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理学教育家尹(火享)

     2006-06-20 16:07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纵览 > 河洛名人 > 正文

亦官亦师 质直宏毅 

    ——宋代理学教育家尹(火享)

 

尹(火享)(1071142),字房明,又宇德充,河南洛阳人。他出身于北宋末年一个官宦及书香门第的家庭,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异常尖锐的社会里,尹(火享)有着和一般世家子弟及其他知识分子所不同的个人性格和人生道路。

 

尹(火享)幼年勤奋好学,后来拜著名理学家程颐为师。他青年时曾参加过科举考试,试策中有诛元祜党的建议,后来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于是他告诉程颐说:“此生我不再参加进士的科举考试了。”程颐表示赞成他的想法。实际上,程颐一生也未考取进士,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讲学和著书立说上面。

 

程颐曾以“敬”和“主一”教导尹焯。尹(火享)回到住室思考问题,想来想去觉着道理没能全部理解,便去再次请教程颐,要求讲详细一些。程颐告诉他说:其实“主一”就是“敬”,“敬”的形象就是收敛身心,身心收敛了,“主一”也就做到了。比如到庙中拜神,心诚则灵,诚即为心意收敛,没有丝毫杂念,这不是“主一”是什么?以此类推,凡事亲自体验,努力实践,就会百事不敢轻看,一丝一毫不敢胡作非为。如果到了不熟悉的地方或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便没有什么阻碍自己行道的决心,更没有什么恩怨值得计较的,这便是运用“敬”与“主一”的大好时机,也是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大好机会。尹焯听后豁然开朗,把老师的话牢记心里,并且一丝不苟地遵照实行。这以后便成为他构筑人生观的主要基石。

 

程颐去世之后,尹(火享)又以晚生的身份拜见程颐的学生张绎为师。张绎,家贫而孤,幼年失学,一面佣力于市,一面发愤读书,遂以文名于世。年三十,受业于程颐;曾精心记录程颐的言行,编成《师说》,对尹(火享)的启发很大。尹(火享)为人做事心底坦诚,得到张绎很高的评价;张绎学识渊博,受到尹(火享)的极高推崇。尹焊在洛阳城内聚徒讲学,张绎鼎力支持并广为褒扬。尹(火享)敬业精神很强,专心“主一”,除吊丧问疾之类的民间大事之外》,他从不跨出学舍。士大夫们都很尊敬他,而且还经常向他求教。

 

公元1125年,宋钦宗即位,改元靖康。当时,同知枢密院事、京畿两河宣抚使种师道,竭力向钦宗推荐尹 (火享),说以尹(火享)的德行和学问,可以授劝讲官之职。钦宗便把他召到京城开封。他到京城后,看到朝野上下都乱糟糟的,人心浮动,社会混乱,他又不想留在京城。钦宗没有强留,便赐给他一个“和靖处士”的称号,他又回到洛阳老家。

 

时过不久,户部尚书梅执礼、御史中丞吕好问、户部侍郎邵溥、中书舍人胡安国等颇有名望的大臣,联合上奏请求起用尹焯。奏章中说:“河南(洛阳)布衣尹(火享),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言动可以师法,器识可以任大,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朝廷宣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火享)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提拨),以慰士大夫之望。”然而奏章上达,未见下文。靖康二年(1127年,即高宗建炎元年),金人攻陷洛阳,尹 (火享)全家被杀,他的门人(弟子)把他抬到山谷中,才死而复苏,免遭一死。后来,一些有名望的官绅多次请他掌馆授徒,以厚礼相聘,都被他一一拒绝了。有些霸道的人,看到以礼聘请不行,甚至以武力相威胁,也被他凛然拒之门外。此时,尹 (火享)感到洛阳一带已无法存身,于是先到商洛山中(今陕西东南部),又从商洛山逃到阆地(今四川北部阆中一带)。在阆地他从他的学生吕稽手中得到恩师颐的《易传》十卦,又从程颐的女婿邢纯那里得到《易传》全书,他如获至宝,拜而受之。

 

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尹(火享)又由阆地到涪州(今四川涪陵)定居,并在那里研读《易经》。开辟“三畏斋”,用来安抚从中原逃出的邦人,并诚心地照顾他们。这时,大学问家、侍讲官范冲举荐尹(火享)代替自己的职位。高宗诏准,授予他左宜教郎充崇政殿说书,但尹焯以病为名辞谢不就。范冲再次上奏,请朝廷以五百金作为行李装备,派遣船只接尹(火享)回京。高宗又一次接受了范冲的建议,立即派转运使奉诏到涪州摧行。尹(火享)接旨后表示同意回京,但没有马上动身,直到绍兴六年1136),他做了一篇祭文,祭祀过程颐之后才离开涪州启程上路。

 

尹(火享)乘船自涪州到九江(今江西九江),听说左司谏陈公辅上疏攻击程颐,请求摈弃程颐的学说。尹(火享)便停下来,立即著文上奏,奏文中说:朝臣中有人上书攻击程颐,惑乱天下。臣拜程颐为师二十年,专心学习他的学说,坚信他的理论。现在陛下让滥充经筵讲学之职,我所讲说的无非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东西。如果我要抛弃自己所学的东西,那将是犯了欺君欺父之罪。奏文呈上之后,尹(火享)自觉精神不济,体力难支,于是便在九江停留下来。继尹(火享)上书之后,宫观官胡安国在衡阳上书指出:要想让学者遵循中庸之道,效法孔孟,如果禁止程颐之学,那就等于想进屋去而不从门中走进一样的不可思议。后来胡安国又上书推荐尹(火享),称赞他所具有的学识和道德修养大有超过他人之处,足为后世法。还请求高宗命令地方官吏,疾速由水路护送尹(火享)到京城。尹(火享)再次以有病为名不接受任命。高宗皇帝听说后不无感叹地说:“尹(火享)可真称得上是一个恬淡谦逊的人啊!”乃下诏改授他为秘书郎兼说书,并即速起用。尹(火享)这才不再推辞,便进京朝见高宗后而任职。

 

绍兴八年(1138),改任尹(火享)为秘书少监。接任不久便力求辞退。高宗皇帝对参知政事(宰相)刘大中说:“尹(火享)渊博的学识,足可以作后人的楷模。大臣中有这样一个持重老成之人,也可以显示出朝廷用人的原则。”于是再次改任尹(火享)为微猷阁主管兼万寿观留传经筵翊善。翰林学士朱震病危,极力推荐尹(火享)代替自己的职务。辅臣入奏,高宗痛惜地说:“几个有名的大臣中,杨时已经去世,胡安国和朱震又将不久于人世,我怎能不痛惜呢?”赵鼎趁机举荐尹焊说:“不必过滤,尹(火享)的学识渊源可以继任朱震。”高宗指着案上的奏章说:朱震也曾举荐尹(火享)代资善之职,但听说也耳朵有点聋,教太子读书怕太费力。”于是又迁升尹(火享)为太常少卿并兼任说书。没过多久,尹(火享)又上书高宗,称病辞退。高宗一再挽留,并命暂任礼部侍郎兼侍讲。

 

当时,金派使臣张通古、萧哲入京要挟南宋朝廷割地赔款、屈辱投降、谈判议和。尹(火享)对此坚决反对,他向朝廷和奸相秦桧写了上疏和信件,给以激昂慷慨的痛斥和讽刺。在给朝廷的上疏中,他痛斥朝廷,令国人“痛心疾首”,这样下去,“祖宗积累的基业、陛下十二年勤抚之功,当毁于一旦。”他还引证《周礼》“关于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共兵”的话,直斥朝廷,如果相信仇敌之奸诈,而希望缓和目前危机,这难道不是失去“不共戴天”和“不反共兵”之义吗?他痛斥金国巧立名目,以诏谕为名而以割地为要!在给奸相秦桧的信中,他揭露金国对大宋的侵略和贪得无厌,指出全国百姓对此痛恨切骨,指责奸相秦桧屈膝投降,“变本加厉”。

 

但是尹(火享)的上疏及信件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为了敦促朝廷振作,并向臣民表示抗敌,尹(火享)便以不领薪俸施加压力。但高宗这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依然不予理采。绍兴九年(1139),高宗又将尹(火享)由暂代礼部侍郎兼侍讲改任徽猷阁待制,并主持万寿观侍讲。尹(火享)再次上书,执意辞官。不久,高宗任命尹焯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太平观,引年告老,转官致仕。他便以提举江州太平观的官衔退休了。

 

尹(火享)自人经筵,即请退休,朝廷以礼相留。宰相张浚、赵鼎相继去世,秦桧掌握朝中大权。秦桧见到尹(火享)反对议和的上疏及给他的信件,便立即研究并请皇帝诏椎他致仕退休。因为秦桧早已不喜欢这位尹公了。尹(火享)退休三年,即绍兴十二年(1142)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宋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更为强化的时代,理学又是宋代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统治者除了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加强对人民的镇压之外,还需要在思想上统治和麻痹人民以维护其统治,而理学便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舆论工具。

 

尹(火享)拜程颐为师近二十年,是程颐颇为赞赏的学生。在程颐的教诲及影响下,尹(火享)具有良好的封建士大夫的品质。他热爱祖国,有民族气节,遵循着儒家所倡导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人生信条,严格用儒家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一生的言行,不论是在长期担任太子侍讲,还是数次辞职回家办学,始终以诚挚端庄的言行和深厚而渊博的知识而博得世人的敬重。

 

当时在程氏门下固然有很多有德行的人,但是象尹(火享)一样庄重仁重,质直宏毅,学识渊博甚至于有点迂腐的人就屈指可数了。正如程颐生前就不无得意地说:“我死后能坚守正道(即理学,亦称道学)的恐怕就只有姓尹的这个学生了。”看来程老夫子确有先见之明,而尹(火享)也的确是一个具有封建高尚节操的著名宋代理学教育家。

 

尹(火享)有《论语解》《门人问答》等著作传世。





上一篇:——宋代诗人陈与义  
下一篇:——宋代名将种师道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