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公元前518年,孔子从山东曲阜来到了东周洛阳城,今天的洛阳老城东关外铜驼街的北边是道家始祖老子的故居“老子祠”。其大门西墙上有一横额,题曰:“瀍东寺老子故宅”。其下竖一石碑,刻有十个大字:“孔子入周问礼停车于此”。铜驼街东半里许,竖有一碑,上刻九个大字:孔子入周门礼乐至此。
“问礼碑“记载了这样一段史实:孔子到东周洛阳王城观看“先王之制”,考察“礼乐之源”,学习“道德之规”。孔子到洛阳后,拜访了老子和周大夫苌弘,向他们请教礼乐制度;游览了王城内的殿堂社观,参观了举行国家大典的明堂、祭祀周祖先后稷的太庙和祈祷天地的神坛等。孔子在明堂看到“圣王”唐尧、虞舜的画像,又看到“暴君”夏桀、商纣的画像,也看到周公抱负成王,朝会诸候的壁画时,感慨万分地说:“此周之所以盛矣”。经过访问和考察,孔子对制定西周礼乐制度的周公十分敬仰,不胜感叹曰:“吾乃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据《史记》载,当时孔子拜见老子,老子教训孔子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孔子回鲁后,对弟子云:“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
洛阳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之都,而且也是“礼乐之源”。的确,汹涌澎湃的黄河,美丽富饶的伊洛盆地,养育了万千名人,并赋予他们以灵感。以其山川浑厚之精神,豪俊之灵气,滋润了别具一格的河洛文化。正是这块物华天宝、藏龙卧虎、人杰地灵的河洛大地,凝聚与铸成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我一直想通过以人物和事件为两条轴线来建构洛阳历史。
以人为本位叙述历史,有血有肉,生动形象。通过事件勾勒历史,线条清晰,脉络连贯。,两者合一,基本可以概括洛阳历史的面貌。
于是,以《洛阳历史之最》为纲,以《洛阳历史名人》和《洛阳历史事件》为两翼,这就是我们出版这套丛书的命意。
首先需要给读者说明的是,本书所选的洛阳历史名人是指出生于洛阳或长期在洛阳工作或生活的历史人物,包括在洛阳定都的部分帝王。这是一种广义上的洛阳人。因为是洛阳的山山水水赋予他们以灵感,成就了他们的辉煌,或使其造就了民族的灾难。从这种意义上看,洛阳比其原出生地就显得重要了。
同时,我们也选入了一些给我们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反面人物,因为我们编选的是“名人”。历史人物有正面也有反面,当然正反也是相对而言。许多杰出的人物都具有双重的性格,功过是并存的,评价因视觉不同也会有不同。所以我们要用多向思维审视历史人物,既把握主流,也不要增饰和掩恶。入选的方式是纵横比较;横的比较是看他的时代性,他在自身所处的时代里,做了他人做不到的事;纵的,是看他的创造性,他所取得的功业,是否承先启后,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前人。
根据这种思考,精选了各个时期的名人105个。
远古时期5人,夏朝5人,商朝2人,西周4人,东周6人,西汉3人,东汉18人,魏晋时期15人,北魏时期3人,隋朝5人,唐朝22人,五代2人,宋朝9人,元、明、清时期5人。我们所用直角坐标系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通过图象,才真正体会出“欲知天下兴衰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实在不是一句虚言。洛阳兴,中国兴,洛阳衰,中国衰,洛阳成了中国历史的缩影。
建设时代的先进文化,首先应是站在古代先进文化基础上的创新。洛阳文化一直是民族先进文化的核心和代表,而这些文化的创造者则是我们河洛大地的灵魂所在。
“问鼎洛阳”是无数英雄的梦想,河洛大地蕴育了灿若繁星的科学泰斗,鸿生大儒,名宦巨贾,他们纵横捭阖 ,叱咤风云,或金戈铁马,逐鹿河洛,或豪情万丈,饮酒赋诗……,正是他们谱写了中国历史最为辉煌的篇章。他们奋斗的经历,他们的故事、典故,都是我们建设新洛阳的精神力量。
李新社
责任编辑:Xiaohe
- 我市举行白居易诞辰1240周年座谈会 2012-02-13
- 《洛阳当代著名文艺家素描》出版发行 2011-10-25
- 郭爱和摘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2011-05-20
- 纪念姚崇诞辰1360周年活动在伊川县举行 201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