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茨土阶夏后宫

     2006-06-12 22:19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帝宅春秋 > 正文

 

 

夏都城斟 (寻阝)作为夏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得到了统治者的极大关注。都城中的宫殿楼宇历经太康、后羿、桀的精心经营,更加恢宏崇胜,至桀后期,进入了辉煌时代。

 

夏桀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生得身材魁武、膀大腰圆,力气大得能把鹿角折断,能把铁钩扳直,能把高墙推倒,能赤手与虎、豹搏斗。他不仅力气大,而且才智不凡,聪明过人,只可惜他的力气和才智全都用到了吃喝玩乐上。

 

夏桀即位之后,即将夏都迂回斟(寻阝)然后一方面征讨东夷诸国,开拓疆土,扬名天下;一方面精心经营都城,扩建宫殿。恰巧这时夏桀得到有施国君献来的美女——妹喜。只见她丹唇微闭,显出娇媚百态;秋水泛波,映得人目眩神迷。夏桀得到如此美艳女子,便觉得原来的宫室太不相称了,于是下令征调四方民夫,为妹喜重新建造一座华丽的宫殿。妹喜本来长得如一朵初开的鲜花,住到这宫殿之中,在绫纱宫帷的衬托之下,更显得妩媚动人;再加上她柔情细语,曲意应酬,使那贪恋女色的夏桀神魂颠倒,长夜相陪。因此,这宫殿后来就被称作“长夜宫”。“长夜宫”和其他宫殿一起,经过几千年的湮没而又重新被人们发现,只是它早已失去当年的朱颜,只留下一点残迹,混在其他遗迹群里,让今人无法辨认。

 

    夏都斟 (寻阝)没有城墙,却有很像样的宫殿。二里头发现的夏代宫殿遗址群,已探明有数十座宫殿遗址,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其中最大的宫殿遗址称1号宫殿,它略呈正方形,坐北朝南。东西长约一百零八米,南北宽约一百米,占地总面积在一万平方米以上。宫殿的底基处理得相当结实,施工者先挖掉地面上的松土,在底部平铺三层鹅卵石,然后填土夯筑,夯土层厚约三点一米,形成了高出地面近一米的夯土台基。雄伟的殿堂建于基座之上,东西长三十米、南北宽十一米,四周是一圈柱洞和柱础石。东西两排各有四个,南北两排各有七个,共二十二个,是支撑出檐的二十二根廊柱的。柱洞间距约三点八米,每个柱洞外侧还有两个小柱洞,这可能是支撑挑檐的柱洞。柱础石是不规则的大小石块,每洞大则一块、小则三至五块。看来,这是一座面阔八间,进深三间,屋顶为四坡出檐式建筑。四周檐下有走廊,类似以后宫殿式建筑的形制。遗址中未发现墙和瓦,它很可能是木骨架草泥墙壁,屋顶由茅草覆盖。史书记载的所谓“四阿重屋,

茅茨土阶”的王者居所,由此可见一斑。

 

    宫殿前是平坦宽阔的庭院,面积达五千米,可同时聚万人之众,是当时夏桀发布政令、朝会诸侯群臣的场所。围绕宫殿和庭院四周的廊庑彼此相连,共有廊柱一百五十六根,间距三点八米,形似今日北京宫殿内的长廊。这种绵延廊庑,把整个宫殿、庭院严密地封闭起来,大大增强了宫廷的防御能力,增强了这里

的安全感。

 

面南而开的大门,是一座面宽八间的牌坊式建筑。甲骨文中的“门”字门就是一种象形字,即左右立柱,上架横梁,在立柱上安置门扇,正象这里的大门。大门有三条通道,各通道之间筑小室,共四间,为守卫武士的居住室,形制与《考工记》所载的“塾”相仿。另在廊庑的东北角开设两道小门,与《考工记》所载的“闱门”位置相同,是供宫室内部人员通行的门道。

 

这个廊庑式的建筑群,由正殿、庭院、廊庑和门楼等建筑物组成,汇集于一座土台基之上,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体,足见当时建筑工匠之机巧和建筑设计水平之高。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建筑如此宏大的豪华宫殿,耗尽了国财民力,仅就现存的夯土台基而言,用土量至少有二万立方米,再加上挖基、筑墙、垫石、伐木、运料、盖房等工序,所需劳力当以数十万乃至百万计。可以说这是夏统治者用奴隶们的白骨筑成的。

 

这座目前确认为我国最早的帝王宫殿,其建筑格局对后世宫殿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号宫殿遗址一百五十米处是2号宫殿遗址,其形制与1号宫殿相仿,面积略小,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七十二点八米,东西宽五十八米,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这座建筑群也是由中心殿堂、廊庑、庭院、大门等组成。夯土基座东西长三十二米、南北宽十二米,殿堂面阔三间,东西长二十六点五米、南北七点一米。墙柱外侧未设擎檐柱;殿堂前面是一座庭院,周围以廊庑封闭,正南面大门,有一条通道和两间小卫室,东廊庑下设置有陶质和石板砌成的地下排水管道。

 

在这个宫殿区发现有祭祀坑,说明这里原为宗庙所在地。《左传》上说:“凡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在这里,除了祭祀之外,夏后们还常举行其他的重大政治活动,例如册命典礼、告朔听政、战前誓师、外交盟会等。实质上宗庙社稷是政权统治的象征,失去宗庙必失去政权。灭人之国,往往要毁其宗庙。我们汉语中的“祖国”一词,在“国”前冠以“祖”字,即可看出我们的“国”与“祖”之间的关系。因此,自是要在“国”之都里祭“祖”的。





上一篇:书踪地迹觅夏陵  
下一篇:第一都城夏斟寻阝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