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素称“绿竹之乡”,古往今来,久负盛名。律管山谷中的懈溪之竹,早在黄帝时代,就被其乐师伶伦选做笙管,为中国乐律的诞生作出了贡献。律管山因之得名。
律管山在陈吴乡境内,因其山体形似“金”字,故又称金门山。《九州纪要》述:“金门之竹,可为笙管。”
黄帝乐师伶伦来律管山取竹的史实,见于《汉书·律历志》:“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懈溪之谷。以生而空窍,厚薄均者,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应凤凰之鸣。”
寻觅伶伦的足迹,到律管山访古探幽的名入学者代不乏人,仅从他们留下的遗墨中即可见一斑。明万历朝进士、四川巡抚张论告老还乡后,曾在此山结庐而居,放浪山水,赏玩竹木,度过一段世外生活。他有《金门山赋》遗世,其中有这样的描述:洵汉志之可信可述,遂乐道,合天韵,神叶皇衷,发睿思于炎帝,谛声气于伶工,截筒分律,依咏和声,葭灰载飞,缇素云冲,递六六以作管,隔八八以相生,妙三分之损益,旋七声而为宫,杂变宫夫变徵,偕二舞以奏五,夏兼去灭乎执契,节南吕而北应钟,召威风其来仪,应雌雄之和鸣。
明朝天启进士、明清两朝兵刑二部侍郎张鼎延吟咏懈谷的诗文最多,他的《登金门山绝顶》诗云:
壁立金峰插汉霄,登临到此兴何饶。
顶悬梵迹传僧古,腰流泉声忆马骄。
万里碧云来片片,千林丹叶下萧萧。
醉时暂卧山岩里,恍听当年懈谷萧。
清朝初年,洛阳诗人温廷愠,在义军攻破洛阳后,迁到永宁避臣,爱懈谷山水,与清顺治朝进士、曾任通州知州的师佐和张懋延等人结为懈谷社,游山赏水,诗文唱和。
张鼎延次子、清顺治朝进士张璇,在分巡庐风道任上,思念故多,心系懈谷,写下了两首《思金门德里村》的五言诗,其中一首曰:
金竹吾高祖,结庐金竹宫。
暑凉山旦暮,作息涧西东。
何地寻闲鹤?几年啸大风。
萧萧懈谷里,世外有鸿蒙。
高密人、乾隆九年任永宁知县的单履咸,对洛宁竹子情有独冲,他遗世《永宁竹枝词》十首,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高山南峙北平原,四月初旬笋箨繁。
千亩绿云簪玳瑁,家家话计仗新园。
江西人,民国六年任洛宁知县的车云,遗世洛宁古八景诗八他的《金门竹韵》诗曰:金门翠竹满山巅,却胜淇泉与渭川。
管取伶伦非率尔,声谐律吕自天然。
凤篁响应银笙叶,雅韵疑从玉管传。
更有知音张建白,构庐曾结此君缘。
在清代,宫廷御医看好洛宁竹子的药用价值,顺治十二年奉旨上缴贡竹四百竿,专供太医院烧取竹沥之用。
时至今日,洛宁竹子已在农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竹子通身是宝,上自竹梢,下到竹根,外自笋叶,内至黄篾,皆有用途,经济效益极好。竹器生产达百余种,因而,人们誉称它为“不锁的黄金柜”。
竹林能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给人以舒适、幽雅、清爽之感。人们爱竹,把它与松树、梅花合称为“岁寒三友”、与梅、兰、菊花合称为花中“四君子”。不少人喜爱在庭院种植,而且还美其名曰:“宁可食无肉,不能居无竹。”
责任编辑:Xiaohe
- 老君山景区建成一道文化墙 2012-05-22
- 汝阳恐龙地质公园正式入选“国家队” 2012-05-22
- 鸡冠洞景区发现特大精美溶洞 2012-04-09
- 百余只大天鹅首次一次性飞临孟津县黄河湿地 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