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煌富丽东都城

     2006-06-11 23:36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帝宅春秋 > 正文

 

 

隋炀帝是一代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的封建帝王。他从自己的政治需要出发,依靠着雄厚的经济实力,把东京洛阳建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商业繁荣的中心城市。

 

负责城建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尚书令杨素,一个是著名建筑家宇文恺。杨素身为朝廷重臣,又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曾主持营建西京仁寿宫。宇文恺作为杨素的助手,参与规划设计西京大兴城的建造,有丰富的城建经验。隋炀帝多才多艺,更善于别出心裁,他亲自踏勘并确定了洛阳的城址以后,又提出了城建的基本原则,所谓“宫室之制,本以便生”,“高台广厦,岂曰适形”,就是说,修建洛城既要遵从前代的典章制度,又不必泥守,可根据实际要求和洛阳的地形物貌,便宜行事。

 

洛阳南临伊阙,北依邙山,伊、洛、、涧萦绕其间,阳光普照,水源充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又有天然的保护屏障。于是,在汉魏故城西十八里处,正对伊阙龙门直向北邙划一条垂线,作为南北中轴,让洛水横贯都城。洛水上建浮桥四座,连接南区和北区。皇城南门外的桥梁高标壮观,有天汉津梁的气象,称“天津桥”。时值仲冬,银河东西,恰与洛水相映。阴阳相济,六方合和,构成都城极其严整而谐调的坐标,给人以天造地设、天经地义的庄严、和穆、生动、条达的整体美感。

 

    按照现今的地面标志,城的东北角在唐寺门,东南角在城角村,西北角在苗沟东南,西南角在古城村西。城南北最长处七千三百一十二米,东西最长处七千二百九十米,周长五十四华里,大体呈方形。整个城区包括外郭城、宫城、皇城及东城、含嘉仓城等附属小城。外郭城勾画了城区的大体轮廓,在外郭城的西墙

外有一个规模宏大的皇家公园,这就是西苑。西苑西至新安,北抵邙山,南达伊阙诸山,周围二百里,其规模即使比不上汉武帝的上林苑,也与秦始皇的阿房宫不相上下。外郭城与西苑连在一起,其规模大大超过了今天的洛阳。郭城四面开门:南面三门,建国门在正对伊阙的中轴线上,建国门西有白虎门、东有长夏门;东面三门,由北向南依次为上春门、建阳门、永通门;北面隋唐洛阳城北城墙遗址二门,东为喜宁门,西为徽安门;西面宫城与皇城各二门,通西苑。四面共十二门。城墙不高,更显其城门的崇峻与皇宫的宏大。

 

城区的地面形势北高南低,宫城、皇城偏处西北,导致城的南北中轴线西移,一改前代都城建设中轴线居中的惯例。轴线北起邙山,穿过宫城、皇城、洛水、南部里坊、建国门,一直延伸至龙门双阙。洛水横贯城中,很自然地把城市分为南北二区。洛水北岸,在郭城的西北隅,皇城与宫城并立而为一体。皇宫以东及整个南区分布着一百零三个里坊,这是官吏私宅和百姓聚居的地方。又有大同、通远、丰都三大商业市场。在营建东京的同时,隋炀帝下令从全国各地迁来了数万户富商大贾。还将河南三千多家工艺户安置到郭城东南隅的洛河南岸十二坊居住,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为促进洛阳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一百零三坊,由于各种原因的破坏,在洛河北岸仅找到三十三个,洛河南有九个,其他已无迹可寻。

 

城区纵横各十街。天街居中,自端门直达建国门,宽百步,长八里,两旁种樱桃、石榴、榆、柳,中为御道,通泉流渠。每当春夏,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景色如画,其他各门,如上春、建阳、永通、长夏、白虎、徽安,喜宁都有大街相通。里坊之间,各辟道路,开十字街,四出通门。城区内街道规整,井然有序。

 

郭城内丰都、大同、通远三市,是繁华的商业区。由于开通大运河,使洛阳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又北筑长城,开榆林御道三千里,通塞外,招致西域胡商到甘肃张掖贸易,而于张掖管理商务的吏部侍郎裴矩,按照炀帝的意图用厚利诱使西域各国商贾到洛阳内地贸易;后又攻琉球,侵高丽,从而开拓了海路交通,发展了中外贸易。于是四方各国朝贡使节,往来洛阳极其频繁。洛阳形成全国的商业中心,又是国际贸易场所。一次,边远地区各少数民族商人请求进入丰都市交易,炀帝十分得意。事先,命街面整修饭店,使檐宇如一,并盛设帷帐,摆满珍宝器物,店员披锦挂彩,衣着华艳。卖菜小贩一律铺坐龙须席。街路两边的树都用帛缠缚得花枝招展。少数民族客商有过酒食店的,马上被邀人就座。美味佳酿,让他们醉饱而去,不收饭钱。店员们说,“中国富足,照例是这样的”。客人们表面上不免说几句称颂的话,背地里却讥笑说,“中国也有贫苦的百姓,他们衣不蔽体,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留给他们做衣穿”?隋炀帝如此大事排场,豪侈作伪,目的是显示国家丰饶强盛,但也反映出当时洛阳商业的发达。





上一篇:洛水泱泱照碧宫  
下一篇:修治洛阳还晋家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