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之阳,外郭城西北,坐落着气魄宏大的隋东都皇宫。皇宫,分皇城与宫城两部分。皇城,又称太微城,围护在宫城的东、南、西三面,呈“凹”形,北面与宫城有城墙相隔。城墙东、南、西三面各两重,北面三重,即所谓夹城。皇城内东西四横街,南北三直道,中央大道居中轴线。省、府、寺、卫等官署分别排列在大道两侧的各横街。这些皇室的仆从和役奴,如众星拱月一般,不离皇宫左右。宫城,又称紫微城,是皇帝居处和接见朝臣的地方。在宫城北面,又有曜仪城和圆壁城。实际上,宫城是处在重重的包围之中,因而又称禁城、大内。其安全防范至为严密。城中宫殿相迭,楼台林立。殿堂四面隔墙,墙上设门,殿堂之间连环相通。在宫中奔走和值勤的人员,各有指定的位置和活动范围。即使皇帝身边的人,也不得出进。宫城的正门称则天门。则天门南当端门,北对玄武,与中央各殿的正门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站在北邙南望,视线可以直透伊阙,充分显示了皇家道统的既一以贯之,又莫测高深。
宫城周回九里三百步,四面开门,共十门。则天门位于南墙正中,距城墙西南、东南两角各约八百五十五米。门址在今周公庙与洛阳日报社之间,定鼎南路穿中而过。则天门东为兴教门,西为光政门。兴教门东紧靠宫城东墙又有泰和门。西面为宝城门,与光政门相对。东面为重光门。城墙西南、东南两角都向内收,朝西、朝东各开一门,西为隆庆门,东为永泰门。玄武门是北面的正门,西侧有一方诸门。
则天门的建筑形制,据隋《大业杂记》载:“则天门两重观,上曰紫微观,左右连阙,阙高百二十尺。”则天门(唐改应天门)的东西两侧,向南突兀巨大的双阙,保留长度四十五米,阙南端宽三十米,阙与城门之间有宽十七点五米的城墙相接,相接处加宽到二十一米,整个平面呈凹字形。城门进深二十五米。门址下部台基的范围东西达一百二十米以上,南北达六十米以上。唐应天门是在隋则天门的基础上建起来的,这里的台基可以认定是隋则天门的台基。在这样的台基上建起高达一百二十唐尺(合今三十五米多)的巨大建筑,可以想见它的崇宏壮观。
至于它的立体形象,参照麦积山石窟西魏第127窟所绘的阙门,敦煌石窟中初唐397窟壁画上的阙门形象,隋唐长安城含元殿以及日本京都平安京朝堂院(宫城)南墙正门应天门等建筑,可以推知则天门应是一座中央以紫微观为主体、两侧辅以垛楼向南伸出阙楼的组群式建筑。它檐角起翘,“如马斯革,如翠斯飞”。这种组群式建筑,是沿用先秦以来宫城正门前立阙的规制,并吸收汉魏门阙合一的建筑形制特点创建而成的。比起前代的同类建筑,气魄更加宏大,形象更加丰满,主体与辅体相映衬,更显出主体建筑的巍峨雄伟。
可是,就在这堂而煌之的则天门紫微观上,炀帝的嫡孙、东都留守皇泰主杨侗却曾急急惶惶地与王世充讲和。619年,王世充兵逼则天门外,请杀皇泰主的得力干将元文都。皇泰主见自身难保,便哭着把元文都从正门东侧的光教门送出,元文都遂被乱兵斩杀于兴教门外,使雄伟壮观的皇宫正门染上了浓重的血腥味。难怪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把它作为隋炀帝骄奢亡国的霉头,而命行台仆射屈突通烧毁。玄武门是宫城的后门,距城西北角八百六十米,南对则天门,北对圆壁南门,属单门道结构,宽约六米,厚十六米。隋代的城墙与城门基础为夯土结构,里外用砖包砌。这在当时说来,仍是城防的重要屏障。
宫城内南北东西,街衢纵横。内有乾阳殿、大业殿、文成殿、武安殿等,是皇帝会见群臣的地方。
乾阳殿是宫城的正殿,为皇帝举行大典和接待外国使节专设。乾阳殿前,则天门内,有永泰门,驻守左右六卫,是严守宫城的门禁。隋炀帝于大业三年(607年)颁布《大业律》改官制,一方面裁减冗员,废除三师、三公之职,另一方面加强防卫,把皇宫里的禁卫军扩大为翊卫、骑卫、武卫、屯卫、御卫、候卫左右共十二卫。十二卫的将军、大将军都由他的亲随如宇文述辈担任。
责任编辑:Xiaohe
- 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展现巍峨雄姿 2012-11-15
- 古人选择国都有讲究 避开地震核心区 2011-05-13
- 保护大遗址 传承历史文明 2011-03-09
- 崇宏繁华唐金城 200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