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劳臣”的种世衡

     2006-06-20 16:07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纵览 > 河洛名人 > 正文

积谷筑城 安边保国 莅官除恶 保民平安

    ——“国之劳臣”的种世衡

 

种世衡,字仲平,为宋河南洛阳人。种世衡幼年丧父母,从小跟随道高德纯的叔父种放生活、学习。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其叔父种放工部侍郎之荫恩而得官。

 

种世衡为北宋守边名将,为官一生,主要劳绩在于安边卫国。他先后居官泾阳县,通判同州、凤州等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春,西夏国王元吴,掠抢延安一带,宋军连续失利。当时朝廷大臣以为这是堡垒屏障设置太多,兵力过于分散所致,命令放弃这些堡垒屏障。这样西夏之兵更是猖狂,延安一带百姓深受西夏的残害。当时官任大理丞和州从事的种世衡却上书建言:在延安东北二百里的故宽州,可以在归堡垒的基础上重新兴建新的屏障,以便占据敌军入侵的要道。他认为这样做有三利:一对左有利于护运由河东运来的军粮;二对右有利于稳定延安的局势;三对北有利于谋划夺取被西夏侵占的银川、夏州一带。朝廷肯定了他的意见,并命他监督经办此事。

 

种世衡受命后,果断采取筑城、积谷、抚慰士卒等措施很快稳定了边防形势。首先,种世衡以惊人的胆略和勇气,冒着暴露自己于旷野之中的危险,毫不畏惧,与敌血战数月,一边作战,一边筑城,果断解决作战和筑城中人畜吃水问题,很快在故宽州旧地建起青涧城。当时种世衡处于作战中暴露自己的脸境,人畜无水饮用,多数人认为此处险不可守。但种世衡力排众议,命令就地掘井,挖至150尺,遇到石层而不见水。工徒向他报告说,这里不可能挖出井水了。种世衡坚定发问:“过石而下,将无泉耶?”并断然决定以凡运一畚土石“偿尔百金”的重偿,指挥徒工继续深挖。结果是“过石数重,泉果沛发,饮甘而不耗”。甘美的泉水喷射不息,用而不减,万人欢呼称神。用这种方法又掘井数口,“兵民马牛皆大足”,解决了人畜吃水问题,稳定了军心、民心。此后他又在其他设堡垒屏障而又无水的地方推广此法,使大家都获得了得水之利。在种世衡的率领下,在校短的时间内于放宽州的旁边建起了一座新城。为了表彰种世衡的功绩,朝廷命名这座新城叫青涧城,任命他“知城事”,并授他“内殿承制”。

 

其次,他根据西夏兵常“济河为患”,消耗钱粮颇巨的实际,决定屯田自给。他先后营建耕地2000顷,每岁从所营建耕地中获利,以供军需,同时招募商贾,交流货物,加速货物流转,这样每岁可取息10倍。经过种世衡苦心经营,守城的钱粮及城守之具等一应军需达到“不烦外计”的地步。所以他向朝廷建议:自己的一应军需,“一请自给”。

 

第三,种世衡既采取措施,慰抚守边士卒,又深入境内所属少数民族羌族中去,做团结少数民族,稳定边境的工作。他命令他的一个儿子专门负责治疗士卒疾病的工作。其子亲为患病士卒料理药汤和饮食。若有调理不周到或不尽职责时,种世衡总是严加责问,甚至“笞责”之,要求他必须全心全意看护生病的士卒,务必使其痊愈。许多患病士卒感动得直哭。

 

对于塞下属羌,种世衡“亲人部落中,劳问如家人意”。慰劳中,常自解佩带之宝刀或器物赠给羌族部落首领,对于羌人中能及时反映边境敌情者,种世衡经常宴请他们,对于提出有价值意见的羌人,他常取坐中金器奖励他们。这样,很快消除羌人认为“汉官不能布恩信”的成见,种世衡也受到境内羌族人的爱戴和心服。庆历二年(1040),朝廷任命他为(鹿阝)延路驻泊兵马都监,负责本路粮草,并升任洛苑副使。

 

当年春天,范仲淹巡视环州(今甘肃环县一带)发现周边羌人和西夏暗有联系,虽也曾“与之衣物缯彩以悦其意”但因“久失其驭”,担心羌人多变。所以两次推荐种世衡署理环州。种世衡受命到环州后“周行境内”,深入调查,特别是深人到羌族内部,宣抚朝廷恩意,并身体力行,以心交心,取得羌人的信任,接着又采取防卫措施,团结羌人,抵御西夏的侵扰。 

 

羌族中有一个叫牛家族的首领奴讹,性格倔犟,宋廷官员来巡视,他总是避而不见。这次闻种世衡来此,因其名声,第一次出郊迎接。种世衡通知奴讹说;我明日早晨到你部族中慰劳。恰值当天晚上大雪盖地,深达3尺,种世衡的护卫再三劝诫他:这个羌人凶诈多端,且冰雪险恶,万不能去。但种世衡坚定自信以决不失信自约,率士众缘险前往。奴讹原来就料定种世衡不会到他部族中慰劳,加上这场大雪,更加坚信种世衡绝不会来,所以他坦卧帐中。结果,种世衡按约到他帐中,使奴讹顿脚失惊说:我一辈子居住这座深山,汉族的官员没有敢来这个地方的,难道你全然不怀疑我吗?种世衡以诚待人,冒雪慰劳羌人的行动,取得了羌人的信任。对于与西夏勾结受其委任侵扰边境的兀二族,种世衡先是派人劝说,劝说不听则派兵镇压;对于归降的兀二族人,则以其全部土地和牛羊奖励有功者。这种团结多数,打击极少数作乱者的政策,很快使种世衡在诸羌中有威有信,不愿再有二心。    为了团结羌人对付侵扰的西夏,种世衡还教育境内各少数民族“各置烽火”,有西夏侵扰,就“举烽相告”,共同出击,以守卫边境。同时,种世衡还在团结羌人一道作战的基础上教羌人“习孤矢”,使当地的“吏农工商,无不乐射焉”。所有这些有效措施,使钟世衡所治之环州在缘边诸城中成为唯一的有战事不求增兵、不请增粮,而武力自振的州。西夏之兵得知环州之地“人皆善射,烽火相望,无日不备”,因而也不敢再打侵扰环州的主意了。

 

在环州西南原州的疆域内有明珠、灭藏、康奴三支羌族部落,素称强硬,经常作恶并逐渐波及种世衡的守地环州。庆历四年(1004)在宣抚使范仲淹的协调下,种世衡采用在古细腰城构筑细腰新城,切断他与西夏交通,派人到畏忌在此建城的西夏兵中用计缓其来援的办法,切断西夏对这三支羌人的外援,同时,适时地招抚明珠等三支羌人酋长。明珠等三族酋长既没料到种世衡会筑城细腰并深入其部族对其进行犒劳慰抚,又看到西夏对他们的外援被种世衡切断,于是都归服了朝廷。

 

种世衡在细腰筑城月余,生活苦寒又劳累过度,细腰城刚建成,他就旧病复发于庆历五年(1045)正月初七病逝,享年61岁。

 

种世衡在边境数年,积谷筑城,抚练士卒,还用计促使西夏王元昊和北宋和好,其功绩卓著。其事绩传到朝廷,当朝的仁宗帝称赞说:“边臣若此,朕复何忧!

 

种世衡不仅守边功绩卓著,而且先后在监泰州太平监,监京兆府渭桥仓,邛州惠民监,知泾州之保定,京兆之武功、泾阳三县时,每到一地就提倡崇奉孔夫子,兴办学校,拆毁不正当的神庙。在泾阳任官期间对于作恶于乡里的地保之类的乡官有王知谦者,逮而杖之。当时正值天子每三年举行一次祭天神于南郊的大礼,按照规定,郊礼时要大赦天下。王知谦这个恶徒就专门挑选这个日子外逃而归,想着种世衡对他没有办法。谁知种衡不仅将他捉拿,而且依照他犯的罪将其杖责于县庭,并且宁愿自己因大赦而用刑向京兆府请罪。种世衡疾恶如仇,公正执法,使豪黠之徒莫不收敛气焰。在泾县任职期间,又组织民众疏修三条白渠,渠修成后,不论贫富都按规定平均送水灌溉,使广大百姓获利。在任职凤州期间,凤州太守倚仗自己与章献皇后的关系,为私事企图贿赂收买种世衡,他“正色不纳”,因而获罪被贬官。

 

种世衡少年时就崇尚做人的气节。他跟随叔父种放生活,叔父过世后,弟兄们有人吵着要分家,种世衡将所有的家产都推给弟兄们分置,而他自己只要叔父的图书。种世衡每莅官一地总是兴利除害,除恶护民,保百姓之平安。在青涧与环州任职只有数年,而他去世之后,青涧与环人,“皆画君之像而享事之”。送终之日,吏民百姓及羌族酋长连续数日祭于灵柩前。





上一篇:——著名理学家、中原教育家邵雍  
下一篇:——保边兴利的滕子京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