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大山深处的文明播火者

     2008-02-02 17:45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文化快讯 > 河洛纵横 > 正文

    800里伏牛山,层峦叠嶂、风景如画。但这里同样交通闭塞、信息封闭。就在这大山密林深处,中国移动村村通工程师付殿晓带领施工队伍九年如一日建设移动基站,180多座不断竖起的信号塔连接着外面的世界,今天的百姓故事就请大家来认识被称为“大山深处文明播火者”的付殿晓。

    经过几番颠簸,长途跋涉,记者来到栾川县潭头镇断潭村。这个小山村里的人都认识付殿晓。这里是村民李古栾的家,这家普通的农户和付殿晓更是有着不解之缘。李家的孙辈中,星星和闪闪最喜欢付叔叔。说起同付殿晓的相识,爷爷李古栾记忆犹新,那还是在前年的夏天。

    李星星爷爷 李古栾:大人都去地了,两个孩子在学校,快该放学了,我们在地里还没回来,突然天下大雨了,我们在地里回不到家,接不到孩子,到家以后,门也没有开,人家都在这门外头站着,我说这是哪儿的生人,我问咋回来拉,(孩子)说,这位叔叔背一个,拉一个,给孩子送回来了.)

    这个雨中相识的叔叔正是付殿晓。他那时候是中国移动洛阳分公司栾川营业厅网络部主任,当时他在去往施工现场的路上碰到了两个孩子,把孩子们从雨中送回家后,付殿晓就和这个贫困的农家结上了缘。

    付殿晓:看到家里确实非常困难,她(李星星)爸爸长期在外打工,一个月几百块钱,4个孩子.这条路往那几个乡镇非常近,这是条小路,有时去那边几个乡镇从这儿过,顺便来看看。)

    李星星爷爷 李古栾:来了以后, 到这里给孩子送点钱,拿50元、100元、200元、500元的都有,带两套衣服,带书包,买两套小孩子看的图书。今年元旦还给孩子买了2套衣服,又给200块钱。)

    在闪闪和星星眼里,他们多了一个能读童话书,教他们识字、补习作业的叔叔,而对李古栾老人来说,又多了一个能经常回家看看的孩子。

    李古栾:(我)在地里担玉米,他来一看,孩子没在家,我一个人干,他慌忙赶紧接住我扁担,给家里担,跟自己亲孩子一模一样。我有高血压病,(他)来了问问,血压啥样,量过没有,药还有没有,还给捎过两次药,降压药。)

    付殿晓:不能说算什么帮助,只是力所能及,现在有这个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作为“村村通”项目工程师,最让付殿晓牵肠挂肚的是那一座座乡亲们盼望与外界沟通的“瞭望塔”。刚来栾川时,全县手机用户仅有2000多个。而山里的百姓们相互联系则处在一种“通讯基本靠吼”的状态。

    栾川县垢村村支书 段改新:有的群众打电话得跑到潭头街,跑20、30里,有的是个别山头有信号,上到山顶打个电话。原先村干部开个会,俺总共村有10个居民组,村干部总共是4个人,俺得分分,一个人跑2、3个组,跑着去通知。通知一遍得最起码2天,跑着。)

    为让山里的群众能知道外面的世界,付殿晓下定了决心要把基站建好,不管是工程协调、选址建设还是网络维护,他往往第一个出现在现场。

    栾川营业厅员工 莫建敏:他是一个特别敬业对工作特别负责任,而且富有激情的一个人。建基站在山上海拔1000多米,他和同事们扛着设备上上下下要10几趟。)

    付殿晓:相应站点高一点,尽可能扩大覆盖面积。(但是)越高在施工中,塔基开挖、浇注以及机房建设、交流引入、光缆整个在建设时遇到很多困难。有些基站,骡子也没法驮运,我们也只有人力搬运。在建叫河乡基站时,光料物300、400吨,后来为基站能尽快开通,那个时候,就靠人力一点点背上去。)

    在建设老君山移动基站时,为了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建设点,付殿晓一次次攀上海拔2200多米的老君山测量选址。经过反复的测量,付殿晓选定在海拔2212米的老君山建设信号基站。一年后,中原第一高山基站落成,网络覆盖半径达到20公里,覆盖能力是普通基站的三倍,为全省建设高山基站积累了宝贵经验。

    经过九年努力,付殿晓和他的同事们在栾川的群山中建起了102个基站,光缆线路达800多公里,网络覆盖率达95%以上,使16万多山区群众接收到了移动网络信号。

    洛钼集团科技处副处长 万常勇:(以前)通信不好,GPS位置信息不能及时传到我们服务器上,所以我就会丢这个车次。基站建好以后,车次记得比较准。现在就可以满足我们需要,配矿配得好,选厂工艺才能稳定,这样的话产量才会高。)

    今天,栾川大山深处的基站仍在建设,而付殿晓的故事也随时网络的传播被更多的人瞩目。网友们称他是“行走在封闭山区的文明播火者”。他也被选为2007河南“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作者:王薇 牛素鹏 )





上一篇: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获三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大奖  
下一篇:《长恨歌》一首传诵千古的歌(上)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