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义治洛

     2006-07-14 20:29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纵览 > 河洛名人 > 正文

    一般说来,作为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大臣张全义,不忠不奸,亦忠亦奸,是一个较为难于捉摸的人物。他虽然生于唐代末年的敬宗宝历元年(852),而官宦生涯却在五代时期的后梁与后唐;他虽然是濮州临濮(今河南范县)人,而在步步上升的仕途中,却基本上兼任河南尹(治洛阳),而且他的精力也放在这个职务上,管理洛州十八县(今河南洛阳一带),治理洛阳颇有政绩。

 

张全义,原名居言,又名宗爽,唐昭宗赐名全义。全义的家庭祖祖辈辈都是贫苦农民,年轻的时候,曾在县衙当过仆役,经常受到县令的污辱,所以他从小就对贪官豪吏怀有仇恨。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濮州人王仙芝率领起义军攻濮州之后,他很快加入了起义队伍。王仙芝牺牲以后,他又跟随黄巢转战各地,屡立战功。张全义曾做过短时间的农民政权大刘的吏部尚书,兼充水运使。黄巢失败之后,他仍然念念不记黄巢的恩情。后来张全义投降唐廷任命的河阳节度使诸葛爽。由于在诸葛爽部下屡立战功,又曾做过短时间的刺史。诸葛爽死后,张全义投奔军阀李罕之,占据了广一    一大的洛阳地区。李罕之念及张全义的支持,便推举他为河南尹(治洛阳)。张全义据有洛阳之后,便产生了对千疮百孔的洛阳进行治理的思想。

 

李罕之是一个贪残暴戾的军阀,张全义对他多有不满,但在时机未成熟之际,却能左右恭维。待李罕之攻打晋、绛二州的时候,后方空虚,张全义便率兵攻占河阳,自己又做了河阳节度使,但没有放弃对洛阳的治理设想。当李罕之又借助李克用之力攻打河阳时,张全义又得到镇压农民起义军起家的军阀头子朱温的支持,打退了李罕之和李克用。朱温称帝,任命自己的亲信守河阳,同时任命张全义为检校司空,仍兼任河南尹。检校司空,实际上是个虚职,并无实权,而河南尹才是他的实职。从此,张全义出于对朱温的感恩,便依附于他,并逐步成为朱温的亲信,同时也就开始实施他治理洛阳的设想工程。

 

洛阳原是唐代的东都,是关东一带的政治、军事重镇,而且经济繁荣,又是商业贸易中心。然而,自安史之乱以后,洛阳一带成为军阀争夺的主要目标之一。几经兵乱,张全义到了洛阳,洛阳城已被完全焚毁,附近各县也都荒废,人烟稀少,一片凄凉,成为杂草丛生的不毛之地,所以张全义经营洛阳,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张全义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至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在河南尹任上的40余年里,一直致力于对洛阳的治理。张全义入洛时,只带100多名部下,转遍洛阳城,才找到100多户居民。当时,他虽然感到人力不足,物力匮乏,但他还是按照初衷,开始了对洛阳的治理。

 

首先挑选人员组织生产。他从100多名部下中挑选屯将、屯副和屯判官各18人,分为31组,每组发给一面旗帜、一道榜文,各主一县,分别到县里寻找农户,组织他们开荒种地。对招来的流民也动员他们种田。管理上轻刑薄赋,并给予优厚的待遇。农闲时,指令屯将组织他们练兵习武。经过九年的尽力经营,各县居民及招来的流民,多者达六七千户,少者也有二三干户。这样,一则恢复并发展了生产,二则还组织起来地二万多人的武装力量,张全义在洛阳基本上站稳了脚跟。

 

其次耕战结合,关怀部下。为了增加效益,提高收入,张全义还组织部下,开展屯田。他拿出库粮换取耕牛,分给部下使用,实行耕战结合,以耕为主,兼顾练兵。每当早春开耕的时候,他总要带上酒食,亲自到田间鼓励和慰劳部下,对有些效益好,收入多者,也亲自慰问。不但送给他们酒菜和茶叶,而且还有慰问品,给男的赠送布裤,女的赠给当时流行的青色裙衫。此外,他还要亲自看一看收获的粮食和蚕茧,面对丰收的劳动果实,张全义总是喜笑颜开,非常高兴。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张全义见了美丽的声妓,也难见笑容;唯独见了粮食和蚕丝,才眉开眼笑。贫苦农民出身的张全义,虽然身为王侯,但他对农家欢乐的丰收依然情有独钟。

 

其三,深人民间,了解下情。张全义经常深入民间,了解农民生产生活情况。每逢他到了田间了解耕作状况时,看到农田耕作细致,没有杂草,便下马率领随行人员仔细察看,并对田主加以鼓励和慰问,还赠送给田主一些衣物。如果发现耕作粗放,杂草丛生,便告诫他们不要偷懒,要精耕细作。有一次他见到一片因为没有种好而荒芜的土地,便把田主召来,问清原因,田主说是因为没有耕牛而又缺劳力所致。张全义便把基层政权的头头和附近农民找来,责备他们不关心下情,并责成他们进行具体帮助。他们感到批评得对,表示一定改正错误。据此,张全义又下榜文,要求全体农民要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群策群力,把每家每户的事情办好。这样以来。久而久之,洛阳一带百姓互相帮助耕牛、帮助劳力,把农田种好的传统,便一直保留下来。

 

    由于张全义在洛阳一带善于招抚军民,劝耕农桑,从唐末至五代,在兵荒马乱的情况下,洛阳一带农业生产有所恢复,人民生活也得到相对的安定,生产明显的发展,流亡农民相继归来,使农户增加到五六万户。每逢遇到水旱灾,百姓的抗灾能力相应提高,生活也能维持下去,不再四处逃荒了。洛阳人遇灾不外逃的传统也保留下来。正因为有了生产生活做保障,各县也建立了官署,恢复较为正常的封建统治。



上一篇:——北宋开国谋士赵普  
下一篇:——唐代诗豪刘禹锡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