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幔、六龙山及陆浑风景区

     2007-12-01 16:16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名胜导游 > 洛阳山水 > 正文

一、龙池幔

   龙池幔风景区位于伏牛山北坡,主峰龙池幔亦为游览胜地。“伏牛天下名山,云岩天下名刹。野牛降伏而山名,白云吐岫而寺号”。龙池幔位于白河乡东北部,面积11.94万亩。因山顶有一龙池而得名。据记载,龙池池不清澈,寒气凛冽,虽盛暑犹隆冬。当你登上龙池主峰,“远眺诸山岿然,来朝势若星拱。苍崖嶙峋,壁立万旬,巍峨雄峙,枫环溜飞,云霞出没”。

   云岩寺位于龙池幔主峰东侧上寺村,该寺由唐“自在禅师”创建,据嵩县志记载,唐、明年间,“远近高人欲跻圣果者必以此为窟宅,霞庵云窦满遍陵谷”。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珍稀动物140余种;有以千年银杏、白松、杜鹃、牡丹为代表的植物1700余种;有以冬凌草、柴胡为代表的名贵药材近300种。

    六龙山奇峰林立,洞壑深幽,瀑布斜飞。有蛟龙探海、玉免拜月,仙翁泛舟、天烛照明、仙人柱等奇观。这里奇峰怪石千姿百态,神秘多变,谷幽溪清,水帘处处,仙谷瀑布,线雨飞流,令人心醉神怡,流连忘返。

  三、陆浑旅游风景区

   陆浑因春秋时陆浑戎地及汉置陆浑县而名。陆浑水库东望九皋浮云,南眺七峰叠翠,比依二程故里,水面达4万余亩,水光山色,碧波荡漾,为观光、游览、垂钓、度假胜地。

    1959年在伊河陆浑口修筑的陆浑水库,形成了以陆谭水库为中心,包括湖滨县城,两程故里,姜公庙,曲里温泉,生态公园等景点的陆浑旅游风景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中心区距洛阳60公里,距龙门45公里,距白云山85公里,洛栾公路穿区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因其地处伏牛山旅游区必经之地,故有伏牛旅游区北大门之称。

    陆浑旅游区以水上娱乐为主要特色,有快艇、水上拉伞,水上蹦极、温泉沐浴等水上游乐项目。旅游区有旅游度假村、陆浑宾馆、南湖度假村、红海度假村,黄金大厦、荣华宾馆等十几家旅游宾馆。为游人的集会、游览、休闲、水上娱乐等提供周到、舒适的服务。

伊水、伊尹

    在嵩县这古老的山水间,流着一条碧波汤汤的伊河,伊尹的故事就与古老的伊河一样源远流长。

    在伊河岸边踱步,凝望着朝霞夕辉中缓缓东流的伊水,思绪常常在虚无缥眇的历史空间里翻飞。

    《山海经》是距今二千多年前记载山水沿革的史书。书中说蔓渠山有伊水流出。《淮南子》也是一部古老的地理书,上面亦说:伊水出于上魏山。《地理志》更确切地记载伊水出于熊耳山。从熊耳山东北流经栾川亭北边。“蔓渠山”、“上魏山”这些远古的山名今天已很难找到确切的位置。只有熊耳山、栾川亘古未变的地名,确切地记载着伊水的历史沧桑。

    伊水从远古的史书中走来,流过“砍砍伐檀兮”的春秋时代,流过唐诗高峰的盛唐时代,流过宋词鼎盛的北宋时代,迎接了一位又一位游历的文人墨客。

    一个桃红柳绿的春日,唐朝诗人楼颖踏着晨曦来到三涂山—卜,当时的三涂山“翼崖深高,壁立若阕”,伊水款款历峡北流。放眼望运河,如今的县城一带竹园森森,岸柳依依,河中白鸥点点,顺流而下的竹筏上飘来山歌声声。诗人不禁吟诗一首:

    朝涉伊水门,伊水入门流。
    惬心乃成兴,淡然泛孤舟。
    霏微傍清霭,容与随白鸥。
    竹阴交前浦,柳花媚中州。

    又一个唐代诗人韦述,在一个春天的傍晚“悠悠涉伊水,伊水清见石”。当时两岸绿草如织,“新树落疏红”。一个雨天,宋朝诗梅尧臣来到了伊河岸边,在蒙蒙细雨中,滔滔伊水从断崖处涌岸边,渡河的人将登上马鞍,两边堤上人也在等着过河。河中小舟来往着,行人唯恐被河水阻隔。在这种繁忙的争渡中,岸边甫鱼郎却在静静地守候鱼篓,雨点打湿了蓑衣,也一动不动。这意境,后来被词人浓缩进《伊水诗》中:山断泻伊流,涛声朝暮急。度马将登,西堤人已立。日看东西舟,征途如不及。惟见捕鱼寒蓑鱼中湿。

    伊尹生于空桑,据《帝王世纪》记载,以伊水为姓,后来成为商《臣。汤王任以国政,帮助汤攻灭夏桀。商朝为我国历史的开伊尹传说生于嵩县的空桑之地,就在今天县城之南、伊水之滨少沟一带。伊尹祠始建无考。到了明代,尚书胡莹,在此地建,据嵩县志记载:其地“诸峰环翠,一水莹清,祠下吐纳清虚,为人之区”。也就是说这里是出圣人的地方。在历代名人描写伊司的诗篇中,清时嵩县知县郭宏俊的《访伊尹祠》记述了伊尹祠景况:

  元圣遗迹何处求,屏开锦乡封土丘。
  动灰犹剩颓垣尽,断碣空存石藓稠。
  涧底桑枯迷蔓草,山前土赤绕寒流。
  欣逢尧舜君民日,丹叶黄花记胜游。

  伊尹的故事在嵩县流传的很广。传说伊尹生于空桑,有一段地皮的也是红的。桑涧沟前的沃野有为莘之野,即伊尹长大之的躬耕之地。由于伊尹自幼聪明过人,德行高尚,被商朝国君汤知道后,便三聘伊尹,留下了汤王泉,三聘台等历史遗迹。在伊尹躬耕之地徘徊,望田畴盈绿,伊水汤汤,想象着二千多前伊尹揖别乡亲,登舟顺流而下,可能在九皋山下伊河岸边遇见在此垂钓的姜太公,一介农夫进了商朝的皇宫,成为风虎云龙的勿。北宋词人王安石在《浪淘沙》令中记述了这段历史: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钩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载后,谁与争功?”

    一个在伊水滨躬耕的农夫,由于汤王的垂青而真诚出大山,;上政治舞台,从此云从龙,风从虎地大展抱负,同姜子牙一起辅佐汤王,为商朝创下了800年基业。

    伊水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最早出现在《山海经》、《淮南子》和鹂道元的《水经注》中。伊尹从伊水畔走出,以伊水为姓,最早出现:中国的历史中,史称元圣。伊水之灵秀,养育了伊尹,伊尹又为伊水增添了灵气。伊水幸甚!

陆浑远眺

    在陆浑湖岸边徘徊,感受着陆浑戎地的历史沧桑,透过迷迷:蒙的烟雨,会把思绪牵向很远、很远的历史深处……

    二千七百年前,即公元前770年的一天,一队车马涉过波浪滚滚的洛河,进入了洛阳城。从车轿上下来的就是东迁洛邑的周王。随着周平王进入洛阳城的脚步,历史也就跨入了东周时代。

    此后不久,有一个叫辛有的朝中大臣路过伊川,看见田野上人面向上苍在虔诚地祁祷上天降福。便说:不到一百年之后,这大概就会成为戎人居住的地方了。

    戎人,是古代对居住在边塞之地的少数民族的称呼。鲁僖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38年,亦即周平王东迁之后的二十匀当时的秦国、晋国把居住在甘肃敦煌县的陆浑允姓迁居到嵩县从此这后,这些从漠漠风沙中迁来的戎人,便生长在气候湿润的境里,一代一代繁衍生息,创造着灿烂的古代文明。陆浑便以最的嵩县县置,出现在嵩县历史上,陆浑之戎也出现在《辞海》里。

    说到陆浑之戎,不能不提到同样悠久的三涂山。郦道元在《经注》中,记载晋国曾攻打陆浑,并先对三涂山进行祭祀。三涂在今县城西南。《周书》曾记载:周武王对姜太公说:我将沿用夏朝的居地,向南可望到三涂更远的地方。由于有了上述两处记载,便奠定了三涂山的历史文化地位。到了宋哲宗元佑年间,哲宗赵熙于1068年曾写了封三涂山神敕一文,封三涂山为“义应侯”,嘉赞三涂山“能出云雨,殖财用,有功烈于民”。又诏天下“凡山林川谷之神能出云雨,殖财用,有功烈于民,而爵号未称者,皆以名闻,将遍加礼命以褒显之。如此,非特为报神也,盖圣王制礼当然也。惟神聪明正直庇于一方,供民之求知应影响守居山川,联甚嘉焉。论德报功宜封候爵,特封义应候,故敕。”

    在陆浑古城徘徊,抚摸着历经二千年历史风霜而遗留下来的城墙,仰望城头的离离蓑草时,深感陆浑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之深厚。由陆浑又想到嵩县蛮峪村,栾川的蛮子营,疑惑这些南方的蛮人怎么来到北方安家落户?后来终于在《嵩县志》中找到答案:二千年前的远古南方楚国攻打如今古宜阳一带的韩国,很多人就滞留在这一带地方了。由北方陆浑之戎,到南方的蛮人,我们在这里不也是看到了南北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吗?

    真正找到佐证的,是从康熙年间版《嵩县志》上有《鹤鸣》。《鹤鸣》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名。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游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国,奚有树檀,其下维择。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九皋山,就在陆浑东面,九皋山因《诗经》而声名显赫,当地人取“鹤鸣九皋”中的“鸣皋”为地名,如今天伊川县的鸣皋镇。今天,当你在鸣皋镇徘徊,仰望对面雾笼云罩的九皋山,你会仿佛看到一只冲天大鹤从二千多年前飞来,展翅腾空,向着东方飞去。

    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在灿烂的唐诗奏鸣曲中,嵩县也有遗落的音符!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参这些唐诗大家在游历名山大川之余,在古都长安、洛阳寻朋访友之时,都把目光投向云遮雾罩的九皋山,和九皋山下那片神秘的陆浑戎地,倘徉在山石之间,写下了不少咏诵的诗篇。

    第一位向陆浑走来的是唐诗大家李白。坐在独轮车上的李白峨冠博带,意气飞扬。此时正是春日,伊水波光闪闪,两岸杨柳依依,一路鸟声啁啾。李白顺着从历史深处出来的伊河,出龙门,过伊川,逆流而上,来到了陆浑古城,登上了古城对面的九皋山,当时的九皋山“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李白游览之余应当地僧人所邀,题写了“鹤鸣九皋”。今天,你若登上九皋山,还能找到倒在草中的这块石碑。李白十分喜爱九皋山,随后所写的《鸣皋歌》中,表达了一种魂牵梦绕的思情:“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溪间。觉时枕席非碧山,侧身西望阴故关。麟麒阁上春还早,著书却忆伊阳好,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鸣皋微茫在何处?欲卧鸣皋绝世尘。”李白在诗中好像又回到了九皋山,此时九皋山上素月朗照,九皋山脚下的伊河汇一汪清溪,李白披一身清辉。“手弄素月清溪间”,好一处清凉世界!怪不得李白说“著书却忆伊阳好(随唐时嵩县称伊阳),欲卧鸣皋绝世尘。”在另一首《送岑徽君》中,作者用惯常的夸张手法为我们描绘了冰雪覆盖之下的九皋山的景象:“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洪河凌竟不可以径,度小龙鳞兮容船。邈仙山之峻极兮,闻天籁之嘈嘈。霜崖缟皓以白沓兮,若长风海。”从这首诗中,可知李白确实是为鸣皋所作,也知道诗中的鸣皋就是今天的九皋山。“送君之归兮,动皋之新作。君不行兮何进,若反顾之黄鹤。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这里是说你(指岑参)不忍离开洛阳,象黄鹤一样一步三回头,你的文才扫梁园之群英,振名声于东都洛阳。

    岑参,这位唐时有名的边塞诗人,我们却并不陌生。“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塞外冬雪风光。令人称奇的是,这位边塞诗人在陆浑一带也有别墅,上面提到李白曾写诗两次记述送他归鸣皋的情形。他在四川巴南道中常思陆浑别墅,“梦魂知忆处,无夜不先归”。他在《郑杜庄下弟归陆浑别墅》中,描绘了初春时的陆浑景象:  “正月今欲半,陆浑花未开。出关见奇草,春色正东来。”在另一道《送陈子归陆浑别墅》中作者表达对陆浑的思恋之情:“虽不旧相识,知君丞相家。故国伊川上,夜梦方山花”。“故国伊川上”,岑参本为南阳人,因在陆浑建有别墅,就把这里视为故园。夜梦方山花,《广舆记》中,称陆浑山为方山,故园山花入梦,可见思念之深。

    杜甫,这位与李白齐名的诗人,也在陆浑建有别墅,称陆浑山庄为“故园”。安史之乱后,杜甫由四川回到洛阳,在《归河南陆浑庄忆弟》中,作者写道:……且喜河南定,不问邺城围。百战今何在?三年望当归。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断绝人烟久,东西消息稀”。战乱之后,杜甫回到陆浑山庄,却牵挂着留在山东的弟弟,故园春花始荣,小鸟飞还,可弟弟却不见归还。

    宋之问,也在陆浑建有别墅,且留下了三首描写陆浑山水的诗篇。在《寒食还陆浑别业》中,作者写道:“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这是一首即景诗。早晨,作者由洛阳城出发,尽管是早春,洛阳已是花团锦簇,在古天津桥辞别青青杨柳,日暮时分就来到伊川。古时陆浑一带统称伊川,由于陆浑山中气候稍寒,春花始发,只有桃花李花点缀春色。

    晚年在龙门居住的白居易,也被陆浑胜景吸引,沿着伊水而上,向着南山漫游:“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白老先生不愧为唐诗大家,他认为伊水秋色胜春色,他更认为洛阳的秋色之美,在洛阳的后花园:在白云悠悠,红叶烁烁,伊水汤汤的山水之间。

    在陆浑湖边徘徊,从历史深处真诚来的伊河水,在这儿汇成——湖碧水,波平浪静,涌动着一湖诗意,依偎在古九皋山下,日日夜夜主浅吟低唱,拭目远眺,透过细雨,分明看到了陆浑之戎从敦煌迁迮伊河岸边的车队:看到了李白、杜甫、岑参、宋之问涉过伊河,登上九皋山的身影;侧耳倾听,随着湖水面的低吟,分明听到历代丈人骚客的吟唱;掬一捧湖水撒向湖面,仿佛能抖落出唐诗散句;陆军湖,一湖沉淀着历史文化的湖!





上一篇: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  
下一篇:嵩县人文胜迹与山水诗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