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奠基者、洛学创始人程颢、程颐

     2006-06-20 16:07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纵览 > 河洛名人 > 正文

“如从春风”之誉 “程门立雪”之典

——理学奠基者、洛学创始人程颢、程颐

 

程颢(10311085)、程颐(10331107),北宋哲学家、教育家,河南洛阳人。程颗宇伯淳,后人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后人称伊川先生。颢、颐系同胞兄弟,合称二程。二程早年同受业于周敦颐,亦受佛教思想影响,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他们的哲学观点和教育思想大同小异。历史上称他们的学派为洛学。其著作和言论,后人编为《二程全书》。

 

程颢26岁中进士,历任县主簿、县令、监察御史里行等地方或中央的官吏。在任晋城令时,在短时间内创办乡学60多所。他招聘师资、选拨学生“聚内教之,广置学舍、粮具,朝夕督教”。在河南扶沟、汝州等地做地方官,也是以创办学校为当务之急。在河南宝丰县商酒务监办汝州酒税时,创办春风书院,讲学劝义。《宋史》本传记他为晋城令时“乡必有校,暇时亲至,召父老与之语。儿童所读书,亲为正句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在县三年,民爱之如父母”。 熙宁年间,在他40岁以后,退居家乡洛阳,以全部精力教学授徒,直到54岁去世。此间四方学者不远千里投拜其门下。他主张教育不仅提高学生知识与智能,更重视以人格感召和启发的方式,改变人的气质之偏,他资秉甚高,胸怀洒脱,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听他讲学的人有“如坐春风中”之感。《宋史》说他“教人自致知至于知止,诚意至于平天下。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循循有序。”

 

]程颐,太学出身,长居洛阳,从事学术和教育活动。20多岁时就在汴京相国寺、兴国寺讲学,一时耆士宿儒,倾盖相交,莫不钦佩。其同学吕希哲首以师礼事颐,从此便开始了他一生的讲学活动。在他26岁时,虽学有成就,但考进士未中,给了他很大刺激。从此他再也不想做官,专门以讲学为职业。宋英宗治平和宋神宗元丰年间,朝廷大臣屡次荐他为官,他均予拒绝。53岁时,他曾任崇政殿说书,为宋哲宗讲授经学。在宫廷授书7年,到元祜七年(1092),因与苏轼的学生不合,改调西京(洛阳)国子监又加任直秘阁。后来被诬为“元祜党”,两次被贬流放。流放期间,追随他的学生一直很多。由于程颐平生诲人不倦,所以出于其门下的学者最多。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而名见史册者达八九十人。如朱光、谢良佐、罢从彦、杨时、游酢、谯定、刘绚、李吁、张绎、苏炳等皆

班班可书·,而吕大钧、吕大临均为一时名臣。

 

二程所生活的北宋时代,封建统治危机十分严重,他们以守旧派理论家的姿态出现于危机之中。他们认为治国之本,在于使君主及庶民均能“明道”,“明道”就是“复天理”。程颢把“复天理”归结为“识仁”,认为仁”是一种天地万物与我“浑然一体”,“无物我”之分的“大公”精神境界。“识仁”说是对这种精神境界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现,实即要求人放弃一已之私利,具有以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为自已行为准则的胸怀与情操。程颐认为“天理”是事物的所以然,事物的准则,主要指封建道德标准。他说“父子君臣,常理不易”。“复天理”就是要明白这个人与每个人等级身份相适应的行为准则,并身体力行。二程认为“饥食渴饮冬裘夏葛”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他们称之谓“天职”。但是,如果人们的需求,超越了人的社会等级身份的规定,则“天职”便转化为“人欲”,“人欲”的实质是“私利。乃是天下纷争的根源,要堵塞动乱之源,唯有运用教育,教人“复天理”、“安得天分、不有私心”,达到圣人、仁人的境界。而这种教育,首先从士开始,使之在乡里成为道德的楷模,在朝廷成为地主阶级的:贤臣,从而影响民风的好转。

 

二程赞同圣人可学而致,并因袭张载的“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观点,试图给予理论的论证。程颐认为“性即理”,人性是“天理”的体现,先天地含有仁、义、礼、智;倍等封建道德意识,是善的。人所以有恶的意识和行为,原由有二:一是才的不同,“才禀于气”,气禀有清、浊,故人有贤愚;二是受物欲的引诱,善心被放逐,但通过学习,气质可变,放心可求,若能坚持不懈,也能和气禀清者一样成为圣人。因此学者的首要问题是确立做圣人的志向。二程的人性学说,颠倒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但他们企图探讨人的个性、智能差异的生理原因,坚持气嘉能变,是对古代教育理论的深化。

 

二程认为学做圣人,既要进行“格物穷理”的“致知”工作,又要做“存心养性”的“涵养”功夫,这叫“敬义夹持”。程颐认为“格物穷理”包括读书、评论古今人物、应接处事等多种途径。而最重要的是读经,因为经是“载道”的。在儒家经典中,二程表彰《小载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而后《论语》、《孟子》、再后及《春秋》以及其他各经。

 

在读经方法上,二程认为既不能止于“章句训诂”,蹈“买椟还珠”的错误:也不能“记诵博识”、“玩物丧志”,应坚持“由经以求道”,贵在“自得”。他们认为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读经的方法,至于蕴藏在经中的“义理”,应由学习者去反复思绎,从己出发,由近及远。故二程提倡勤于思,在思考过程中发展思想,“人思如泉涌,汲之愈新”。二程倡导的学风,相对专搞章句训诂的汉语来说,是一大变革。

 

二程也十分注意幼儿的早期教育。程颐说:“以豫为先,盖人之幼也,智愚未有所主,则当以格言至论月陈于前,盈耳充腹,久自安习,若因有之者。”“以豫为先”就是说的幼儿早期教育。以格言至论使智愚未有所主的幼儿盈耳充腹,使其久自安习,就能为尔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进而解释说:“古人自幼学,耳目游处,所见皆善,至长而不见异物:,故易以成就。今人自小所见,皆不善,才能言便习秽恶,日日消铄,更有甚天理?”这不仅指出了幼学的重要意义、可能性和必要性,还分析了幼儿为什么易学易成的原因。程颐特别注意幼儿有着极强的记忆力。他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所以小儿期是记诵熟读的最佳时期。儿童从小应熟读,记住一些基础书目。

 

      程颢注重“涵养”,主张“以诚敬存之”。要实实在在以“义理养心”,既不能刻意追求,操之过急,又不能怠惰忘却,一切顺其自然。程颐说:“涵养须用敬”。“所谓敬者,主一之为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即心专一,心有主宰。但程颐所主张的“敬”,除了这一层意思之外,还讲究人的容貌举止的严肃和庄重。二程对“复天理”和“敬”的见解各有不同,反映在教学作风上也迥然有异,程颢和气,程颐严肃。故前者有“如坐春风”之誉,后者有“程门立雪”之典。



上一篇:——宋代名将种师道  
下一篇:——著名理学家、中原教育家邵雍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