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运河申遗之二:洛阳在大运河历史中的地位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洛阳有两处遗产点进入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中的“立即列入项目”。那么洛阳在大运河历史中占有什么地位呢?
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通以国都洛阳为中心,南达余杭,北至涿郡,长达2000多公里的大运河。这条南北大动脉,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流经八省(市),形成了一个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的庞大水运网。这既可以便于隋朝对富庶江南的统治,又有利于都城洛阳粮食和物资的供给。大运河的开凿并投入使用,使得洛阳的位置和地位更加重要。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 刘曙光: 从历史的事实和考古发现来说,洛阳跟大运河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个密切表现在,一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是洛阳把中国的运河从运河变成了大运河,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运河出现可能在春秋时期,但是真正把南方的水系跟北方的水系和黄河联系起来,是从隋炀帝在东都洛阳营都开始,所以说是洛阳把运河变成了大运河。
再一个意义就是很可能洛阳既是一个运河的终点,又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很多从东方、从南方运来的粮食、财物到了洛阳以后,是继续向西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像这样又是起点,又是终点的城市在运河沿线可能还是不多的。)
(作者:徐大明 程丹)


关键词阅读:
-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初具规模 2012-02-23
- 洛阳民俗博物馆千唐志斋博物馆 下月起可免费参观 2011-12-26
- 大运河申遗为洛阳带来发展机遇 2011-05-24
- 重要历史遗迹见证洛阳与大运河的关系 2011-05-24
精品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