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山水乃风水宝地,兵家要塞。清嘉庆《孟津县志》记述孟津“东连洛口,西据毂城。崇邙障其南,黄流绕其北,迎番羌之贡道,锁蜀陇之咽喉,殆以有表里山河之势焉。故自禹以来,有以同盟伐纣,有以绝河亡秦,东汉之设关也以二渡,元魏屯兵也以河桥,以至齐戍柏崖,唐保三城,莫不视为必争之要地。”
古有“天下兴亡看洛阳”,“洛阳一半在孟津”的说法。这极言孟津这块黄土地,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同洛阳一样反映着华夏民族的文明、繁荣与战乱,反映着封建帝王的兴起、发展与衰落。上古有龙马负图伏羲画卦于孟津之传,周朝有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之说,西汉有高祖绝河亡秦之谋,汉末有曹操、袁绍清河口对垒之战,魏有河桥战役,隋有邙山连营,李密、王世充决战北邙,李光弼扬威河阳三城。悠悠千载,时移世易,那些曾显赫一时的英雄而今已人去地空,洛阳的帝王宫殿皆在战火中化为灰烬。然而留在孟津的汉魏洛阳城,曹魏金塘城的遗址仍依然可见,周陵、汉陵、北魏陵、后唐陵的冢丘依然高耸,这些历史陈迹虽历经沧桑,但仍可窥见孟津山水乃钟灵秀毓之地,治国安邦者必争之地。
孟津有山,首属邙山,它丘陵起伏,横亘县境东西55公里,使全县地势形同“鱼脊”。次有同盟山、替亭山、黄花山、柏崖山、黄鹿山、金屏山、宜苏山、凤凰山、杨庙山、毂城山、九女山、书案山等,这些山都各属邙山一峰。“七成丘陵二成山,只有一成是平川”,是对孟津地形的总概括。
邙山陵上古墓多。古诗云:“黄河渡口人,北邙山下路,但见冢垒垒,无地栽松树。”正如俗语所说“邙山无卧牛之地。”邙山古时森林茂密,杂草丛生,是皇家游猎之所。宋司马光有《邙山》诗一首:“山静闲云夹树飞,樵人相遇总忘机,息柯且说山中事,共指长河落日晖。”写出了当时的邙山景象。因邙山位于洛阳北部,距皇城仅有数里,且向阳干燥,被历代帝王选为枕山(邙山)蹬水(洛河)的寝陵福地。世人所求的“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其北邙即孟津邙山。晋人淘渊明有“一旦百岁后,相与归北邙”句,唐人王建有《北邙行》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旧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据史家考证,邙山已出墓志五千余方,平均每60平方米就有一座墓葬。其墓葬比较集中的有东周王陵、东汉皇陵、北魏皇陵、后唐皇陵,分散的帝王将相如明宗徽陵、周惠王冢、汉樊哙墓、贾谊墓、邓骘墓、班超墓、陈平墓、唐孟郊墓、狄仁杰墓、明福王墓等难计其数。
东周建都洛阳,历24王。王陵可分为周山、王城、金村三部分。1928年在金村发现周大墓8座,盗掘出数以千计的金银器、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
东汉定都洛阳,历11帝,有10帝葬于洛阳,孟津境内葬五帝: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桓帝宦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此王陵由北向南,次第排列。
责任编辑:Xiaohe
- 老君山景区建成一道文化墙 2012-05-22
- 汝阳恐龙地质公园正式入选“国家队” 2012-05-22
- 鸡冠洞景区发现特大精美溶洞 2012-04-09
- 百余只大天鹅首次一次性飞临孟津县黄河湿地 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