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慕化踞中原

     2006-06-11 23:36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帝宅春秋 > 正文

 

 

北魏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存在时间最长、最强有力的政权,自登国元年(386)拓跋硅乘前秦苻坚淝水战败之机取代王位,并改国号魏算起,至孝武帝元修永熙三年(534)北魏分裂,雄踞中国北部长达一百四十八年之久。鲜卑拓跋氏是“五胡”进入中原最晚、文化最落后的民族。北魏建立以后,几个有作为的帝王都力求摆脱落后的经济形态,与汉族统治阶级融合,迅速封建化。孝文帝当政,北魏已占据中原,但国都仍偏居于北方的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对于控制整个领土很不方便,而北方的柔然国也逐渐强大起来,常寇袭边土,威胁平城的安全。

 

这时黄河流域的经济已得到恢复,北魏政府的财政来源主要是中原地区的农业,塞上的屯田和畜牧业已占很小的比重。孝文帝要继续推行先帝的汉化政策,巩固其政权永续,但平城的保守势力太大,不利于推行政治改革,而洛阳是汉晋以来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接近南方,政治地位、文化传统、地理条件都较优越,于是孝文帝多次察看洛阳。他曾私下对尚书令任城王澄说: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规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显然孝文帝是要迁都洛阳的。但当时鲜卑旧贵族因习惯于塞上屯田、马背上游牧的生活方式,多不愿离开旧土,反对迁都的势力很大。无奈,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采取了断然措施,以南伐为名,带领三十万骑兵浩浩荡荡从平城出发,行至洛阳,就驻兵不走了并下诏以此为都,迫成迁都事实。

 

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率百官赴洛阳,太和十九年(495),六宫尽迁洛阳。并规定“迁洛之民,死葬洛南,不及北还”。终于完成了迁都洛阳的历史性举措。

 

孝文帝迁都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官制;定律令;断北语;禁胡服;改汉性;定姓族;改礼乐;兴教育。此外,完成了一系列的城市建设项目,在汉魏洛阳城的基础上建起新的城池,宫殿苑囿较魏晋时又有所发展。在城中除宫室府营外,修建了二百二十个里坊,作为官宦府第和平民住宅。由于工商业的发展,扩大了市肆。城西有洛阳大市,城东有洛阳小市,洛水之南有四通市;为了麻痹人民思想,大力提倡佛教,广建佛寺,当时,洛阳佛寺多达一千三百六十七所,巍峨壮丽,为前所未有。古都洛阳又一次繁荣起来。

 

  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洛阳成为两魏兵争之地,战乱频繁,达二十余年。北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弃洛迁邺,发洛阳四十万户北徙。天平二年,尚书右仆射高隆又发十万民夫拆洛阳宫殿,料运邺都。后上后来高欢与宇文泰多次在洛阳争战,使洛阳城池宫殿又一次遭到毁灭,北魏洛阳城失去了往日的繁荣和盛况。



上一篇:北魏洛京冠千古  
下一篇:首阳山下隐帝陵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