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轨,洛阳人,生活在北朝末年和隋代,是做过北魏待御史、西魏廷尉卿的赵肃之子。赵肃,为官以清廉自居,不治产业,“凡所处断,咸得其情”。宇文泰曾令他撰法律,由于积劳成疾,不果而卒。赵轨大有乃父遗风,从小勤奋好学,注意自身的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以生活清苦而闻名。入仕以后为官清廉·,抚恤百姓,伸张正义,并撰有律令格式。
北周时,还是青年的赵轨即被蔡王引为记室,掌管章表书记文檄。到了隋代,文帝知其才名,辟为齐州别驾,成为刺史佐吏,职权甚重,时称其职为刺史之半。他为官廉洁,尽职尽责,特别关心百姓疾苦。在齐州四年,每年考核,政绩都是最好的,多次得到皇帝的嘉奖。早在齐州安家之后,东邻有一棵桑树。有一年,桑葚熟了,又红又大的桑葚落在他家的院子里,满地都是。他不让孩子贪嘴,并叫家人把桑葚捡起来送还给邻居。事后告诫儿子说:“我并非以此猎取名声,此为事中之小者,然而非自己劳动果实是不能白取的。以后要从小事做起,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赵轨在离开齐州时,父老乡亲洒泪送别,甚至妇孺也跪在赵轨面前,牵着他的长衫,口中喊着“赵大人”叩头相送。当时,在水泄不透的人群中站出一位长者,双手颤巍巍地捧着一杯清水,送到赵轨面前,并且说:“别驾在此做官四年,从不受贿纳物,有如清水一般。现在你要走了,皇命难违,挽留不住。我们不敢以壶酒污了你的清白,只有以这杯清水为你饯行。贪官不配饮下此水,只有你才配。”赵轨接过一杯清水,一饮而尽,怀着感激的心情上了路。男女老少伏于道旁,挥泪而别。离开齐州,被征入朝任职,受命与牛弘撰定《律令格式》,成为钦定律文大纲。
做官者只有以清廉自律,然后才能律人。赵轨不仅注意自身的修养,而且对部下也要求甚严,做到对百姓秋毫无犯。他在做原州总管司马时,掌管军政和军赋。有一次进行军事训练,日夜兼程。晚上星月昏沉,连人带马误入田中,踩坏了庄稼。他立即命令停止进军,原地待命。直到天亮,找到田主,赔了损失才率部队开拨。原州官民听到此事以后,无不感叹,说赵轨爱民如子,惜田如金。官民看到总管司马尚且如此,引起人人仿效,“人吏莫不改操”,风俗为之一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硖州刺史任上,击强扶弱,治理盗贼于萌芽之中,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于民甚有恩惠。
赵轨还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在寿州任总管长史时,为一州机关之事务主管。寿州有一方春秋时期修的陂塘,原有五道门堰。由于年久失修,成为废塘,发挥不了作用。赵轨组织人力物力开工修筑,增开三十六道门堰。陂塘修成,收效显著,可以灌田五千余亩,周围百姓大获收益,无不称赞。
责任编辑:Xiaohe
- 我市举行白居易诞辰1240周年座谈会 2012-02-13
- 《洛阳当代著名文艺家素描》出版发行 2011-10-25
- 郭爱和摘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2011-05-20
- 纪念姚崇诞辰1360周年活动在伊川县举行 201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