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位于黄河中游南岸,伊洛平原之上,被誉为“天下之中”韵河洛地区。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中华大地上。
洛阳位于祖国大陆的腹心,自古就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说,宋代学者李格非称:“挟崤渑之岩阻,当秦陇之噤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洛阳市区,北有邙山屏障,南有伊阙峙立,西边秦岭,东边嵩岳。伊、洛、擅、涧、蜿蜒而过。四周雄关重重,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南有轘辕关,北有孟津古渡(也称孟津关),可见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
洛阳的自然条件无比优越,最适宜于人类活动。早在五十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黄河、洛河、伊河、湟涧等河两岸就有不少居民在此繁衍、生息。相传上古时期,伏羲氏时洛阳境内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伏羲氏依此而深化成了“八卦”;大禹时,洛河中出现神龟背驮“洛书”,大禹在此治水成功,遂分天下为九州。“河图洛书”被称之为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以此为标志结束了结绳纪事的蒙昧时代,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是最早的历史文献。中华民族根在河洛,已成为海内外人士的共识。
自夏商以来,共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共计105个帝王,历时1650年。这1650年间,洛阳曾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替,历史变迁,兵燹战事,逐鹿中原,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大都和洛阳有关。
“桂林山水甲天下”,“洛阳山水冠中原”。自古以来,洛阳就以山水风景、园林秀美而著称于世。古有洛阳八大景和洛阳八小景,至今仍放射出熠熠奇彩。古代名园众多,有“天下名园重洛阳”之说。园林有国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最著名的上林苑,西苑等国家园林和金谷园等。今天的王城、牡丹、西苑公园各具特色,供人们旅游观光。近年来投资数亿元兴建的长达30里的洛浦公园。集休憩、游玩、观赏于一身,再现了当年的“洛浦秋风”佳景,是目前洛阳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开放性公园,河面可开展全国性的赛艇比赛,是重要的园林胜景。
洛阳市地处豫西山区,山河壮丽,气候暖润,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越。邙山、崤山、熊耳山,伏牛山横穿境内,伊、洛、涧、汝四条大河穿越期间,山高谷深,飞瀑流泉,植被茂密。伏牛山有闻名省内外的白云山,老君山、龙峪湾、鸡冠洞、重渡沟等游览胜地;熊耳
山有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故县水库等游览区;崤山则有著名的青要山、荆紫山、黛眉山、峪里大峡谷、八里胡同等。举世闻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成形成了高峡平湖——万山湖。它与南部的陆浑水库,西南部的故县水库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北国水乡的风光。洛阳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与周边的嵩山、少林寺、中岳庙风穴寺、石人山、云台山等形成了豫西旅游的区位优势。
洛阳山水,名冠中原,已成为到此旅游者不争的事实。
洛阳六百万人民热情欢迎八方客人到此观光旅游。
诚望四海游子前来寻根问祖,投资兴业、大展宏图。并为美丽的洛阳山水画卷添上浓重的一笔。
洛阳山水概说
洛阳,历史上称为豫州、雒邑、京洛、大邑、神都等。市区座落在群山环绕的伊洛盆地之中,北与焦作、济源相邻,南接南阳、平顶山、西连三门峡,东邻郑州,西北与山西隔河相望。洛阳市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辖孟津、新安、宜阳、伊川、汝阳、洛宁、嵩县、栾
川八县和偃师市,并西工、老城、渡河、涧西、吉利、洛龙六区,人口625万。
洛阳地处中纬,气候温润,土沃物饶,伊、洛、湟、涧四河贯流其间。自古农业发达。洛阳衔中原而控西北,连晋冀而接楚湘,素有“九州腹地”、“居天下中’’之称。这里雄关林立,易守难攻,可“居中而应四方”,为历代兵家必争。这里自古商遍天下,富冠海内,有“十省通衢”之美誉。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远在五六十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由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一脉相承,连绵不断。北魏时,洛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文化昌盛,人才荟萃。蔡伦造出的“蔡候纸”,张衡创制的浑天仪、候风仪和地动仪,马钧发明的指南车、龙骨水车等,都是在洛阳研制成功的。许慎的《说文解宇》,王充作《论衡》,班固、班昭著《汉书》,曹植的《洛神赋》,陈寿撰《三国志》、张华撰《博物志》、杨街之著《洛阳伽蓝记》、左恿著《三都赋》、郦道远的《水经注》、司马光巨著《资治通鉴》等均成书于洛阳。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类型多样。地势西南较高,中东部较低。洛阳的山地属秦岭山系向东延伸的余脉,主要山脉伏牛山、外方山、熊耳山、崤山和嵩山之山间丘陵、盆地、河谷相间排列。伏牛山——外方山在洛阳南部,地势较高,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玉皇顶(2211.6米),老君山(2191.2米),和龙池漫(2129米),外方山为伏牛山支脉向东北伸延人平顶山汝州市。
涛涛黄河,劈山穿峡,迂曲急转,经新安、孟津,东流直下。而在洛阳的西南方向,巍峨的熊耳山侧有两条向东北奔腾的河流,穿洛阳而过,这就是洛河和伊河,他们为洛阳增添了美色,许多优美的风景和动人的神话传说,都发生在这里,为历代文学家所咏颂。
龙门山位于洛阳南25里处,与香山对峙,中有伊水流过。民间传说,原来两山为一,阻水淹田,大禹治水时将山劈开,分为东西。人们把大禹比作龙,故称龙门山,龙门自古是洛阳的南大门,又称伊阙。
香山,位于龙门山之东,隔伊水相望,因山产香葛而得名。山峰高耸、松柏苍翠,景色如画。香山寺座落在西临伊河的半山腰上,唐代武则天“香山赋诗夺锦袍”故事发生在此。白居易晚年长期在此居住,死后又葬于香山琵琶峰,现“白园”即是此地。
万安山,又名玉泉山,石林山。在洛阳市区东南40里处,主峰东侧有大谷关,系东汉八关之一。武则天时,在山上建有万安宫,冬季风景优美,“石林雪霁”为洛阳八小景之一。
周山,又名秦山。位于洛阳市区西30里,西起洛宁崤山,东入洛阳止,山上三个大冢,故又称三山。站在山顶,北可望邙山,南可眺洛水,气势雄伟壮观,市政府新辟的周山公园即在此。
邙山,又称北邙,位于市区北部,为东西走向,西起三门峡,东至伊河河岸,全长190多公里,上覆黄土。为古代帝王陵墓区。古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说。邙山南侧以出土远古时期的文物著名。
首阳山,位于洛阳东部偃师境内,是邙山的一部分,因地势较高,日出先明,故名首阳山。史书记载三国魏文帝曹丕死后,葬于首阳山,其名为首阳陵。
洛河,古称洛水。洛阳因在洛水北而得名。洛河发源于陕西省华山南麓洛岔源乡木盆沟,流经陕西洛南、河南的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市区、偃师、巩义,在巩义的神堤注人黄河,全长466.9公里,流域面积12100平方公里,是黄河中游的一大支流。《周易.系辞上》的“洛出书”的传说就在此水上。三国时,著名文学家曹植写过《洛神赋》,塑造了纯洁美丽的洛神形象,歌颂了洛河的奇美风光。古代洛河曾成为大运河的中心。
伊河,发源于熊耳山南麓,栾川县陶湾闷敦岭,经嵩县、伊川、洛阳,在偃师与洛河汇合,全长264.8公里,流域面积6100平方公里。伊河上游多峡谷,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伊洛流域是古代建都的重要地域,是华夏文化的摇篮。
涧河,是洛河的支流,发源于陕县观音堂,全长104公里,流域面积1430平方公里,在洛阳境内30公里,流入洛河。涧河两岸分布着远古时期的许多居民村落遗址,今洛阳涧西区,就是以涧河以西而得名。
廛河,发源于孟津横水,全长35公里,流域面积180平方公里,于市区下园流入洛河。洛阳廛河区因此而得名,洛阳八小景的“廛壑朱樱”即记述湟河岸边的樱桃园的胜景,至今犹存。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根治黄河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程。它位于洛阳市北40公里的黄河干道上。南岸属孟津,北岸属济源市,是万里黄河最后一个峡谷上的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具有防洪、防淤、灌溉、发电、供水、旅游等综合效益。目前小浪底库区已形成众多岛屿、山峪和蜿蜒曲折的深沟水谷,这些景观融湖光山色为一体,将成为中外罕见的万山湖旅游区。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发展成国内外理想的旅游乐园,成为“第二北戴河”。
下一篇:洛阳八大景之龙门山色
责任编辑:Xiaohe
- 老君山景区建成一道文化墙 2012-05-22
- 汝阳恐龙地质公园正式入选“国家队” 2012-05-22
- 鸡冠洞景区发现特大精美溶洞 2012-04-09
- 百余只大天鹅首次一次性飞临孟津县黄河湿地 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