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距今有七八千年,河洛地区的农业已经产生,渔猎畜牧业也开始出现。我们的祖先在这靠山近水之处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这是中国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居住在这里的河洛人,以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原始的河洛文化。正是在这个时期,伏羲氏与他的妹妹来到了这里并居住了下来。
伏羲氏,也称伏戏、包羲、密羲,姓风。我国上古时期的帝王,为“三皇”之一。据说他生于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北),活动于河洛,死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终年150岁。
相传,伏羲氏的母亲叫诸英,是古代华胥国君的公主。诸英长到24岁时,还没有寻到如意的郎君。一天,雨后天晴,她独自去郊外游玩,见一小渊旁边有一个特大的脚印,她好奇地踏上去,就在这时,平地飞起一道青虹,环绕着她不动,这时诸英便有了身孕。经过16个月之后,便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为“伏羲”。
伏羲氏自幼聪慧、伶俐,善于观察万事万物。后来,他又有了一个妹妹,名叫女娲。女娲比伏羲小三个月。等他们兄妹长大之后,便辞别了母亲,来到了当时中华民族最先进、最发达的河洛大地,首先居住在洛阳北部、黄河南岸的孟津县孟河之津。
有一天,伏羲在黄河南岸的一条支流图河边打鱼,忽然发现河水波涛拍岸,烟雾腾空,河里冒出一头怪物,龙头马身。马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伏羲马上找了一些人,守着这匹怪兽追赶,终于将它弄上岸来,并将它养在距孟河一公里左右的小村庄。这个村庄也在图河岸边,故村名为马庄,伏羲在这里观察研究。马庄村至今还有“栓马桩”、“前马圈”、“后马圈”等遗迹。在图河入黄河口处有个雷河村,村东北不远处有个读书台,实际是伏羲画卦的地方,伏羲在这里观察马身之图。根据马身上的图,画成了八卦图,即人们所说的伏羲八卦图。先是伏羲发现马身上的纹理中有一图,这个图有55个圈点组成,并且排列有序。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感叹道:“这就是河图,乃两仪未分之秘也”。遂用此图之理,画成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
过了一段时间,老百姓向他报告说,南天山下的洛水中(洛阳西南部洛宁县长水镇)有一特大的神龟时常出没,见人则端目而视,全不畏缩。伏羲听说后也感到奇异,于是便与来的百姓一起赴长水观看。伏羲来到长水镇的河岸边,只见西面两山对峙,洛水中流。水出龙头山后便出现了一个狭长的平原,洛水两岸碧草青青,风光优美。百姓们对伏羲说,大龟就是在洛水的出口处出现的。伏羲想了想,遂命随从人员按当时的习俗在岸边祭祀,不多时,大龟遂分蓍而出。伏羲命随人将大龟弄上岸来,详细观察,认真研究,发现龟身上的纹理就是一本书。伏羲高兴地说:“这就是洛书啊!”洛书有45个圈点排列。上九下一,左三右七。上下左右,横斜有序。伏羲将龟背的纹理画下后,又将元龟放入水中。他带着这本洛书又回到了孟河住处,与其妹女娲在这里研究他所得到的图书。
又过了一段时间,伏羲氏与其妹女娲带着他们得到的“河图”与“洛书”搬到了邙山上的一座高峰旁居住。这座山峰叫凤凰山,凤凰上旁有个村叫凤凰台。据说这个山名、村名就是因为伏羲氏兄妹在这里居住过而得名的。具体地址在今洛阳北部孟津送庄乡的西南部。伏羲姓风,后称王,又叫皇。古时“风皇”与“凤凰”字音相同。现在人们所说“凤凰山”、“凤凰台”,即是伏羲居住过的“风皇山”、“风皇台”。伏羲在这里从事他的“河图洛书”的研究工作。他“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系辞下》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古时候伏羲治理天下,向上观察天上日月星辰的变化,向下观察大地高山卑显的种种法则,又观察鸟兽身上的花纹,山川水土的形势。近的就取象于人的一身,远的取象于宇宙万物。于是创作出了八卦,以融会贯通神明的德性,参赞天地的化育,以比类万物的情形。伏羲的八卦是三(乾)、(坤)、(坎)、(离)、(震)、(艮)、(巽)、(兑)。有的研究者认为,八卦就是代表天、地、水、火、雷、山、风、泽的八个符号。古人称赞他“一画开天”。
八卦各有三爻,重而衍之,为上下六爻,于是八分为十六,十六又化为三十二,三十二演为六十四,共得三百八十四爻。这些都是从八卦演变而来的。伏羲八卦,后来又演为《周易》,从而创造出震撼古今中外的伟大的哲学著作。
伏羲氏根据《河图》、《洛书》与阴阳变化的道理,用八卦简单而寓意深长的符号,概括了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他用蜘蛛结网的道理作了网罟(gu),教人们捕鱼。他还教人们饲养六畜,这既可祭享上下神祗,祈求福庇,又可以烹调以充肠适口。他还造书契,用刻划符号,帮助记忆,代替结绳记事。他深得百姓的敬仰,遂称他为“太昊”,定为君王,实际是中原地区的一位著名的部落首领。
伏羲氏发现的《河图》与《洛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明的新曙光,它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初基,反映了河洛先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所形成的人类思维的伟大成就,是河洛先民智慧和社会实践的结晶。后人称伏羲为东方的天帝,春天的化身,人类文明的使者。赞颂他“一画开天”,疆域清静,万民皆乐。
人们为了纪念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这一事件,于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在黄河南岸的会盟镇雷河村附近建立了一座雄伟壮观的著名的古刹龙马负图寺,至今已有千余年。它前有邙山横卧,后有黄河奔流。寺前图河环绕,流水潺潺。山门峻拔,风景特异。门外有一丈多高的古碑两座,一刻“龙马负图处”,一刻“图河故道”。寺内有匾状石碣一块,镌刻“一画开天”四个遒劲洒脱的工笔楷书。寺内有伏羲大殿等建筑。大殿内供奉着伏羲的塑像,塑像旁有龙马站立。马身上有河图,龛顶绘有八卦图。寺内还镶嵌着十通石碑,有程颢、程颐、周敦颐、邵雍、张载、朱熹、刘仕伟、胡煦、王铎、张汉等撰写的碑铭诗赋等。历代不少文人学士、名家前来拜谒,也留下了众多的诗文。
负图寺自创建以来,几毁几修。主要有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在毁坏的原址上重建新寺,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又重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三月,修葺了倒塌的山门。1992年9月孟津县政府又进行了修茸。1998年8月,孟津县投资400万元全面修葺负图寺,再现当年雄伟壮观的负图寺的原貌,使之成为河洛大地一颗神光四射的明珠,洛阳北线的一处重要旅游胜地。
责任编辑:Xiaohe
- 我市举行白居易诞辰1240周年座谈会 2012-02-13
- 《洛阳当代著名文艺家素描》出版发行 2011-10-25
- 郭爱和摘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2011-05-20
- 纪念姚崇诞辰1360周年活动在伊川县举行 201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