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54-149年),字叔重,东汉豫州汝南郡召陵县万岁里(今河南郾城县许庄)人。古文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他初举孝廉,后入京,官至太尉南阁祭酒。曾从贾逵受古文经学,博通经籍,当时洛阳儒生称其为“五经无双许叔重”。他收集小篆、古文(战国文字)、籀文(西周文字,即大篆)共9533个字,逐一按形体、声韵、训诂进行简要地解说,撰成《说文解字》14篇,凡13.3万余字。这部书创稿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至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九月,许慎遣其子许冲进奉朝廷,历时22年。《说文解字》集西周以来文字之大成,也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是我国一部系统而比较完备的字典。
许慎对我国文字学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为了纪念他,1985年,中国语法学会在河南省政府及洛阳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洛阳市图书馆前塑造了许慎的雕像。这位古代的大学问家,手拿《说文》书卷,宽衣博带,面目端庄,目光凝重,注视远方,为古都洛阳增添了光辉。
许慎所处的时代,古文经与今文经的论争非常激烈。今文经的儒生大多认为当时通行的用隶书书写的经典,都是父子相传,不可怀疑,不可更改的。他们解说字义不严肃,谬语较多。而古文经的儒生则认为从孔壁中发掘出来的用六国文字书写的经典是可靠的。这场斗争对经学和文字学的兴旺发展是有益的。处于这个时代的许慎,“性淳笃”,且“博学经籍”,并注意研究周秦时的西土文字籀书及“孔壁古文”(又称东土文字),尤其着力于小篆和六书,诸如《仓颉》、《博学》、《凡将》、《急救》、《训纂》等字书无不涉猎。由此,他给后来撰写《说文解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他才学过人,成年后即任职汝南郡功曹。据《汉官仪》载:“功曹、督邮,部之极位。”汉代功曹,掌管一郡的政务和人事,其职务应是帮助一郡之长抗忠举义,进善黜恶,正机执衡,允齐风俗,所称如龙之升,所贬如坠于渊。”足见所执机要,一郡之中,举足轻重。但许慎“为郡功曹,奉上以笃义,率下以恭宽”,(据《太平御览》引《汝南先贤传》)勤于政事,廉洁奉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刚毅多谋,颇有政绩,因此被举为孝廉,来到了京师洛阳,补为太尉南阁祭酒。
许慎到洛阳后,尽管他“少博经籍”,颇有造诣,但仍“从逵受古学”,拜当时的儒学大师贾逵为师。所以,他对古文经和仓颉古文、史籀大篆的研究,又有了更高的造诣。汉代儒生研究古代文献,有古文经和今文经两大学派。今、古文经之争到汉章帝时代已进行了二百多年。今、古文经之争也诱发了那些不肯墨守成规,敢于创新的有志之士的创造欲,许慎就是其中一位不断进取、锐意创新的学问家。许慎针对古、今文经之争的根源在于使用文字的混乱,批评今文经学家牵强附会,随意解说文字,只凭笔画臆测文字起源与结构,是荒诞不经的“巧说邪辞”。他认为,有文字而后有五经,今文经学随意解说文字,是“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要纠正今文经的妄说,提高古文经的信度,“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必须弄懂文字的结构、读音及其意义。他强调,“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并说“本立而道生”。(以上引文见《说文解字后续》)在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中,许慎搜集到大量的小篆、古文、籀文资料,并且以广博的经学知识为基础,根据六书条例,在从贾逵受古学之时,即着手编写《说文解字》,历时10年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正月草成这部巨著。《说文解字》正文十四篇,加上《后叙》共十五篇。据《后叙》谈,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解说达13,3441字(与今之大徐本所收字数稍有出入)。正文分五百四十部,首创部首检字法。部首编排,基本上是根据形体相近或地支顺序排列。五百四十部,虽然不太合乎科学,但对后世编著字典者却影响极大,如晋时吕忱的《字林》、梁时顾野王的《玉篇》及宋代的《类编》、明代的《字汇》、清代的《康熙字典》,皆沿用部首检字法。在同部首内,先列“字”,后列“文”。字形以小篆为主,次列古文、籀文。古、籀算作重文。在说解中,采用了《尔雅》等三十多种典籍,并汲取前人和当代通儒的解说达一百四十一处。解释单字,是先释义而后析形,其字音则居后。通过形体分析,说明造字的本义;根据六书理论,总结造字的规律。《说文解字》是研究我国古代经典著作的重要工具书,也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诂的桥梁。中国文字的形、音、义,从古至今,是在不断的演变着。要通晓古代典籍,必须得有文字学知识。《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字学的成果,保存了古代汉字的形、音、义。研究《说文解字》,不但有助于辨认甲骨文,而且也易于明晓群经诸子百家之说。《说文解字》成书不久,就引起东汉大儒郑玄的重视,他注释《周礼》、《仪礼》都曾引用许慎的说解。应劭著《风俗通义》、晋灼注《汉书》也都引用过《说文解字》。后来的颜师古、陆德明、孔颖达等注释典籍,无不引用《说文解字》作依据。颜之推说:《说文解字》“隐括有条例,剖析穷根源。”唐代开科取士,《说文解字》是必考的内容。唐玄宗曾称颂《说文》“最有品式”。清代,训诂考据盛行,《说文解字》更为人推崇。《说文解字义证序》中记载,著名汉学家王鸣盛说:“《说文》为天下第一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通《说文》,余书皆未读,不可谓非通儒。”近代儒学大师张炳麟也认为,读书必先识字,识字必习《说文》。直到现在,从事考古,整理古籍、研究文史,《说文解字》仍是必读之书。《说文解字》草成后,许慎誉满京都。安帝永初四年(110年)二月,下诏选诸儒及博士郎、四府掾史50人,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许慎又以四府掾(南阁祭酒)充其选、校书东观。东观是东汉京师藏书宝库、校书重地,同时也是宫廷学校。邓太后“志在典籍”,曾诏中官近臣于东观受读经传。许慎知识渊博,校书之余,还教授中官近臣。汉代儒生治一经者较多,许慎却精通五经,时人曾赞扬为“五经无双许叔重”,就连号称一代通儒的校书郎中马融也对他推崇备至。
许慎在校书过程中,涉猎的典籍广而精深。当时《说文解字》的初稿虽已完成,但为了利用此机会将它补充得更加完善,迟迟不作定稿。安帝元年初六,即公元119年,全国四十二处地震,灾情极为严重。皇帝下诏三府,选属下有能力的官员,出补令长,安抚百姓,稳定民心。许慎朴实忠厚,又“能惠利牧养”,故被选受诏到沛国洨县(今安徽固镇)任县令。许慎致力儒学,淡于仕官,在就任县令之前,即称病回故乡万岁里,专心审定《说文解字》。三年后,即公元121年,《说文解字》定稿,遂让其子许冲将稿奉献皇帝。
东汉时期,由于今古文之争,使经学异常繁荣。全国各地都有经师讲学,有的经师聚徒千人,甚至万人。“五经无双”的许慎也不例外,桓帝时他虽年近九十,而远在西南夷的尹珍,还风尘仆仆,投至门下,拜受经书。
许慎一生,除著有《说文解字》外,还著有《孝经孔氏古文说》、《五经异义》、《淮南子注》、《汉书注》、《六韬注》、《五经通义》等。但他花费的心血以《说文解字》为最多。从他开始撰写《说文解字》到完成初稿,费时十六年;从初稿到修改定稿又费时二十二年。许慎著《说文解字》一书,用心之苦,治学之严,由此可知。在古代,独体叫“文”,合体叫“字”。前者指象形字和指事字,如日、月、上、下;后者指会意字和形声字,如武、信、江、河。因而许慎称这部解释字义分析字形的书叫《说文解字》。“说,释也。解,判也,从刀判牛角。”《说文解字》是许慎研究古文经的伟大成果。许慎所继承的词语的解释,很多来自汉学家的传注。他曾校书东观,因得见秘籍,其中有不少对古书的训释。他所编撰的《五经异义》虽佚,但从清人陈寿祺著的《〈五经异义〉疏证》看,许慎之于五经及其训诂材料,非常精熟,而却不囿旧说,博采众长,有独到的见解,这使《说文》达到了较高的学术地位。至今,《说文解字》不仅在国内,而且它在世界上也有重大影响,日本、美国、瑞典等都有研究《说文解字》者,特别是日本,还成立有《说文》学会。
许慎对我国文字学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为了纪念他,1985年,中国语法学会在河南省政府及洛阳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洛阳市图书馆前塑造了许慎的雕像。这位古代的大学问家,手拿《说文》书卷,宽衣博带,面目端庄,目光凝重,注视远方,为古都洛阳增添了光辉。
许慎所处的时代,古文经与今文经的论争非常激烈。今文经的儒生大多认为当时通行的用隶书书写的经典,都是父子相传,不可怀疑,不可更改的。他们解说字义不严肃,谬语较多。而古文经的儒生则认为从孔壁中发掘出来的用六国文字书写的经典是可靠的。这场斗争对经学和文字学的兴旺发展是有益的。处于这个时代的许慎,“性淳笃”,且“博学经籍”,并注意研究周秦时的西土文字籀书及“孔壁古文”(又称东土文字),尤其着力于小篆和六书,诸如《仓颉》、《博学》、《凡将》、《急救》、《训纂》等字书无不涉猎。由此,他给后来撰写《说文解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他才学过人,成年后即任职汝南郡功曹。据《汉官仪》载:“功曹、督邮,部之极位。”汉代功曹,掌管一郡的政务和人事,其职务应是帮助一郡之长抗忠举义,进善黜恶,正机执衡,允齐风俗,所称如龙之升,所贬如坠于渊。”足见所执机要,一郡之中,举足轻重。但许慎“为郡功曹,奉上以笃义,率下以恭宽”,(据《太平御览》引《汝南先贤传》)勤于政事,廉洁奉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刚毅多谋,颇有政绩,因此被举为孝廉,来到了京师洛阳,补为太尉南阁祭酒。
许慎到洛阳后,尽管他“少博经籍”,颇有造诣,但仍“从逵受古学”,拜当时的儒学大师贾逵为师。所以,他对古文经和仓颉古文、史籀大篆的研究,又有了更高的造诣。汉代儒生研究古代文献,有古文经和今文经两大学派。今、古文经之争到汉章帝时代已进行了二百多年。今、古文经之争也诱发了那些不肯墨守成规,敢于创新的有志之士的创造欲,许慎就是其中一位不断进取、锐意创新的学问家。许慎针对古、今文经之争的根源在于使用文字的混乱,批评今文经学家牵强附会,随意解说文字,只凭笔画臆测文字起源与结构,是荒诞不经的“巧说邪辞”。他认为,有文字而后有五经,今文经学随意解说文字,是“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要纠正今文经的妄说,提高古文经的信度,“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必须弄懂文字的结构、读音及其意义。他强调,“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并说“本立而道生”。(以上引文见《说文解字后续》)在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中,许慎搜集到大量的小篆、古文、籀文资料,并且以广博的经学知识为基础,根据六书条例,在从贾逵受古学之时,即着手编写《说文解字》,历时10年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正月草成这部巨著。《说文解字》正文十四篇,加上《后叙》共十五篇。据《后叙》谈,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解说达13,3441字(与今之大徐本所收字数稍有出入)。正文分五百四十部,首创部首检字法。部首编排,基本上是根据形体相近或地支顺序排列。五百四十部,虽然不太合乎科学,但对后世编著字典者却影响极大,如晋时吕忱的《字林》、梁时顾野王的《玉篇》及宋代的《类编》、明代的《字汇》、清代的《康熙字典》,皆沿用部首检字法。在同部首内,先列“字”,后列“文”。字形以小篆为主,次列古文、籀文。古、籀算作重文。在说解中,采用了《尔雅》等三十多种典籍,并汲取前人和当代通儒的解说达一百四十一处。解释单字,是先释义而后析形,其字音则居后。通过形体分析,说明造字的本义;根据六书理论,总结造字的规律。《说文解字》是研究我国古代经典著作的重要工具书,也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诂的桥梁。中国文字的形、音、义,从古至今,是在不断的演变着。要通晓古代典籍,必须得有文字学知识。《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字学的成果,保存了古代汉字的形、音、义。研究《说文解字》,不但有助于辨认甲骨文,而且也易于明晓群经诸子百家之说。《说文解字》成书不久,就引起东汉大儒郑玄的重视,他注释《周礼》、《仪礼》都曾引用许慎的说解。应劭著《风俗通义》、晋灼注《汉书》也都引用过《说文解字》。后来的颜师古、陆德明、孔颖达等注释典籍,无不引用《说文解字》作依据。颜之推说:《说文解字》“隐括有条例,剖析穷根源。”唐代开科取士,《说文解字》是必考的内容。唐玄宗曾称颂《说文》“最有品式”。清代,训诂考据盛行,《说文解字》更为人推崇。《说文解字义证序》中记载,著名汉学家王鸣盛说:“《说文》为天下第一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通《说文》,余书皆未读,不可谓非通儒。”近代儒学大师张炳麟也认为,读书必先识字,识字必习《说文》。直到现在,从事考古,整理古籍、研究文史,《说文解字》仍是必读之书。《说文解字》草成后,许慎誉满京都。安帝永初四年(110年)二月,下诏选诸儒及博士郎、四府掾史50人,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许慎又以四府掾(南阁祭酒)充其选、校书东观。东观是东汉京师藏书宝库、校书重地,同时也是宫廷学校。邓太后“志在典籍”,曾诏中官近臣于东观受读经传。许慎知识渊博,校书之余,还教授中官近臣。汉代儒生治一经者较多,许慎却精通五经,时人曾赞扬为“五经无双许叔重”,就连号称一代通儒的校书郎中马融也对他推崇备至。
许慎在校书过程中,涉猎的典籍广而精深。当时《说文解字》的初稿虽已完成,但为了利用此机会将它补充得更加完善,迟迟不作定稿。安帝元年初六,即公元119年,全国四十二处地震,灾情极为严重。皇帝下诏三府,选属下有能力的官员,出补令长,安抚百姓,稳定民心。许慎朴实忠厚,又“能惠利牧养”,故被选受诏到沛国洨县(今安徽固镇)任县令。许慎致力儒学,淡于仕官,在就任县令之前,即称病回故乡万岁里,专心审定《说文解字》。三年后,即公元121年,《说文解字》定稿,遂让其子许冲将稿奉献皇帝。
东汉时期,由于今古文之争,使经学异常繁荣。全国各地都有经师讲学,有的经师聚徒千人,甚至万人。“五经无双”的许慎也不例外,桓帝时他虽年近九十,而远在西南夷的尹珍,还风尘仆仆,投至门下,拜受经书。
许慎一生,除著有《说文解字》外,还著有《孝经孔氏古文说》、《五经异义》、《淮南子注》、《汉书注》、《六韬注》、《五经通义》等。但他花费的心血以《说文解字》为最多。从他开始撰写《说文解字》到完成初稿,费时十六年;从初稿到修改定稿又费时二十二年。许慎著《说文解字》一书,用心之苦,治学之严,由此可知。在古代,独体叫“文”,合体叫“字”。前者指象形字和指事字,如日、月、上、下;后者指会意字和形声字,如武、信、江、河。因而许慎称这部解释字义分析字形的书叫《说文解字》。“说,释也。解,判也,从刀判牛角。”《说文解字》是许慎研究古文经的伟大成果。许慎所继承的词语的解释,很多来自汉学家的传注。他曾校书东观,因得见秘籍,其中有不少对古书的训释。他所编撰的《五经异义》虽佚,但从清人陈寿祺著的《〈五经异义〉疏证》看,许慎之于五经及其训诂材料,非常精熟,而却不囿旧说,博采众长,有独到的见解,这使《说文》达到了较高的学术地位。至今,《说文解字》不仅在国内,而且它在世界上也有重大影响,日本、美国、瑞典等都有研究《说文解字》者,特别是日本,还成立有《说文》学会。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
责任编辑:Xiaohe
关键词阅读:
- 我市举行白居易诞辰1240周年座谈会 2012-02-13
- 《洛阳当代著名文艺家素描》出版发行 2011-10-25
- 郭爱和摘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2011-05-20
- 纪念姚崇诞辰1360周年活动在伊川县举行 2011-05-17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