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踪地迹觅夏陵

     2006-06-12 22:19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帝宅春秋 > 正文

 

 

河洛既为夏氏族活动的主要地区,夏朝建立之后,这里曾为夏都城所在地,历代夏帝的陵墓当在这里或离此不远的地方。

 

据史书记载:“皋卒,其墓在崤。”皋即帝皋,又称夏后皋,为夏代著名昏君孔甲的儿子。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衅之”。至其子皋时,战事频繁,为回避战乱对其部落的侵扰,不得不迁都渑池(今渑池县西)。后又被逼出都城,边战边走,来到崤山道上的一个路口(今陕县东南雁翎关关口北)。此关口海拔高度为八百五十一米,宽度约二百余米,最窄处约三十余米,关口东西均为陡坡,形势颇为险要。“崤”字本意为“乱”,因山势乱而无章得名崤山。而北雁翎关口两侧灌木丛生,风动林喧,东西各有数里石坡,旧称崤坡,自古为兵家重地。帝皋退至雁翎关,于乱军混战中战死。国人葬皋于其地。

 

《佐传》记载:“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今陕县东南三(三门峡)(洛阳)公路东侧的高坡之上,距三门峡市约二十八公里,有夏后皋墓。墓呈圆丘形,高约一点五米,周长约三十米,土石冢,墓旁生栎树数十棵,大树已可合围,附近草木茂盛,益显古冢庄严肃穆。

 

在二里头遗址2号宫殿区的中心殿堂和北墙之间,有一座与中心殿堂同时期的大墓。墓为长方竖穴制,墓口东西长约五点三米、南北宽约四点三米、墓穴深六点一米。墓底设有两层台。中部为墓室,东西长一点八五米,南北宽一点三米,深一点二米。墓内填土全经夯筑。墓的东南角被汉墓破坏,中部有一个早期大盗坑,直人墓室,墓中遗物荡然无存,仅在盗洞内遗留有少量朱砂、漆皮和蚌饰片。另在墓口下二点七米深处有一朱漆木匣,内有一完整的骨架,头北脚南,身作蜷曲状,可能是殉葬的女奴或嫔妃。该墓规模与殷墟妇好墓相当,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奴隶社会时期最早的大墓,很有可能是夏代最高统治者夏后的墓葬。但究竟为哪个夏后的墓,尚须考究。 





上一篇:商汤伐桀君天下  
下一篇:茅茨土阶夏后宫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