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凝视
陈春济
许是自卑的缘故,生活中,基本上不敢凝视谁。我的凝视往往闭目,用心灵审视心灵。
曾经无法忘怀三次别人的凝视。
一是朋友远归,其父其母对儿子的慈祥凝视;二是朋友聚会,恋人间旁若无人的激情凝视;三是张凝,对书法的深情凝视。父母对儿子的凝视,儿子未必领涵;情人之间的凝视,激情未必永远;而张凝对书法的凝视,是一种融汇身心,穿越了千年文化时空的热爱。我似乎能听到他们之间恒久的喃喃交谈。
我不懂书法,好与不好,全然是门外汉的看法,轻易不敢评论的。老实说,我向来不大喜欢让人看不懂,或者笔法怪异出格的书法,我不否认其内藏无以伦比的功力。但如果其作品是只有“皇帝”及“大臣”才能看出来奥妙的“新衣”,何如粗布的更遮羞些?记得若干年前有电影导演拍出烂片,面对一片叫骂,他居然称他的电影是拍给十年后的人看的。十余年过去,谁还记得那部烂电影?毕加索是个特例,如果全世界的美术都是毕加索的话,至少我是绝对不再看美术作品的。不过,孔子不言怪力乱神,也没影响怪力乱神在虚无中壮大。本人一家之言,姑妄说之,更无阻挡怪异书法出炉的妄想。
张凝给人的印象是异于常人的。比如我一般上午十点以前不会给他打电话,此时的张先生或许正在酣睡。十点以后,电话接通,往往是“你个懒虫,醒了吗?”其实,这冤枉了张凝,他尽喜练字,也喜欢夜深人静的时候练字读贴。他送我一套《三希堂》,我读也上瘾,何况张凝这样的书虫!每每读到妙处,张凝可真的会舞之蹈之!姿势未必雅,可那份率真却脱了俗了。张凝的脱俗在于入俗。
读懂了书法是很幸福的事情,但也是很辛苦的事情。书法的创作亦是甘苦相参。张凝为自己幸福的事情忙活,辛苦并快乐者,他并不懒。
我时常想象张凝与书法的凝视,那种专注的交流一定带着高山流水的琴音。
方桌笔墨,张凝在提笔时的那种庄重,全然没有平时嬉笑怒骂的神色,那略微的停顿,是与他的字在对话。屏气下笔,侧峰尖巅,篆草隶真,显于一字一章。收笔凝神,舒缓胸气,细汗满面,释然之色彰然。然后审视,眼或眯或瞪,眉或蹙或展,口或叹或吁,手或滞或颤。黑白方尺之间,游龙走凤的汉字艺术便跃然纸上。
目睹张凝的书法作品,进步之大确实令人敬佩。以门外汉识见,张凝原来的大写意中不免缺少骨感的细节,如今的长篇谋局,血肉相连,骨风凸现。今日观昨日,更有脱胎换骨之感。闲来凝视张凝的书法作品,看到趣处,想到与他夫妇无拘的交往,常常失笑;忽然就慢慢地凝重起来,这就是张凝的作品呀,万一哪天张凝成为了不得了的大家可如何是好?
张凝还是张凝,变化的是他的书法,不变的是他憨厚的人格。
张凝,男,汉族。1966年2月生。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中国书画家家协会常务理事。供职于国务院新闻办人权杂志社。
张凝先生幼即喜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对历代名家法贴[尔见]缕研读,心摹手追;探[臣责]索隐,钩沉致远。有暇即临池不缀,寒署无误。他运用《周易》义理指导自己的书法创作,纳灵警奇奥于胸中,展纯雅祥瑞于笔端。遵循“学成于聚,新故相资而新其故;思得于永,微显相次而察于微”的精髓,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他的书法作品既淳厚练达、凝重遒健、宏博恣肆、潇洒自然、又空灵飘逸、动静相宜、妍美流便、阴阳合和,融变化于不变之中。并有结构严谨、形神兼备、气雄势威、豪放不羁、舒展大度等显著的艺术特征。
张凝先生对书法艺术创作具有独到的见解,他通过身体力行总结出的“神、气、畅、艺、韵”五字书略,深为各界人士所称道。“神”即精神并健、神智清爽;“气”即正气沛然、气质典雅;“畅”即酣畅漓淋、意得情畅;“艺”即艺入化境、刚柔既济;“韵”即淌律流韵、韵味悠长。
其书法作品多被政界、军警界、经济界、文化科教界、航海航天界、新闻界等有关机构或个人收藏,并被国家有关机构礼送给外宾,受到了国内及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香港、澳门、台湾等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责任编辑:Xiaohe
- 我市举行白居易诞辰1240周年座谈会 2012-02-13
- 《洛阳当代著名文艺家素描》出版发行 2011-10-25
- 郭爱和摘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2011-05-20
- 纪念姚崇诞辰1360周年活动在伊川县举行 201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