明白,浑厚质朴,风格上明白如话,充满生机与活力,富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具有北方民族的特色。在内容上,则多为反映现实社会,这与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有关。卢前在其《论曲绝句》中称赞姚燧曲作:“以古文名世,曲则不经见,然每有作,亦必婉丽可诵”。

 

姚燧主要著作有《牧庵文集》50卷,可惜已佚,清人辑有《牧庵集》。存世散曲有小令:29首,还有玄数;1套。(王化昆)





上一篇:——书画诗文家王铎  
下一篇:——清正兼洁曾吉甫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