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若弼(544~607年),宇辅伯,河南洛阳人。他出身于鲜卑贵族家庭,复姓贺若,本是鲜卑语“忠贞”的意思。据说,他的祖上对北魏忠心耿耿,有过很大的贡献,孝文帝遂赐以“贺若”为姓。
贺若弼的父亲贺若敦是北周有名的将领。当时北周与北齐以洛阳为界南北对峙,长江下游以南则为南朝陈地。北周势力雄厚,北齐稍差,而南陈仅为一个小王朝,与齐为邻。北周、北齐、南陈三朝所占地盘犬牙交错,互相虎视耽耽,都想消灭对方。
武成二年(560年),贺若敦奉命率军渡江,占领陈地湘州(今湖南长沙),遇到陈军的抵抗,迁延一年,由于孤军深入,粮草不继,被迫撤回江北。北周以无功而失地为名,罢免了贺若敦的官职,贬家为民。后来虽被起用,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刺史,贺若敦心里有很多怨气。怨气散之于外,激怒了掌握北周大权的宇文护,保定五年(565年)被逼自杀。贺若敦临死时嘱咐儿子说:“我志在平定江南,然而未能实现,你要继承遗志,牢记祸从口出的教训”。然后以锥刺舌,作为警戒。
贺若弼自幼喜欢学习,博览群书,胸有大志,刻苦练武,勇猛超群,在当时贵族子弟中很有名望。后来被周武帝的权臣、齐王宇文宪招为王府记室,管理文书工作。不久,以文才武略封为当亭县公,官至小内使,从而成为皇帝身边的官员,参与一些机要大事的处理。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对北齐经过一年多的征战,消灭了北齐,完成了中原大地的统一。然而南陈在北周攻打北齐之时,乘机北上,直向彭城(今江苏徐州)进发。周武帝派兵攻陈,把陈军赶回淮河以南。北周正要乘胜追击陈兵的时候,武帝病倒了,并於第二年死去。儿子宇文簧即位,是为宜帝。大成元年(579年),以大将韦孝宽为元帅伐陈,贺若弼随征,先后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广陵(今江苏扬州)等城镇数十座,南陈江北之地尽为北周占领。在这次伐陈的战斗中,贺若弼立了大功,史称这次战争的胜利多出于贺若弼的谋略。事后,贺若弼被晋升为寿州刺史,封襄邑郡公,镇守淮南。贺若弼下决心要在此基础上完成父亲的未竟大业。
大成二年(580年),周宜帝死,由他八岁的儿子宇文阐即位,是为静帝,朝廷大权落入隋国公、外戚、宰相杨坚手里。杨坚的父亲是北周初年重臣杨忠,他的女儿又是宜帝的皇后,然而静帝并非他的女儿所生,所以他的专权引起众多官员的不满。首先以尉迟迥为首的大官僚看出杨坚有篡位的野心,便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起兵反抗。杨坚以为贺若弼不是自己的亲信,担心投靠尉迟迥,便派人去寿州夺了他的兵权,并押送京城看管起来。
经过一年的战争,杨坚平定了尉迟迥的反叛,控制了朝廷的局面,便废掉静帝,自立为皇帝,是为隋文帝。隋文帝以为首要的外患是南陈,他便招揽人才,准备粮草,整顿兵马,着手代陈统一全国。此时,宰相高颖推荐贺若弼说:“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没有人能够比得上贺若弼”,建议加以重用。于是文帝任命贺若弼为吴州(今江苏江都)总管,坐镇广陵。贺若弼喜出望外,他以为是实现父亲遗志,完成统一大业,施展自己才华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消灭南陈必需渡江,渡江必需解决船只的问题,此其一;如何顺利渡江,消灭敌人又不损伤自己,便采取麻痹敌人的办法,此其二。贺若弼开始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伐陈的准备工作。
第一,筹措船只。在非战争时期,从北局到隋与南陈都有通商贸易。北方有马而缺船,南方有船而缺马,南北双方一直互通有无,进行船与马的交易。当时,贺若弼派出一些有经商经验的官兵,扮作商人模样赴南陈寻找船商。把北方投有作战能力或将要退役的马匹卖给南陈,买回船只,或者直接以马换船。加上杨素在长江中游制造船只予以支援,贺若弼很快搞到了一大批船只。通过详细检查,其中有新有旧,贺若弼将新旧船只分开,将准备作战用的新船涂上枯草似的黄色,并堆起芦苇加以掩蔽。再把一些日常使用的旧船停放在长江北岸的显眼处,这等于告诉敌人,靠这几只破船是渡不了江的。所有这一“掩”一“显”都在暗中进行。
第二,麻痹敌人。消耗士气是麻痹敌人的好办法。贺若弼为了麻痹敌人,在隋军换防之时,先在广陵郊外集结,战旗蔽日,营幕栉比,俨然一支待发的集团大军。南陈哨兵见此情景便慌了手脚,逐层传达至陈朝总兵,便匆忙调兵遣将,布阵设防,恰似如临大敌一般。待南陈将士布阵设防一毕,贺若弼便命令隋军将士撤防回营,恢复原来模样。南陈将士看到隋军撤防回营,并无渡江之意,便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三番五次这样下去,南陈将士误以为隋军不过是做做样子,没有渡江的能力。时间一久,司空见惯,麻痹思想越来越重,把隋军的活动丝毫不放在心上。此外,贺若弼还经常叫部队沿江狩猎,人马喧嚣,鹰犬突击,呈现出一片太平嘻戏景象。开始南陈也认为隋军是趁势渡江,非常紧张。次数多了,南陈又误认为隋军在变化手法而已,是贺若弼趁机会贪图享受,并无能力大举进军。这样,既冲淡了南陈的士气,麻痹了斗志,又使南陈疲于奔命,士气懈怠,甚至指责领兵的头头胆小如鼠,成不了大器。
开皇七年(587年),隋军打败北方突厥,解除后顾之忧。开皇八年冬,以皇子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统领水陆五十多万兵团大军,兵分八路,由信州<今四川奉节)开始大举伐陈。此前,贺若弼根据他长期驻守广陵所掌握的有关南陈的情况,提出“伐陈十策”,得到隋文帝的赞赏,伐陈的战略战术多采用贺若弼的意见。
伐陈的号角吹响,贺若弼率领五千士卒,由广陵攻京口(今江苏镇江丹徒),而直取建康(今江苏南京)。按照行军元帅的部署,贺若弼与韩擒虎应于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夜,分别由广陵和采石(今安徽当涂西北)渡江,然而贺若弼速胜心切,便于初一白天提前渡江,这可能与他平时采取麻痹敌人的战术而得出的料敌如神的结果有关。贺军渡江,陈军毫无觉察。渡江前,贺若弼在众将士面前以酒祭江,并发誓说:“承父遗志,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胜而遂我心志,不胜葬我鱼腹,死而无憾”。浩浩荡荡进入澎湃的激流之中。
正月初一那天,南陈后主陈叔宝一直沉浸在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里面,其实陈后主本身就是一个腐朽透顶的人。他即位后,迷恋酒色,疏于朝务,一天到晚和宠妃张丽华、孔贵嫔寻欢作乐,加之大造宫室和佛寺,致使国库一空如洗,又加重赋税,广搜奇花异石,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对待北方的隋军,他自恃长江天险,帝都固若金汤,隋军无法飞渡,所以从不加强防务。初一那天,君臣欢渡春节,都喝得酩酊大醉。沿江陈军将士,也是狂饮烂醉,江防毫无戒备,所以贺若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顺利渡过大江。
贺若弼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长江,南陈后主及其防务将士都在醉梦之中,直到正月初四,沿江告急,才慌忙布阵,仓促应战。正月初六,贺若弼攻占京口,活捉驻防京口的南徐刺史黄恪。京口是南陈北方的门户,又是重要的粮库。贺若弼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攻人京口后,一军土因为买酒喝而被处死。贺若弼优待俘虏,所俘六千余人全部释放,并发给路费,返乡生产。还沿途散发传单以安抚民心,告诉江左父老,隋军是正义之师,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因此隋军所到之处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贺若弼在由京口沿江西南直逼建康时,另一路隋军将领韩擒虎则按约定时间,率军由采石渡江,攻占姑熟(今安徽当涂),沿江而下,进逼建康(今江苏南京)。如此,建康则处于贺、韩两路大军的夹击之下。贺若弼渡江之后,派兵切断东南太湖一带陈军救援建康的通路,继续向建康进发,正月初七占领建康北部的屏障钟山(今南京紫金山)。陈后主见势危在旦夕,慌忙命令南陈名将萧摩河、任蛮奴等在钟山抵抗,但由于陈军战线太长,互不协调,各自为政,抵抗力量是极其微弱的。正月初十,两军交战,但贺军八千人,陈军十万,悬殊太大而数次败退,战死二三百人。贺若弼见势不妙,令士卒施放烟火。烟雾中的陈军不辨虚实,不敢追击,纷纷抢割战死者隋军士卒的头以备邀功请赏。贺若弼见此情景,愤怒填膺,立即引兵冲杀,可怜骄惰的陈军被一触即溃,士卒四散。贺军乘胜追击,一举歼灭陈军主力五千人,生拎萧摩河。当时,隋将韩擒虎进击石子冈(今南京雨花台),陈将任蛮奴在钟山被击败后,退守建康。陈后主离宫逃跑,刚出城便投降了韩擒虎,并引韩军攻入建康。陈后主乘兵乱之机匿人井中,后被韩擒虎生擒。当夜,贺若弼也由北门攻人建康,建康完全被隋军所占。
建康失守,后主被擒,是南陈灭亡的标志,南陈所辖军民先后降隋,从此结束了南北对峙近三百年的混乱局面,中国封建社会进人又一个新时期。
攻占建康后的第三天,行军元帅晋王杨广跚跚到了建康。由于他忌贤妒能,以贺若弼未按约定时间渡江而加以逮捕。隋文帝杨坚在京城得到消息,下诏令给杨广,命令他释放贺将军。诏令中说:“贺若弼与韩擒虎二公,深谋大略。朕委以剿灭东南逋寇之任,静地恤民,皆遂朕愿。九州分裂,迄已数百年,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是天下一大事,重大非常!平定江表,实赖二公之力也”。文帝还给两位将军发来诏书,表彰他们说:“宜国威于万里,救东南之民尽出汤火,数百年之寇旬日廓清,二公之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古之名将难于匹敌”。贺若弼回到京城,文帝论功行赏,晋爵为宋国公,官至右领军大将军,封邑三千户,赐绢八千段,杂采一千段,女乐二部,还把陈后主的妹妹赐给他为妾。
灭陈以后,贺若弼被胜利冲错了头脑,居功自傲,目中无人,骄傲得简直失去了理智。贺若弼一家除自己是国公以外,还有他的哥哥贺若隆为武都郡公、弟弟贺若东为万荣郡公,并为刺史列将。一门一国公二郡公,确实荣耀无比,因而他常在同僚中宣扬自己的功劳和才干,甚至以宰相自许。他生活奢糜,奴仆成群,珍玩财宝不可胜数。隋文帝发觉之后,认为贺若弼胆大包天,虽不为矫诏,却也是自封,长个人志气,灭皇家威风,于是立即任命杨素和高颖并为宰相,贺若弼仍为将军。
隋文帝杨坚龙颜一怒,贺若弼的威望减了大半,于是愤愤不平到处发泄,发泄的矛头直指文帝,加之杨素的陷害,不久便被罢了官,并于开皇十二年(592年)逮捕下狱。隋文帝本想杀掉贺若弼,但念其前功,让他口服心服再死不迟,便亲自审问他说:“你狂妄得出奇,常在大厅广众之下说高、杨二相是酒囊饭袋,这是为什么?” 贺若弼说:二相或为故交,或为亲情,了解底细,所以才那样说。”隋文帝又说:“你心怀不满,蛊惑人心,诽谤朝廷大臣,大臣都说依律当死,你还有继续活下去的理由吗旷贺若弼说他灭陈的功劳就是不死的理由。隋文帝说:“你立功受赏,又格外重赏,还提他干什么?”贺若弼说:“我虽然受了格外的赏赐,但我还要求受到格外的优待,使我能够活下去。”隋文帝思考再三,还是念他灭陈之功,特令免于处死,消官除爵,出为平民。一年后虽然又恢复了他宋国公的爵位,但隋文帝对他心存疑忌,不再信任,当然也不再重用了。
开皇十九年(599年),宰相高颖因事获罪于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贺若弼毫无策略地站出来为高颖开脱,更加触怒了文帝,又想把他逮捕下狱。事情未了,因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谋废太子杨勇,立次子杨广为太子一事,贺若弼又站出来替杨勇说情。加之贺若弼想做宰相无望,又要求出镇扬州或荆江(今湖北江陵)。文帝以为荆、扬乃作乱之地,贺若弼居心叵测,更加猜疑他,于是再一次把他逮捕入狱。后来文帝自觉过份,才又把他释放出来。
同年,突厥王派使者人隋纳贡。隋文帝为了显示国威,以周礼之仪举行射礼仪式并先请使者登坛射箭,不料使者一箭中的。这时文帝慌了手脚,他原来准备的是一般箭手,认为能应付一下即可,孰料如此神射,弄不好要丢面子的,思考再三,除贺若弼之外,谁也难于胜任,便命贺若弼执弓射箭。贺若弼果然不负所望,也是一箭中的,引得众人赞叹。隋文帝非常高兴,指着贺若弼对来使说:“此公天赐我也!”
隋文帝不听贺若弼的忠谏,终于废除太子杨勇,把次子杨广推上太子宝座。这其间,也不是贺若弼有什么慧眼,而是他与太子杨勇的关系密切,而与杨广早有嫌隙,凭感觉他以为杨勇仁慈正派,深得人心,而杨广险恶狠毒,自以为是,不听劝谏。以后的事实证明,贺若弼的感性认识是正确的。如果是杨勇继位,隋代或许不会那么短命;杨广做了太子,见了龙椅垂涎三尺,急不可奈地想做皇帝,文帝不死他望眼欲穿也无可奈何。杨广实在等不下去了,便对他的亲生父亲隋文帝下了毒手。仁寿四年(6阻年),太子杨广杀了隋文帝,自己做了皇帝,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而无德无才、刚愎自用、荒淫暴虐的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想治贺若弼的罪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灭陈之后,他以贺若弼不按规定时间渡江违犯军令曾加以囚禁,加之后来废立太子之事,杨广一直怀恨在心,他弑父篡位之后,曾问贺若弼:“杨素、韩擒虎和史万岁三人都为良将,然而谁更好呢?”贺若弼答道:“杨素,猛将也,非谋将;韩擒虎斗将也,非领将;史万岁骑将也,非大将。”问者有意,答者无心,杨广对贺若弼的回答以为无礼,太丢面子,便要治他的罪,由于他急于准备巡视边塞便把这事暂时放下了。
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巡视北方边塞,贺若弼随行。此前他曾命令宇文恺在榆林(今内蒙古鄂尔多斯黄河北岸)修建一座规模宏大而豪华无比的行宫,为了炫耀国威他便在行宫大宴突厥可汗及各部酋长贵族,并给可汗及各级首领以大量的赏赐,还下令不惜人力财力修筑长城。炀帝此举,引起高颖、宇文改等许多大臣的非议,贺若弼也私下议论。隋炀帝得到密奏,便以毁谤朝政,欲意图谋不规为罪名,将贺若弼等三人处死,并把贺若弼之妻及其儿子贺怀亮没为官奴。不久,贺怀亮也惨遭杀害,其他人众流放边疆。贺若弼死时已是六十四岁的老人了。
责任编辑:Xiaohe
- 我市举行白居易诞辰1240周年座谈会 2012-02-13
- 《洛阳当代著名文艺家素描》出版发行 2011-10-25
- 郭爱和摘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2011-05-20
- 纪念姚崇诞辰1360周年活动在伊川县举行 201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