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周刊
风水中国:以科学来衡量风水不妥
一家医院引发的“风水大战”
被冠以“封建迷信活动”几十年的风水由于地产的兴旺和投资的活跃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风水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但是自近代中国在世界竞争中落败之后,中国人开始全面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风水等被打上“文化糟粕”的标签。如今随着国家的复兴,人们开始重新寻找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但这个过程仍然充满争议,对于风水是科学还是迷信的争论一直未断。
在一些风水支持者们看来,眼下要紧的是风水申遗。他们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韩国在2005年“端午祭”申遗成功后,又开始着手对风水申遗的准备。邻国日本也在政府的推动下悄悄地做着准备工作。这些起源于中国的传统,却在他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事实上,申遗并非最终目的。
风水申遗:前景不明
-本刊记者/欧阳海燕
一方面是风水申遗的艰难努力,另一方面是不绝于耳的质疑声
如果不是受到韩国、日本风水申遗的“威胁”,中国人可能不会在风水申遗这条路上走得如此心焦。
中国民间风水申遗第一推手,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徐韶杉,每当谈起风水申遗这件事,都会反复强调:“风水申遗,不简单是申遗的问题,它的背后是国家文化主权的问题。韩国人已经注册了端午节,风水这个事稍不留神就要被日韩申请去了。”
拍摄《风水中国》
一部耗资巨大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风水中国》目前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徐韶杉担任了这部片子的总顾问。据他介绍,摄制组今年年初从南京出发,计划走过中国2400个县,600多个市,在全国范围内对历史名城、镇、村、宅进行客观公正的影像和人文采录。
“拍摄的目的就是让事实来证明,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徐韶杉说,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如北京故宫、颐和园、天坛、秦始皇陵、 曲阜孔府、孔庙、孔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武当山古建筑群 、苏州古典园林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明清皇家陵寝、安徽古村落等,哪个不是以风水原理设计的?
实地拍摄的同时,《风水中国》摄制组也对几十位中国著名的风水学者进行了深度采访。学者们的态度和核心观点被徐韶杉整理出来,中秋节前挂在他主持的“中国建筑风水文化网”上,标题醒目:“中秋引爆风水文化申遗,学者为中国文化呐喊”。
“风水科学方面主要是包含电磁场跟生态的一种影响。”
——张栋杰,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医、风水同根同源,不相信是民族的自卑心理的表现。”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辞源对风水的定义,包括我们的辞典对风水的定义,都存在问题,就是说我们的知识,关于风水的知识还停留在二战以前。”
——高友谦,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家族园林委员会委员??
“实拍中国传统建筑是事实论证,学者的言论是理论论证。”徐韶杉说,有了事实和理论这两方面的支持,他们写起申遗材料来才会论据充分,有说服力。
在他看来,《风水中国》的拍摄和采访工作,推动了中国民间风水申遗又向前迈出一步。但今后的路还有多远,要取决于公众的支持率和官方的态度。
徐韶杉坦言,民间申遗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申遗小组面临很大的压力和很多的问题。“但这是一个必须要经历的过程。风水被当作封建迷信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人们不可能一下子改变观念。政府部门也要考虑相关的问题。”他说,“当初《周易》是因为尊孔所以得到‘解放’,《周易》的解放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从海外影响到国内。风水也可能要走这么一个过程。”
民间自组申遗组织
2006年6月9日,在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前一天,由徐韶杉发起并组织了和南京的教授、学者、民间风水师及爱好者作客搜房网,宣布启动中国民间风水申遗计划。
而这个时候,韩国人已经于2005年11月25日抢注了“江陵端午祭”,又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而且,从2003年开始,韩国以政府行为启动了韩国“整体风水地理”项目,准备尽快将其列为韩国国家遗产名录和申报世界遗产。而有消息说,日本的申遗工作也已悄然展开。
徐韶杉对网友说:“我们不能老马后炮,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如果我们的工作做迟了,就会面临着像端午节一样的尴尬处境!”当日,徐韶杉等人宣布“中国风水文化申遗筹备委员会”成立,由徐韶杉提议由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教授张栋杰任主任。筹委会有成员10余人,由大学教授、老师、民间研究者等各方人士组成。机构性质为非官方组织,经费自筹。他们的工作预期是,先以民间的形式做准备工作,然后向中国文化部和联合国申报。
半年后,即2006年12月14日,上海生活美学学会也宣布启动风水申遗。会长张良仁说:“倡导‘天人合一’等内容的风水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当之无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申遗,因为媒体的全面介入,从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正反面意见喷薄而出。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志哲说,风水绝对是个宝贝,不能丢。“为什么现代中国人非要把这个祖传的文化排斥于外。日本、韩国已经先后向联合国申报风水遗产了。难道风水起源的中国还要重犯端午节这个文化遗产被人抢走的错误吗?”
但是风水申遗“捍卫文化主权”的动机,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相反,质疑之声不绝。舆论压力下,2007年初即传出上海申遗夭折的消息。但上海易经学会副秘书长吉容良在接受《新世纪周刊》采访时称,上海方面的申遗活动仍在进行。徐韶杉也表示,他们已与上海方面联合,共同推动风水申遗。
风水申遗的可行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规定,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须具备5个条件:(1)这种文化必须深深扎根于一个地方的传统和社区文化历史中;(2)能够作为一种手段,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质和价值,对社会团体起到促进作用;(3)是现代和传统的唯一见证;(4)能够进一步开发和持续发展;(5)这种文化在现代文化发展竞争中很容易受到伤害,必须保护。
针对上述条件,易学学者余杨元认为,风水完全具备了申请非物质遗产的可行性。第一条,从6000年前仰韶文化阶段的青龙白虎风水遗迹萌芽阶段开始,风水文化就一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一起成长,指导我们合理地和自然对话沟通;第二条,风水在东亚的大中华文化圈内产生巨大影响;第三条,风水文化是大中华文化圈的一个独有的宝贵文化现象;第四条,风水技术和文化一直指导着中华文化圈人民的生活;第五条,风水故迹日益减少,风水学的基本思想需要继承,累积在风水中的精华与糟粕亟需厘清,否则风水很可能失真。
在上海申遗夭折的讨论中,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苏颐忠表示,“风水文化”申遗的最大障碍还是在于缺乏传承的载体。他认为“风水文化”是一种习俗,它的内容比较空,因此,从申请的程序上来说,静态的文字资料和动态的录像资料都难做,难以行得通。
而南京师范大学张栋杰教授认为,这是一个认识误区。他说,风水在一般意义上可分为“有形的实物”即“风水遗产”和风水的文化与思想理论两种。“说起风水的遗产简直太多了,”张栋杰说,像北京故宫、颐和园、天坛等,都与风水有关系,都可称为“风水遗产”。
事实上,中国一些地方政府从未间断过“风水遗产”的申遗,在最近的开平申遗中,负责人在其申报的材料第三条就是开平建筑风水,开平的申遗成功暗示着风水独立申报遗产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从风水文化和思想理论层面上看,中山大学民俗专家叶春生教授认为,风水并不简单是一种民俗,在古代都城的城市规划、园林设计中都有风水文化的体现,风水书籍也可谓“汗牛充栋”。南京大学原天文系主任卢央教授认为,只要中国人存在,只要风水书籍保存下来,风水就不会消亡。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来光贤认为,风水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人对风水精华部分进行系统完整地挖掘与提高,从而为人类造福。
事实上,传承的载体并不是风水申遗中的最大障碍,“迷信”这顶帽子才是最沉重的现实问题。今年7月,《人民日报》文章称:“若是‘风水学’能经得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检视和验收,那么接下来的‘卜卦’、‘跳大神’甚而‘三寸金莲’,是不是也可以去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中国风水文化申遗筹备委员会”主任张栋杰说,风水有迷信是肯定的,5000年的历史没有迷信的东西也是不现实的。但其顽强存在到现在,也有其合理的科学因素在其中,并且是占大部分。“水喝多也会致人死地,关键是如何发展‘风水’与规范‘风水’。”
而申遗恰恰提供了一个发展“风水”与规范“风水”的契机。徐韶杉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风水申遗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是同等重要的。“在风水申遗的过程中,通过教育培训和新闻媒体的推广,把真正的风水知识普及到群众中去,对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自信心,保持民族文化的纯正性都非常有意义。”
政府:不支持也不反对
风水申遗,民间的筹备工作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获得官方的认可和支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风水申遗首先要由国家正式单位提出申请,如建设部文化中心或大学等,然后会同文化部,确定风水进入具有“突出的世界性价值”的文化和资源的初步目录。之后才能进入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的正式轨道。
而在这方面,韩国、日本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面,他们的风水申遗,都得到了国家官方机构的认可,申遗工作进展迅速。
对中国目前的风水申遗形势,余杨元认为是“万事具备,只欠一点国家相关政策的东风。”
徐韶杉等人当初提出民间风水申遗时,南京一位政府官员表示:“非物质文化申遗主要工作还要放在民间做,这块文化体现也主要在民间,政府部门考虑到体制的问题,风水和迷信难以界定也是历史遗留问题。”徐韶杉觉得,这位领导的讲话“非常实在”,这也是民间风水申遗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风水申遗的话题热闹了两年多,官方一直保持着相当的谨慎。“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政府不反对风水。”徐韶杉说。
2004年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正式颁布的《2004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中明确指出:“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它既含有科学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官方第一次明确肯定风水有合理的、科学的成分,同时也承认风水是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徐韶杉说。
2005年8月10日,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下发建文办200577号“关于成立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建筑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的通知”,第一句话便是:“建筑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强调的和谐、循环、平衡等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建立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正面肯定了建筑风水文化的价值。
同年,南京风水培训班在全国掀起波澜,在风头最紧的时候,建设部一名官员接受媒体采访,并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表示“尊重风水文化研究”。
第一、二届“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与健康地产国际论坛”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广州中山纪念堂召开,为风水正名起到作用,影响较大。而即将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与健康地产国际论坛”,由中国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主办。据悉,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把风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水申遗,时间紧迫。现在,我们比以往更加用心、执著地做这件事,做风水的澄清和解释工作,不断积极推进风水文化向前发展,也对风水中的不良现象做严厉地批评。”徐韶杉说,“如果我们不努力,风水就没了。如果我们不做,就对不起支持我们的领导、学术界的老爷子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今天的这个局面。”
责任编辑:Xiaohe
- 古都洛阳打造“华夏文化圣城” 2014-06-09
- 弘扬主旋律 文化惠民生 2013-03-01
- 应急机制VS临时抱佛脚 2013-03-01
- 带薪休假:空头支票何时休? 201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