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灭夏前后,所居的地方均称为亳。起初,亳地在今河南省浚县、内黄、濮阳一带,后迁至今郑州商城遗址,接近夏都斟(寻阝),称南亳。灭夏后,在斟 (寻阝)附近另建新都,称西亳。
商族是在豫东和豫北发展壮大起来的,商汤大规模地西征,一举灭夏,尽控中原,其势力所至,大大超出了夏王朝的统治范围。这时商王朝不仅据有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且势力所及达于黄河上游,居于黄河上游的氐羌诸族,也都前来朝贡称臣。正如《诗经》上说的:“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在这种情况下,如仍以偏于东方的南亳为都,势必不能有效地控制四方,而西亳居“天下之中”,对于控制四方,巩固其统治,扩张版图都有极大的优势。从以后的历史事实看,西亳的建立,的确起到了控制中原,镇抚四方的作用。
从经济上看,河洛之间的洛阳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质肥沃,物产丰饶,曾为“有夏之居”,号称“天室”。而商族的故土河济之间的豫北地区,地势低洼,不利农作,加之汤时,七年大旱”,社会经济处于困境。都城是国家政治经济的重心,当然要建在宜于经济发展的地方。
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了利益的争夺,氏族、部落、国家都要保卫自己的利益,于是有了格斗以至战争,有了军事上的各种考虑。西亳商都,自古就是交通要道,依山傍水,形势险要,其军事地位远胜于东方故土南亳。同时,夏朝虽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夏朝的贵族势力在伊洛地区根深蒂固。商汤以为,要监治夏民,就非把国都迁到这里不可。
至于西亳的具体位置,史书多有记载。《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条中班固自注说:“尸乡,殷汤所都。”《史记·殷本纪》“正义”按:“亳,偃师城也。”据《地理志》记载位,居南亳,后徙西亳,在偃师县西十四里。”
1983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偃师县尸乡沟一带发现了这座商代早期遗址。该城遗址位于偃师县西侧,北倚邙山、南临洛河、西距夏都斟(寻阝)遗址六公里。
在整个都城建筑中,西亳城充分考虑到作为商王都城应有的气派和统治作用。整个城址规划整齐、布局合理。城平面呈长方形。西城墙长一千七百一十米,北城墙长一千二百四十米,东城墙长度约与西城墙相仿,南城墙长约七百四十米,整个城址占地面积约一百九十万平方米,与夏都斟郡的二里头遗址面积基本相同,较之郑州商城形略小。
古城遗址深度距今天地表约一至二米左右,北部近邙山一带深三至四米才能找到当时的城墙。东、西、北三面城墙和东北西北两城角已探明;南城墙和东南、西南城角因湮入洛河而无法勘探。城墙全部为夯土筑成,土质坚密,夯打结实,一般宽约十八米。城墙残高当时应在地面一至三米以上。
在都城遗址中,已经探明的有七座城门。北面一座,东、西城门各三座,其中有四座城门东西对应。东西城门自北而南分别为东一、东二、东三和西一、西二、西三门。各城门之间均有大道相通,在城内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足见当时的城池规划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所发现的七座城门中,东二门和西二门的城门道宽度均为二点四米,门道两侧均有木骨夯土墙,从其规模看,其上很可能有城门楼之类的建筑物。
在东二门的门道路土之下,有零点四米厚的草泥,草泥之下是一条用木盖作顶板的石壁排水沟。水沟内宽一点二米、深一点三米,水沟之底用石板铺砌,自西向东,内高外低相互叠砌呈鱼鳞状,叠压顺序与水流方向一致。两壁用石板砌成石柱状,石柱之间夹立一根木柱,木柱与石柱共同承托着盖于沟上的木盖板,木盖板今已腐朽成灰。经钻探得知,这条排水沟全长八百多米,均以石板铺底,从东城门径直向西,在宫城之北折人宫城。由此可见,这条排水沟的主要作用是排除宫中积水。
在城址门道下设置排水沟设施,已有先例,在二里头遗址二号宫殿和安阳殷墟也都发现有专供排水用的陶制水管。但在古城址发现用木盖板覆盖,以石头砌成的地下排水沟,尚属首次。这种排水沟,设于门道之下,上面行人,下面排水,一门两用,构思巧妙,设计合理,今天城市道路之下设排水沟的格局类似。这对以后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有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研究排水设施增添了一份极有价值的资料。
在西二门门道以南四米的城墙内侧,有一条宽三至四米、长三十米的“马道”。“马道”西高东低,呈斜坡状,其西端与城墙垂直相接,东端与城内东西大道路基合拢,这种颇具特色的形制结构,可能是为便于登城防守而筑。城门之间有大道相通,东西南北纵横交错,已经大致形成后世都城传统的棋盘式格局。城外有四至五米宽的环城路。城内外道路,通过城门互相贯通,交通十分便利。
在东城垣外侧还勘探到一处大面积水池。东城垣东南部之所以迂曲内收,就是因为要绕水池西岸。这一水池既能汇集城内排出之水,又可作为苑囿中供游赏的湖沼。它与城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当年一定是高城壁垒,湖光倒影,别具一格的游览胜地。
西亳王城的修建,是对夏都斟(寻阝)都城设计上的一大突破,在都城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夏代都城斟(寻阝)的建筑是城、宫一体化,每个宫殿建筑群,均以廊庑相连,形成各个相对独立的个体,王城的整体性不强,也不利于都城的安全防护。到商朝,西亳都城便动用大批的奴隶修造环绕都城的城墙,开都城建设有城墙之先河,影响极为深远。
西亳作为商都,曾对巩固商王朝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商汤以后的商王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康、小甲、雍己、太戊、中丁诸王都居于西亳都城,并进行了精心的经营。到中丁时自西亳迁于嚣(今河南荥阳东北敖山);至盘庚时重新迁至西亳,历经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九个帝王,西亳再次成为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亳作为帝都共十九位帝王居此,约四百多年。
如果从大约公元前1562年商灭夏建商都算起,至今商都已有三千五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据叠压在四号宫殿上面的遗物标本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三千五百多年左右。宫殿的使用年代自然要早些,如此看来,历史上记载的商都建城年代同科学测定的年代是吻合的。因而可知汤在这里建都是确凿无疑的。
责任编辑:Xiaohe
- 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展现巍峨雄姿 2012-11-15
- 古人选择国都有讲究 避开地震核心区 2011-05-13
- 保护大遗址 传承历史文明 2011-03-09
- 崇宏繁华唐金城 200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