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玄奘,本姓陈,名讳,出生于洛阳偃师市陈河村,是我国唐代著名高僧、翻译家、旅行家。我国著名的古典神魔小说《西游记》就是取材于玄奘去佛国取经的历险故事编撰而成的。现在唐僧故乡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
一、离俗出家
陈河村原名陈家谷,唐僧未出生以前,这里荒草丛生,豺狼出没,山上乱云笼罩,深谷迷雾腾腾,人们过着凄凉悲惨的日子。
这年春天,从缑山上飞来一只凤凰,落在陈家谷南边的高台上,叫了几声,展翅而去。这时,只见村中一家姓陈的人家上空,陡然升起一片白光。陈家一个婴儿哇哇落地了。这个婴儿就是唐僧,父亲给他取名棉儿。人们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来头,将来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就把讳儿家门口的小溪改叫“陈河”,把陈家谷改称“陈河村”,把落凤凰的这条谷叫“凤凰谷”,谷南的高台,取名“凤凰嘴”。
讳儿自小聪明过人,长得眉清目秀,逗人喜爱。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由于家里穷,读不起书,他只好偷偷地到寺院里去听老和尚读讲经文。时间一长,很多经文他都能背下来了。
一次讳儿外出有事,路过永庆寺,又在经堂门口偷听和尚们诵读经文。读罢,住持长老向弟子们提问问题,众僧面面相觑。这时,站在门外的讳儿忍不住脱口而出,把答案说了出来。住持长老非常惊讶,连忙走出门外,把讳儿仔细打量了一番。长老看他穿着虽粗陋,却相貌堂堂,眉宇间流露出一股英气。住持长老满心欢喜,劝他人寺修行。讳儿回去和母亲商量,母亲因家境贫寒而答应他出家。于是讳儿就这样出家当了和尚,住持长老给他取了个法名,叫“玄奘”。
几年过后,玄奘便成了寺中出类拔萃的人物,有时他提出的问题,连老和尚们也回答不上来。住持长老对他十分赏识,推荐他到当时全国有名的几座寺院去学习。
后来,为了寻找佛祖的真经圣谛,开阔眼界,玄奘历尽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到印度去取经。由于他是唐朝人,所以人们都叫他“唐僧”。
二、辟路返乡
陈河附近的人们,常爱称泥泞的道路为“稀柿胡同”。这与唐僧返乡还有点关系哩!
唐僧西天取经以后,就带着众徒儿回家探望久别的母亲。
那时候,陈河一带人烟稀少,满山遍野的瓜果很少有人采摘,特别是柿树,在平原、山岭上到处都是。秋末冬初,枝叶凋零,成熟的柿子落了一地,散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唐僧师徒走到这里,没处下脚,感到寸步难行。
这时,只听猪八戒说:“师父,这一次回家探亲,徒儿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孝敬老人家。俺老猪没有别的本事,就是力气大,待我把脏烂的地面收拾一下,辟它一条路来,也好让师父早会儿回到家门。”说罢,他爬在地上前手抓地,后腿猛蹬,头一低,用他那尺把长的嘴拱起地来。
猪八戒边拱边走,在他身后翻起两道土垄,出现了一条曲折蜿蜒的深沟,唐僧顺着这条沟,高高兴兴地向家乡走去。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这条四十五里长的深沟叫做“稀柿胡同”。
这条沟拱下来,路是好走了,但猪八戒的嘴磨短了几寸,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这个样子。拱沟时,烂柿子的酸气把猪八戒给呛坏了,从此他就怕酸味,直到现在,猪还是“吃臭不吃酸”哩
三、扫墓祭母
唐僧刚到村口,亲族邻居闻知喜出望外,都纷纷奔到村口,嘘寒问暖,倾吐思念之情。唐僧从乡亲们的口中得知母亲早已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不由合十诵经,超度老母的亡灵,希望她老人家早升天界。乡亲们劝唐僧回家歇息,唐僧哪里肯依,当即带领徒儿们与族人去他母亲坟上祭扫。由于时间已过二十多年,加上荒草没膝,杂木丛生,墓地又经风刮雨淋,已很难找到了。沙僧牵着白龙马缓缓行走,猪八戒舞钉耙在前面开路,孙悟空察看着荒野的动静,唐僧随着乡亲,一路寻找母亲的坟冢。
白龙马走过的地方,马蹄窝里涌出一股泉水,汩汨作响;泉水流着流着,汇成一条河,后人把这涌出泉水的地方,叫做“马蹄泉”。
这时候,孙悟空突然把手一扬;说:“师父,看!”唐僧和众乡亲顺着孙悟空手指的方向望,只见前面不远处,清清的河水环绕着一座土堆,土堆前有一石碑,上刻“陈母坟”三字。师徒四人朝前一跨,向河打躬施礼,河水立即退出一截儿。于是,他们来到坟前,虔诚地举行祭扫仪式。
这条河,说来有点奇怪,多少年来,不管是山洪暴发,还是河水猛涨,陈母坟虽然临近河床,可那河水总是漫不到坟上。
四、古杨与佛泉
在通往唐僧故居的大路旁,还有一棵虬茎盘根、枝繁叶茂的古杨树。这颗老杨树中间已空,树干粗达六围,高十余丈。每当夏日来临,浓荫如盖。严冬酷寒,迎风傲雪,煞是壮观。
相传,唐僧曾在永庆寺里习经,一天归家甚晚,行至古杨树下,偶遇黑龙沟狐仙作崇,要加害于他。这时,正好如来佛祖由此经过。佛祖端坐树顶,拂尘一挥,妖孽仓惶逃遁,唐僧自然得救。后来唐高宗李治赴中岳封禅,侍从讲了当年树下发生的事,李治行到树下感慨地说:“朕国宝已失(指唐僧故去),无可挽回,今则赐你长生不老也。”从此,这棵杨树更加旺盛,人们呼它为“长生杨”。现在凡来唐僧故里觅古探幽者,无不为偌大的古杨而惊叹。
在唐僧幼时出家的永庆寺里,还有一眼“佛泉”。水源充足清澈。相传,这口井为当年唐僧所凿,井水供众僧侣饮食和浇灌蔬菜。这里人说,唐僧就是喝了这井水而逐渐变得聪颖睿智、敏锐超人。后来,人们就不断地来此打水,供幼童饮用。希冀他们长大后像唐僧一样聪慧、英俊潇洒。
说来也巧,在这方圆数里,从来没有出过痴呆憨傻者,且多健康长寿者。
五、晾经台上
唐僧扫墓祭母之后,跨上白龙马,到他曾经出家的少林寺去看望。谁知白龙马踏过的地方,照样还是涌出水来,形成了滔滔的河流。
到了柏谷坞这个地方,唐僧忽然发现白龙身上驮的经卷溅湿了不少。这是他多少年心血的结晶呵,怎能轻易损坏?于是他赶紧勒住马头,把经卷卸下来。悟空、八戒、沙僧把经卷抬到村南边的高台上。这高台上原先是个观音寺,只因唐僧在这块晾过经,后来人们就把观音寺改称“晾经台”;又在台上新修一座殿堂,殿堂的墙壁上,画着唐僧取经的故事。这么一来,烧香敬佛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了。
六、马涧水声
马蹄踏出河水后,白龙马也受惊了,顺着古老的马涧,向东南飞奔,一直奔到佛光寺。白龙马跑过的地方,形成了一条“马跑泉”
马跑泉的泉水越涨越猛,越流越急,唐僧见势不妙,赶忙念起咒来:“水从虚里来,还回虚中去。”霎时向,那滔滔的大水便不声不响地从地底下流走了,地面上只能听到“哗哗”水声,却看不见水流。这就是当地著名的一景——“马涧水声”。
不过,在马涧最下游,还聚积着很多泉水,眼看附近几个村庄已濒临水边,师徒们都很担心,猪八戒急了,用耙子向东南、西北猛刨几下,刨开个大口子,泉水便一泻无余,注人了伊河。猪八戒的力气大得很,只刨那么几下,就刨出许多泥土,那泥土形成了“缑山”、“浮山”、“高祖岭”、“火焰岗”;同时也刨出一些泉眼,就是一溜儿东西的“珍珠泉”、“双泉”、“浏泉”、“洗手泉”、“玉龙泉”、“沙河泉”、“云谷泉”,人们称做“四堆七泉”。
猪八戒抡过耙子再刨时,因用力太猛,耙头掉了,耙齿也断了一根。后来人们把掉耙头的地方叫“扒头村”。原来有十个齿的“十齿耙”,也只剩下九个齿了。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