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文士领袖张说

     2006-07-14 20:39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纵览 > 河洛名人 > 正文

  张说(667--730),字道济,又字说之,祖先为范阳(今北京大兴)人,后移居洛阳。其家世代为官,祖父张恪曾做过庆州都督,父亲张骘做过洪洞丞。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张说刚二十出头,朝廷策贤良方正,当时四方应试者达万人之多,竞争激烈,武则天临场策问,张说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郎。并命他写“策本于尚书省,颁示朝廷及蕃客等,以光大国得贤之美。”不久,升迁右补阙,掌向皇帝规劝之事,颁示朝廷及蕃客等,以光大国得贤之美。”不久,升迁右补阙,掌向皇帝规劝之事,并参预编修《三教珠英》。

 

久视元年(700),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至秋凉仍不降旨返归。张说上疏劝谏,希望武则天及时返归,“深居上京,息人以展农,修德以来远,罢不急不役,省无用之费。”武则天虽没有采纳,但对张说这样的人还是十分赏识。长安初年,张说迁右史,兼知考功贡举事,后擢升为凤阁舍人,成为朝廷的要员。长安三年(703),武则天男宠张易之与其弟张昌宗横行无忌,陷害御史大夫魏元忠。魏元忠为官正直,曾仗杀过张易之的不法家丁,又阻止武则天提升张易之的弟弟张昌宗为雍州长史。他曾对武则天说:“使小人在侧,臣之过也。”矛头指向工张兄弟。此时武则天有病,张氏兄弟就造谣说魏元忠与司礼丞私议,太元已经老了,不如依附太子,作长久之计。这使武则天十分恼怒,将魏元忠和高戬打人牢狱,要他们与张昌宗对质。张昌宗便请张说作伪证,并许以美官,张说表面上答应下来。当武则天召太子、相王和诸宰相到朝廷对质时,张说说:“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魏元忠因而免于被杀。但武则天怪罪张说前后说法不一,把他流配钦州(广西钦州县)。中宗即位(705),召张说为兵部员外郎,后升为工部侍郎。景龙年间,张说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仍为工部侍郎。不久,拜兵部侍郎,加弘文馆学士,睿宗即位,张说拜任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

 

景云元年(710)七月,中宗第二个儿子谯王李重福在洛阳谋反,反败被杀。东都留守捕获重福同党数百人,审讯很久没有结果。睿宗派张说前往洛阳处理此案。张说很快抓获了谋反主谋张灵均和郑(忄音)等,审得实情,其它被冤枉拘捕者全部释放。案件处理得干净利落。睿宗对张说的才干十分赞赏,他说:“知卿按此狱,不枉良善,又不漏罪人,非卿忠正,岂能如此。”继为太子李隆基侍读,他与太子十分亲近。

 

景云二年(711)正月,睿宗任命张说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修国史。当时,皇室内部的斗争十分激烈,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正展开一场生死斗争。太平公主野心勃勃,一心要易太子。太子集团有姚崇、宋(忄音)支持。景云二年二月,有术者上言,五日内有急兵人宫,睿宗令为之戒备。张说对此十分敏感,对睿宗说:“此是奸人离间太子之计,陛下若以太子监国,则名分定,奸胆破,蜚祸塞矣。”姚崇也对睿宗说:“张说所言,社稷之至计也。”睿宗听从了张说的建议,即日命太子监国。

 

但太平公主伺机反扑,她任用萧至忠、崔浞为宰相,迫使睿宗将姚崇、宋(忄音)等大臣赶出朝廷,贬为地方官,接着,又罢去张说相职,把他贬为尚书左丞,命令他到东都洛阳留司。    延和元年(712)八月,睿宗以“传德避灾”而让位给太子李隆基,是为玄宗。太平公主阴谋作乱,她广引党羽。张说知道情况紧急,自东都派人以佩刀献玄宗,请玄宗迅速决策,除掉太平公主之党。使得玄宗在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前,一举杀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政权开始稳定。

 

张说协助玄宗除掉太平公主立了大功,因而召拜为中书令,封燕国公,赐实封200户,第二次当了宰相。但张说素与另一宰相、著名政治家姚崇不和,相互告发,结果被姚崇所构,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仍充河北道按察使。不久又转任岳州刺史,当了地方官。不久,因宰相苏颠在玄宗面前说张说忠诚正直有功,不宜外迁,张说遂出任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他以戎服入朝拜见玄宗,玄宗大喜。开元七年(719)张说为捡校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天兵军大使,摄御史大夫,兼修国史,他“仍赍史本随军修撰”,为朝廷的边疆安定作出了贡献。

 

开元八年(720)六月,朔方大使王睃诱杀突厥降户于受降城,死者千余人。使得并州横野、大同等地的突厥人闻之皆震惧不安,局势开始动荡起来。秋天,张说亲自带领轻骑20人前往安抚。其副使李宪去书信阻,张说回信说:“吾肉非黄羊,必不畏食;血非野马,必不畏刺。士见危致命,是吾效死之秋也。”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做了有效的救抚工作。

 

开元九年(721)四月,胡人康待宾率众反,攻陷兰池(宁夏盐池县)六州,聚众7万,进逼夏州。后与党项连接,攻银城(陕西神木县)、连谷,占领仓粮,张说统马步兵万人讨伐。大破之,使胡人溃散西逃,党项人“复其居业”。他的副使史献主张尽清诛党项,免其反复,张说说:“王者之师,当伐叛柔服,岂可杀已经降服的人!”遂上奏请设置麟州,安置了党项余众,使其安就复业。张说因平乱有功,行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晶,再次当了宰相,掌握朝廷武大权,但他仍旧修国史。

 

开元十年(722)四月,张说兼知朔方军节度使,他亲自到朔方巡边。九月,康待宾余党反叛朝廷,自称可汗。张说发兵追讨,将河曲六州胡人,分散安置。张说还建议玄宗与吐蕃通和,使得边境得安宁,但玄宗未采纳他的建议。

 

原先边境常驻兵60余万镇守,耗资巨大。张说以当时已无强敌为由,请削减兵20万“勒还营农”。开始时玄宗颇为疑虑,张说说服玄宗最后裁边兵20余万,占了边兵的三分之一。张说还根据实际情况,建议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府兵制是寓兵于农的一种制度,平时在家种田,战时应召出征,自备军需。兵不堪其苦,逃亡者甚众。开元十年(722)九月,张说招募年轻力壮的青年担任宿卫,免除他们的租调劳役,给予他们优厚待遇,不到10天就招募精兵13万。从此兵农分开,兵成为一种职业性的雇兵,对提高军事素质,严格训练是很有好处的。

 

开元十一年(723)二月,张说兼中书令,他改革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其下设五房: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分曹掌管总务,建立了政事堂的办事机构,加强了政事堂的权力和地位,使政事堂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张说擅长文辞,力矫浮靡风气,当时朝廷的诏诰文敕多出其手,他的文章以俊丽、精密著称。被贬岳州后,诗更加凄凉悲惨,开盛唐师古之先河。有所作,天下词人争相传诵。时人以与许国公苏颈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张说不仅文思精壮,且他尤长于碑文、墓志,独步当时。他倡导开馆置学士。开元十一年(723),玄宗设立丽正书院,聚集许多文学名士如徐坚、贺知章等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玄宗授张说为修书使,总管丽正院。当时有人反对,要求停办丽正院,张说对玄宗说:“自古帝王于国家无事之时,莫不崇宫室,广声色,今天子独延礼文儒,发挥典籍,所益者大,所损者微。”开元十三年(725),丽正院改为集贤书院,五品以上为学土,六品以下为直学士,张说以宰相为知院事。玄宗本来要以张说为大学士,张说谦辞不受。开元盛世,张说为文士领袖。张说为相时,提拔和重要了一批文学之士,其中最著名的有张九龄,后来成为唐代的名相,当时文士,都趋附于他。

 

张说以文章来提拔人士,同样也以文来排斥人,终陷人党派之争中。开元十四(726),御史大夫字文融、崔隐通、中丞李林甫等弹劾张说,说他:“引术土占星,徇私僭侈,受纳贿赂。”玄宗令拘之,并发兵围其家。经过这次挫折,张说精神受到极大打击。事后,玄宗派宦官高力士探视他,见张说蓬头垢面,坐在席上,“食以瓦器,惶惧待罪。”虽然高力士为其讲情说:“张说曾为侍读,又于国有功”。玄宗还是罢他为中书令,免去其宰相之职,让他在家修史。

 

离开朝迁后,张说专心致志研究文史,开元十七年(729),张说复拜尚书左丞相,仍请为集贤院学士。朝廷每有大事,仍征求他的意见。二月,复为尚书左丞相,加开府仪同三司。

 

    开元十八年(730)十二月张说病死,时年64岁,唐玄宗亲自为张说制神道碑文,并取消开元十九年元正朝会,以悼念之,御笔赐谥曰文贞。因张说瞥被封为燕国公,其文集称《张燕公集》,计有25卷,流传于世(周景巧)



上一篇:——中唐奇才李长吉  
下一篇:——唐代官吏贾言忠、贾曾、贾至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