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海口多处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破败不堪,如不及时加以维护,独具地方特色的海南文化正面临消失的危险。
海南文物价值不小
海南是中国最南端的海岛省份,琼州海峡这道天堑将她与祖国大陆隔开,同时也造就了海南独具特色的海岛文化。目前海南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已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还有65处即将公布,市县级文物单位数百个,大部分集中在海口地区。
海口市博物馆研究员阎根齐说,海南文物在全国的位置比较重要,这里的文物表现出与内地不同的文化类型和特点,独具地方特色。
世居海南的百万黎族同胞创造出了珍贵的黎族文化:船形屋、橄榄形建筑、黎族的纺织、酿酒等,在今年6月10日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当天,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昌江黎族泥条盘筑法制陶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等9项被公布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环抱海南的南海浩瀚蔚蓝,埋藏在大海深处的各种瓷器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阎根齐说,海南作为中国与东南亚交流的桥梁,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至今,在海南周边海域经常能零星发掘出各种精美的瓷器,但是越来越多的商业打捞,给我国的水下文化遗产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再从移民文化看,无论是在海南岛居住已数千年之久的黎族同胞,还是其他居民,都是不同年代从大陆各地迁徙到海南的移民,他们一方面继承和传递了原有的文化,同时又结合当地的社会环境创造出新的文化。遍布海南每一个村落的宗祠除了和内地一样祭祀远古的祖先外,还祭祀迁琼始祖的灵位。
阎根齐说,海南也有非常丰富的宗教文化,几乎每一个村都有一座祭祀关公的庙宇,保护都比较完整,海口市就有不下100座庙。在侨胞文化方面,仅文昌有姓名可查的华侨就不下100万人。还有通商文化,《马关条约》把海口确定为通商口岸后,商人们建设了一大批融合中西文化特征的骑楼建筑,至今尚保存有200多座,中国具有这种骑楼建筑的城市仅为上海、广州、海口。
文化愈独特愈珍贵,保存的价值越大。阎根齐说,由于海南经济落后,民众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尚未形成人人自觉保护文物的共识,很多珍贵的文物非毁即伤,任意改造,丢弃不管的现象十分突出,有的还把损坏当成了维修和保护。
历史遗迹在不断地毁坏
近日,《瞭望》记者跟随海口市博物馆研究员阎根齐、王育龙两位专家对海口文物保护情况进行调研,发现海口文物面临的普遍问题是:损毁严重,很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仍在不断的毁坏之中。在秀英古炮台,记者看到炮台正前方大约20米长的古城墙全部倒塌,在定西炮台旁,大炮水泥基座有明显的裂纹,裂纹最宽处约有3厘米……这使得原本破落的炮台不得不关门谢客。
1890年清政府两广总督张之洞下令建造秀英炮台,目的是为抵御法军入侵,曾经的古炮面向大海,居高临下,五座大小炮台自东向西直线排列,北向虎视大海,威风凛凛,琼州海峡尽在其射程之内。然而如今的炮台却蜗居在高楼大厦的包裹之中,肃杀之气全无。由于半年多来无人参观,古炮台上落满了灰尘,无人清扫,凄凉惨淡。海口府城古城墙的命运也同样不堪。作为海口建州置府的历史见证,府城是海口市民心目中的城市心脏,因为它不仅是海南惟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且见证了海口建州置府的历史。然而,记者看到,如此重要的历史遗迹的大部分城墙已经倒塌,目前仅有草芽巷、培龙市场一带的墙体较完整,但已被人为挤占盖房,或被市场占用为临时铺面,遭到了严重破坏。
位于海口琼山大道上的五公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纪念的是唐宋两代被贬职而来海南的五位名臣:李德裕、李纲、赵鼎、李光、胡铨,集中展示着海南的贬官文化。但由于多年来仅靠门票收入糊口,没有投入维修保护,祠内展馆基本无人看管,木结构的祠堂没有维修,光泽暗淡,很多游客入园感觉无可参观,大门左侧的房屋竟成了人声鼎沸的茶楼。阎根齐说,如今的五公祠游客来了一次绝对不会再来第二次。
在海口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府城鼓楼,记者发现鼓楼上矗立着一间青砖灰瓦的大房子,房前晾晒着衣服。附近文庄居委会居民小组长林某说,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是府城农机二厂的宿舍。之后,职工随工厂迁走,于是就有职工让亲戚来此居住,都住了十几年了。鼓楼上还有四处乱丢的石碑、木料,因得不到及时保护,一些木料已腐蚀,石碑和石柱都遭受破坏。鼓楼上仅剩的四间房屋全都成了流浪者和拾荒者的临时居所,他们还将房屋损坏后的木料当柴火使用。
海口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后宫则成了堆放货物的仓库;邢氏祖祠祠堂大门已破旧不堪,房屋四周随处可见杂草、生活垃圾,因得不到及时清运,有的已发霉,微风一吹,屋顶瓦块摇摇欲坠;具有百年历史的海口骑楼每平方公里的居住人口超过5万,超过了每平方公里3万人的密集型居住标准,并且骑楼的数量每天都在减少之中。
除了这些没有经费维修保护的文物外,一些曾维修过的景点却因为管理者的无知而变得不伦不类。位于海口市西郊滨涯村的海瑞墓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前矗立的石碑上曾刻着竖排从右向左的碑文,但在一次维修中,这些碑文却全被改成横排,并擅自加上标点。
海口文物50年未维修
《瞭望》新闻周刊调查发现,无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丘浚墓,还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府城鼓楼,或者是黄忠义公祠、吴典故居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都多年未得到维修,许多文物遭受破坏严重。专家建议,如不及时加以维修,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将很快在人们眼前消失。据了解,造成海南文物损毁严重的原因很多,其中政府不投资,缺乏经费维护保养是重要原因。
文物保护的一般规律是20年一大修,5年一小修,但经了解,海南多处文物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维修过。海南省文物管理办公室每年仅有不到50万元的经费,市县文物主管部门没有一分钱,一些对游客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只能靠门票自收自支,自生自灭。例如,秀英炮台2005年的门票收入12万元,21个工作人员全部靠此生活,根本无力对文物进行维修保护。
造成海口文物保护现状的原因,还与市民以及政府相关负责人的认识有很大关系。阎根齐说,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丘浚故居常因值班人员不上班而将众多游客挡在门外。多年来,丘浚故居没有专人看管,没有消防设备,木结构的故居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另外,海口市政协委员们关于保护文物的提案每年不下10份,建议对全市文物单位进行整合规划,尤其是将琼山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的骑楼建筑好好加以保护等,但是每年的提案最后却转到一些研究员手中,结果没有专项经费安排只能是不了了之。
王育龙说,国家有关文件早就要求各地文物保护工作做到“五纳入”: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但是海口的文物工作与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些珍贵的不可移动的历史文物因为城市建设而损毁或搬迁。专家认为,尽管与内地文物大省相比,海南的文物数量少,规模比较小,但是海南的文物极具地方特色,价值大,政府应带头整合资源,将零散的文物规划保护起来,将文物保护与海口旅游开发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保护的同时发挥其社会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瞭望》周刊刊载文章
责任编辑:Xiaohe
- 古都洛阳打造“华夏文化圣城” 2014-06-09
- 弘扬主旋律 文化惠民生 2013-03-01
- 应急机制VS临时抱佛脚 2013-03-01
- 带薪休假:空头支票何时休? 201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