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运河申遗"之三:重要历史遗迹见证洛阳与大运河的关系
今天我们继续关注大运河申遗工作。目前大运河申遗已进入关键阶段,洛阳含嘉仓和回洛仓两处遗产点进入预备名单中的“立即列入项目”。隋唐洛阳城遗址内的通济渠被确定为“后续列入项目”。那么这三处遗址在哪里?它们在历史上究竟起什么作用的呢?
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漕运,漕运的主要物资是粮食,含嘉仓和回洛仓就是隋唐洛阳城的两座大型粮仓。
上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在隋唐洛阳城东城之北,发现了含嘉仓遗址。从勘探情况看,含嘉仓遗址的粮窖总数在400座左右。你所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座,据测算,该窖内储粮约25万公斤 ,由此可见,整个含嘉仓内储存的粮食数量是相当惊人的。
从仓窖内出土的铭砖记载看,含嘉仓的储粮来源主要有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全国各地的粮食运到洛阳储藏,除去洛阳城内众多的人口食用外,可备全国的赈灾等需要。选择在洛阳储备大量的粮食,当然取决于洛阳地理位置的优越和交通的便利。隋炀帝在兴建含嘉仓的同时,也开始下令开凿大运河。
说起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济渠人们可能并不熟悉。上世纪90年代,考古人员根据文献记载结合现在的地形情况,对洛南东西近100公里、南北近5公里的范围进行了考古调查。调查发现,今天从西苑桥至瀍河的洛河,就是古代通济渠的一段。
本世纪初,在洛河河床内发现了南北两道石砌河堤和文献记载的天津桥遗址。天津桥位于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是隋唐时期通济渠上最著名的桥梁。
大运河洛阳段沿线尽管发现了大量文物遗存,但其调查和研究多为零星的,缺乏系统性,对整个运河的认识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深入。加强大运河资源调查和整理,强化文物遗迹的保护和管理,势在必行。
(作者:徐大明 程丹 )


关键词阅读:
- 探秘明代大墓之三:明代重臣王邦瑞 2011-12-26
- 洛阳在大运河历史中的地位 2011-05-23
- 西周大型祭祀遗址 2010-04-18
- 陈胜墓 2010-04-13
精品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