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南岳尽伊原,草树人烟目所存。正是北州梨枣熟,梦魂秋日到郊园。”唐代宰相李吉甫这首《怀伊川赋》,深情赞美了伊川大好河山。
因龙门以南伊川西部山岭连绵不断,古来有“南岳”之称。位于鸣皋村的南岳庙,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至今已经一千四百多年。她北依衡桃山,南临顺阳河,景色秀丽,巍峨壮观。
南岳庙原来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其主体建筑分为三层山门、钟鼓舞楼、四神殿、正殿、两庑、寝宫、玉皇庙七个部分。尤其是钟鼓舞楼,系歇山双层楼阁建筑,正楼外走廊每面有立柱九根,合为三十六柱,四面石柱均刻有对联,其南面是“清松风来吹古道,绿萝飞花复烟草”; 北面是“抚节安歌婆娑乐神,演古劝今有益于人”。整个舞楼气势雄伟,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南岳庙历经沧桑,后来只剩下一座残破的南岳正殿。改革开放后,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基本恢复了原貌。2010年重新落成的钟鼓舞楼,巍然伫立在山门之前,富丽堂皇,神采飞扬。
南岳庙会,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规模空前,久负盛名。鼎盛时期,来自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湖北六省三十二县的客商二十万人汇聚于此,曲艺杂耍竞相献艺,数台大戏前来助兴,物资交流,红红火火。
位于鸣皋村中心的伊川书院,原名伊皋书院,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教书授徒的地方。北宋时期,二程因感教育乏人,儒学失传,便在宰相文彦博帮助下,创办了伊皋书院。二程在这里讲易传、授理学,定学制、列校规,言传身教,名声大振。士大夫从学者日夕盈门,先后收徒八十三名,学有所成者大有人在,伊川也因此获“理学名区”美誉。
“程门立雪”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一天,程颐的两个学生杨时、游酢一同来伊川书院求学,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为了不惊醒老师,两人立在门口静静地等待。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杨时和游酢却还依然立在雪中,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站着两个雪人!后来,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典范广为传颂。
伊川书院自二程创建,元代克烈士希大力营建,历代书香延续不衰。极盛时期有学田千亩,房舍百余间,传播文化功不可没。二十一世纪初,占据伊川书院的伊川四中整体搬迁,书院又恢复了昔日的清幽静谧。而今,书院内,程颐当年亲手植下的那棵古柏,依然苍翠蓊郁;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书写的“敕赐伊川书院之碑”,字体端庄秀丽,堪称精品;近年重修的大成殿古香古色,焕发新颜。阵阵书香透过小小院落,飘向广袤的伊洛大地
(作者:伊川台石国卿 )
责任编辑:Xiaohe
- 伊川八大景之万安聚贤 2011-12-26
- 人大代表视察伊川县文物保护及旅游开发工作 2011-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