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安史之乱”时,叛贼史思明攻占了东都洛阳,自称起“大燕应天皇帝”。
一天,有个臣子报说:“城西北樱桃沟里的玉樱熟了,引得城里很多人去那沟里尝鲜。这臣子还介绍说:那沟里的樱桃又大又甜,是历朝历代皇家祭祀祖先的珍品哩!唐太宗李世民先前来洛阳,樱桃沟里的农民送上些樱桃给太宗,高兴得太宗还写了首《赋得樱桃》诗:
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
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
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
昔作园中实,今为席上珍。
史思明一听,立即派部下快马去樱桃沟里抢来了许多樱桃。他一尝,果然好吃,立即大口小口吞了许多。吃饱了,他忽然想起留守河北的儿子怀王史朝义及其太师周至,就叫部下挑了一笼子半熟的樱桃,以便送到时刚好熟透。果子备好了,这个武将出身、不通文墨的“皇上”忽然想风雅一番,也学唐太宗的样子,赋诗一首,让大家瞧瞧。于是,他一脚踏在龙椅上,摇头晃脑一番,写道:
樱桃一笼子,半已赤,半已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
大臣们看了,自然个个赞美“我皇英明!”“才思过人!”赞美过后,先前介绍唐太宗赋诗的那个臣子小心谨慎地建议:后一句如果改为“一半与周至,一半与怀王”,则可与上句“黄”字押住韵脚,读来上口。史思明听了,一拍桌子,怒说:“我儿岂可居周至之下!”这臣子听了,鄙夷得差点笑出声来,忙低头称:“正是!正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