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古都洛阳南大门
伊川的古物古迹较多,著名的范仲淹墓、二程墓、邵雍墓和土门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北魏时创建的至今有1500多年历史的位于鸣嗥村西北的南岳庙,宋代理学发源地伊川书院。据统计县境内有古文化遗址33处,古墓葬13处,古建筑10处,古城址与石窟像各二处,其他自然景观如:龙门山、万安山、卧云山、金山、黑龙沟等景区闻名遐迩,放射出奇异光彩,为九朝古都南大门增添了美丽的光环。
阙门佳景
伊川县北部与洛阳接壤处。这里两山对峙,远望如门,所以古称“伊阙”,伊水由南向北穿山而过,所以又称“龙门”。龙门翠柏葱茏,郁郁苍苍,点点红楼,分布其间,长桥卧空,伊水潺潺,瀑布飞泉,野花烂漫,柳烟迷离,轻舟荡漾,加之世界文化遗产石窟造像享誉中外,吸引着无以数计的的官宦名人纷至沓来,或凭吊观光,赋诗咏词,或心驰神往,题匾赠联,从而使龙门山水名扬神州,饮誉世界,因而,“龙门山色”为旧时洛阳八大景之一。
龙门东山名曰香山,西山名为龙门山,东西对峙,所以,古人吟诗曰“青峰远分从地断”。山上翠柏成林,层层叠叠。远视,犹如两顶翠冠,把高耸人云的山峰打扮得婀娜多姿;又似一袭碧纱,修饰得龙门翩跹起舞。攀石阶近瞧之,一株株的柏树杆挺枝俏,千姿百态,仿佛娉娉婷婷的少女婆娑妖娆。每当晨曦初露,翠柏林中腾起轻柔的雾岚,缭绕而起,袅袅升空,衬托得青山两脉,恍若仙境,所以韦应物咏诗赞曰“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翟廷蕙歌以颂之”翠剥芙蓉列画屏”。
龙门东山谓之香山。香山半腰有造型别致的香山寺,创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循山而垣,拾级而升,依次为九老堂、大佛殿、白文公祠、观音堂、乾隆御碑亭等建筑,古色古香,别具一格。香山寺掩映于翠柏之中,琼字互映,绿荫环抱,幽雅静谧,为龙门著名的古建筑和游览胜地。
龙门东山琵琶峰,坐落着1981年至1985年新建的白园,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墓地。园中景点诱人,依次为青谷、听伊亭、乐天堂、白亭、乌头门、白居易墓、卧石碑,翠樾亭、诗廊、道时书屋、松风亭等,洋溢着诗韵画意。白园仿照唐代风格所建,依山傍水,翠柏掩映,布局合理,空灵幽雅,峰回路转,曲径通幽,错落有致,藏而不露,为历史悠久的龙门风景区增添了新的景观。
龙门西山以石刻取胜,为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长达2公里的石刻绵延于西山半腰,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石窟造像中,尤以奉先寺大像龛最为著名,卢舍那大佛细眉、长眼、高鼻梁,笑容可掬的神态已成为古都洛阳的象征。龙门山色之美,美在两山翠柏接碧天,更美在精湛石雕播天下。
龙门东西两山之中,有清澈见底的伊水滔滔流过,涟漪迭涌,浮光耀金,岸芷汀兰,锦鳞游泳。夹岸垂柳,如丝如绦。阳春三月,柳絮萌生,暖风拂起,柳枝摇曳,宛如轻烟,迷迷蒙蒙,倒映水中,颇似画屏。碧水之中,小舟飞驶,红男绿女,引吭放歌,把青峰碧水的龙门渲染得乐意洋洋、喜气融融。
龙门山脚,伊水两岸,多有泉水从石罅中进出,其声铮铮作响,如琴瑟和鸣;其形千姿百态,似琼花怒放。最为驰名的是位于龙门西山北端山麓的禹王池,为一方形水池。池中泉水清澈,飞溅而下,卷起雪白的浪花,泻人伊河。泉水经常保持在25~C—26'12之间。池中立一巨石,或称石砭,传为大禹疏凿龙门所用之工具;或云石笋、剑石,传系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自九江运来之太湖石。宋代诗人欧阳修《游龙门》诗曰:“巨石何亭亭,孤生此岩侧。白云与翠雾,谁见琅琊色?惟应山鸟飞,百转时来息。”游人至此,羡水光山色之佳,多留影纪胜。
伊阙北口,矗立一座三孔空腹式石拱桥,东西横跨伊水,形如长虹凌空。龙门石拱桥全长303.8米,气势壮观。大桥两端双侧的拱顶上方嵌有已故元帅陈毅副总理亲笔题写的“龙门”二字,金光闪烁,炫目生辉,巍巍石拱桥与茫茫伊河水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构成长桥卧波奇观。拱桥之上,人流如涌,车流如潮,为古老静谧的龙门描上了红火、热闹之色。四方游人至此,或凭栏远眺,或俯视伊水,尽享龙门山色之美,尽享河山锦绣之妙。
龙门,以其精湛的佛教雕刻艺术驰名中外,更以其奇山秀水而享誉世界,为龙门山水之胜谱写诗词歌赋者自唐以来难以数计,故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言:“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责任编辑:Xiaohe
- 老君山景区建成一道文化墙 2012-05-22
- 汝阳恐龙地质公园正式入选“国家队” 2012-05-22
- 鸡冠洞景区发现特大精美溶洞 2012-04-09
- 百余只大天鹅首次一次性飞临孟津县黄河湿地 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