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东汉未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三国曹魏政权的奠基者。对曹操一生的功过是非,历来评价不一。洛阳是曹操生活时代的政治中心,这里留下了不少关于曹操的传说和故事。
一、少年狡诈
传说曹操少年时,跟随他的父亲——曾作过太尉的曹嵩居住在京城洛阳。少年曹操机灵善变,无视守礼教清规,生活放荡不羁,喜欢与官宦子弟一起飞鹰走犬,打猎练武。
曹操的叔叔看到曹操的不少劣迹,就多次向曹嵩告状,曹操因此遭到父亲的多次责罚。曹操很害怕叔叔告状。
有一次,曹操看到叔叔迎面走来。他灵机一动,就地躺倒,装作口歪眼斜、人事不省的样子。叔叔见曹操如此,以为曹操中风。于是赶紧前去告诉哥哥曹嵩。
曹嵩慌忙赶到出事地点,却发现曹操安然无恙,就惊奇地问道:“你叔叔说你中风,已经病愈了吗?”
曹操回答说:“我根本就没有中风。只因为叔叔不喜欢我,所以,我常常被叔叔诬蔑。”曹嵩信以为真。
从此以后,叔叔对曹嵩告状,曹嵩都不再相信了。
二、治世良臣
曹操长到20岁的时候,他老家的官绅举荐他到京城洛阳任官。不久,曹操就被任命为北部尉,负责维护京城北部的社会治安秩序。
京城洛阳,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云集。他们凭借特权横行霸道,欺压良善。京城治安混乱,前任官员都感到很难治理。
曹操到任后,赶制出执法用的五色棒十几根,悬挂于府衙右侧,并贴出告示:“今后凡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那些权贵们都不以为然。
有一次,汉灵帝宠幸的太监骞硕的叔叔半夜里外出,在街上闹事,触犯了皇上颁布的夜行禁令。·曹操立即派人将他抓捕归案,并令手下用五色棒将他乱棒打死。这件事轰动了京城洛阳,那些为非作歹、胡作非为的权贵们只好收敛起来,整个治安形势大为好转。
这件事传开后,人们交口称赞:“曹操真是治世之良臣!”
三、防卫之道
曹操逐渐发迹当上汉朝丞相以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很多汉朝大臣视曹操为汉贼,常常密谋杀他。曹操为了自卫,也想出了一些办法。
有一天,曹操在府中大宴宾客,酒兴正浓时,曹操对大家说:“想来是上天保佑我吧。每当有人想加害我的时候,我总会有心灵感应,心跳加速,提醒我加以防备。”宴会进行中,曹操悄悄地对自己的一个心腹侍卫说:“等一会你暗藏利刃,偷偷地来我身边。我就说我心灵感应到你将不利于我。我让其他卫兵将你拿住,拉出去斩首。你一定要存住气,不要辩解,我保你无事。事后,我一定重赏于你。”侍卫就遵命行事。当他身怀利刃刚一出现,就被曹操喝令拿下。其他卫兵从这个侍卫身上搜出利刃,让大家观看。曹操喝令将侍卫推出斩首。侍卫想这是曹操的事先交代,只是演戏给大家看的,就毫不畏惧地被推到法场,他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已被按刺客的罪名斩首示众。
曹操的宾客及左右侍从,都认为曹操确有心灵感应之能。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密谋加害曹操。
四、诿过于人
曹操与袁绍争雄北方时,双方决战于官渡。
曹军在相持时,粮草储备已经不足。曹操就暗中将粮草官召来问道:“我军粮草不足,怎么办?”粮草官出主意说:“可用小斗代替大斗发放军粮,来渡过难关。”曹操高兴地说:“好,就这么办。”
时间一长,曹操军中将土都感到食不裹腹。一些聪明的将士终于发现了发放军粮时的秘密。于是,粮草官用小斗代替大斗发放军粮的事情在军中广为传开,军中将士都很气愤粮草官的所为。一些大将纷纷到曹操的营账中告状。
曹操发现军心动摇后,就召来粮草官说:“军中因粮草之事,人心浮动。我要向你借一宝物来稳定军心。”粮草官说:“我有什么东西,可以稳定军心。丞相尽管说,我一定贡献出来。”曹操听罢,立即命军士将粮草官推出门外,斩首示众。原来,曹操要借的宝物,
就是粮草官的人头。
曹操将粮草官斩首后,接着向全军宣布粮草官的罪状是:“用小斗发放军粮,盗卖军用粮草,罪该万死!”
曹操的军队将士,看到粮草官被斩,都认为丞相明于赏罚,军心因此慢慢稳定下来。
五、望梅止渴
传说,有一次曹操自洛阳统军北征匈奴,连战皆捷。匈奴军队败逃后,曹操率军追赶。但匈奴军队熟悉地形环境,很快逃得无影无踪。
曹操率领大军沿匈奴军队的足迹继续追赶直到天黑下来,第二天,曹操发现匈奴逃兵的踪迹已经被晚上的大风吹得痕迹全无。而自己的军队却陷人了困境。虽有粮草,但无饮水。曹操急命大军前进,并派人先行寻找水源。
临近中午,赤日炎炎,全军人马皆口干舌燥。看着人渴马乏的大军,曹操不觉皱起眉头。突然,他灵机一动大声对大家说:“据老乡们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果实累累,甘酸可口,可以解渴。”
军中将土一听前有酸梅,可以解渴,不由精神大振。条件反射的作用,使将士们的口中都好像被酸出了口水。一时间,大家都忘了干渴。曹操乘机挥军前进,终于赶到了先头部队找到的水源。
后来,将土们虽然知道丞相所说的梅林之事是骗人的,但仍然称赞丞相的机敏多智。从此,“望梅止渴”作为成语一直流传下来。(据《传说新话·假谲》改编)
六、割发代首
曹操所部军纪严明,他命令全军将士“上至统帅,下至马夫。行军训练不准调戏女子,不准践踏庄稼,不准打骂百姓,违令者斩首”。因此,全军将士行军训练十分谨慎,遇有麦田,骑兵下马,扶麦而行。百姓见状,交口称赞。
传说,曹操一次外出巡察,他骑的战马受惊,跃入麦田,践踏了一片麦苗。曹操请求掌管军法的监军对自己按军纪处分。
监军认为事出有因,不是故意践踏庄稼,不能以斩首论处,便对曹操说:“按照《春秋》大义,法不加尊,你身为全军统帅,虽犯军纪也不能斩首。”曹操听后非常惭愧地说:“我自己为统帅,自己制定法令,自己违法而不受惩罚,那怎能统帅全军?”监军认为:“统帅
违纪,非同小人,可以免刑。”
曹操见监军不敢按军法行事,便拔出佩剑,想自刎谢罪。随从众将纷纷跪下求道:“丞相身为全军之首,国之栋梁,怎能轻生?若将您斩首,就是斩全军之首。全军将士由谁统帅?”
曹操听了众将劝慰,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恳切地说:“我虽不能斩首,但一定要加刑。,’说着,他谢下冠带,握住自己的头发,用剑割下一大把,掷在地上,以代斩首。接着,曹操传谕全军:“人之发肤,受之父母。将违纪统帅割发代首,以明军纪,望全军将士引以为戒。”
全军将士得知此事,都十分佩服曹操严于律己的精神,更加自觉地遵守军纪。
七、三马共槽
曹操晚年回到洛阳,追今抚昔,烈士暮年之感油然而生。传说,有一天,曹操整日在思考自己事业的继承问题,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当天晚上,梦见了一个马槽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曹”字,他正感到奇怪,却又看见三匹高头大马跑到这个马槽边吃起草来。不一会马槽中的草就被这三匹马给吃光了。奇怪的是,马槽上的“曹”字也被这三匹马吃掉了。曹操心中一惊,醒了过来。
他一晚上翻来覆去思考“三马共槽”吃掉“曹”字的意思,越来越觉得不是吉祥之兆。
第二天上朝时,曹操还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时,曹操的主薄司马懿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来参见。曹操心里一动,难道这就是梦中的那三匹马吗?曹操表面上不动声色,但从此以后就非常厌恶司马懿父子三人,他想找个借口杀掉司马氏父子三人,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当曹操病重时,他单独召见了太子曹丕,专门交待道:“司马懿父子都很有才干。但他们都不是人下之人,将来他们一定会破坏曹家的事业。你一定要想法将他们父子三个除掉。”
曹操死后,曹丕代汉自立。但曹丕忘记了曹操的遗嘱,不但没有剪除司马懿父子三人,反而重用他们。曹丕临终前,遗命司马懿为托孤大臣。后来,司马懿父子三人相继在魏国专权并最终篡夺了魏国政权。使曹操“三马共槽”的梦不幸成真。
曹操之死
据史载,曹操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病死于洛阳。关于曹操之死,洛阳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故事。
传说,曹操晚年有心代汉朝自立,都城当然也选在洛阳。为了准备日后登基称帝,曹操准备建一座十几丈宽的大殿,并决定将龙门山下的大梨树伐倒用作大梁。龙门山下的那棵大梨树,粗达五围,高达十三丈,上下垂直。传说是大禹治水时,派到这里镇压恶龙的一个武将所化。到曹操在洛阳建宫殿时,大梨树已有两千多年。它春天花白如银,人称“白梨仙翁”。多少年来,当地人谁也不敢伤这棵树一根枝杈,否则就会有性命之忧。
曹操派来的工匠们奉命而来,他们动手伐树的时候,奇怪的事发生了:大梨树坚硬如铁,斧头砍不动,铁锯锯不进。树皮伤处,流出很多血来。曹操得到报告,不相信有这回事。他亲自带人来到树下指挥伐树。众人见到地下流淌着的鲜血未干,都不敢妄动,曹操大怒,抽出宝剑,挥臂朝梨树砍去。但他如同砍在铁柱子上,震得手臂酸麻。梨树只伤了一点皮,溅出了斑斑血迹,直喷曹操身上。曹操一惊,昏倒在地。
曹操被救回洛阳宫中,醒过来后,还有些后怕。晚上,曹操梦见一个手提宝剑的白发老者,来到床前,他自称“白梨仙翁”,来找丞相问罪。他边说边用宝剑朝曹操头上砍去。曹操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从此头疼难忍。没过多久,就病死在洛阳。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