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东郊的310国道两旁,有许多村子的名字怪怪的,比如分金沟、黑王、白王、扁担赵、张古洞等,一批又一批的游客,甚至包括许多本地人都对此好奇不已。现在,就来说说其中的分金沟村,看它究竟是什么来历。
民间故事多神奇
代代相传到今天
日前,我们前往分金沟村时,几位老人正坐在陇海铁路和310国道中间的一个土堆旁,一边惬意地晒着太阳,一边闲话着陈年往事。向他们打听村里的历史,80岁的何守安淡淡地说:“一般人可讲不清,就咱们呆的这地儿,原来可是两座古冢,早前修路取土时曾被挖开过,下面的墓室都是砖砌的,漂亮得很,据说是汉墓,可埋的是哪个达官贵人,谁也搞不清!”
不过,一说起分金沟村名的由来,这些老人立刻便来了兴致。古时候,有俩山东举子到京城洛阳赶考,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途经城边的铁龙沟时,走在前面的鲍叔牙突然发现沟底路面上有一长块金子。他装作没有看见,想让后面的管仲来捡,因为管仲家里非常贫穷。管仲紧跟着也发现了金子,可他认为这件财宝并不是自己的,如果捡了就失去了道义,于是也没拾取。
随后,两人碰到了一个老农,就把铁龙沟底有金子的事告诉了他。老农急急忙忙赶过去,却发现鲍叔牙和管仲所说的地方根本没有金子,而是一条长蛇,遂一锄下去将其斩为两段,还气呼呼地撵上鲍叔牙和管仲,指责他们怎能编瞎话骗人。鲍叔牙和管仲纳闷儿不已,又回到铁龙沟,竟然发现先前的那一长条金子已被一分为二,还不多不少平均得很。感觉这金子是上天有意赐给他们的,俩人就各取了一半。
再说那位老农,一回到家,突然发现背的锄头上金闪闪直发亮,再一细看,粘的竟是金子,将其刮掉,重达一钱七。这下,他才相信鲍叔牙和管仲并未打诳语,这俩人均为大仁大义之士,是要帮助他这个贫穷百姓。
许多年过去了,鲍叔牙和管仲都成就了大业,他们在铁龙沟分金的故事于是被广为流传,沟旁的村庄也被命名为“分金沟”。
管鲍分金讲仁义
创出伟业人仰慕
听了这则在分金沟一带传得有鼻子有眼的民间故事,相信许多人都会莞尔一笑,毕竟,“举子赶考”是隋唐开创科举制以后才会出现的事儿,蛇金互变也更是荒诞不经。那么,“管鲍分金”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有关专家介绍,根据史料记载,“管鲍分金”发生在春秋初年,距今已有约2700年的历史。管仲为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名夷吾,少年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庭十分贫苦,为了照顾老母,他很小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同时不忘刻苦读书。鲍叔牙相传为夏禹后人,是杞国公子敬叔之子,由于敬叔春秋早期在齐国做官,采邑在鲍(今济南历城一带),遂为鲍姓,他家比较富有。
管仲和鲍叔牙自幼便非常要好,因为鲍叔牙年龄稍大一些,管仲便称他为兄。当时,齐国国君为齐襄公,荒淫无道,非常昏庸,两人感觉投身政治没有出路,就相约经商。齐国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的封国,境域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盛产鱼、盐,他们就购买这些货物,往来于宋国、卫国等地进行销售,从中获利。
一次,管仲建议两人前往洛邑(今洛阳)做生意。当时,洛邑是天下最大的城市,管仲认为,到这里经商不仅可以获取重利,还能领略名城风采,开阔视野。于是,他们就购买大批海盐和齐国其他特产,运往洛邑。
初到洛邑,货物的销路很不好,因为这里的人们已经习惯食用晋国的池盐。管仲让鲍叔牙以齐国使者的名义向周王进贡海盐,周王大喜,便将盐分赐大臣品尝。很快,这种海盐优良的品质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大家争相购买,两人运来的货物很快就销售一空,获利甚丰。
该回家了,两人途经城外的一条深沟时,决定分配赚取的金钱。管仲认为鲍叔牙出的本钱多,应该多分,可鲍叔牙知道管仲家穷,同时认为这次贸易中管仲的功劳大,执意要给管仲多分两成。两人你推我让,最后还是按照鲍叔牙的主意进行了分配。
两人回到齐国后都被重用,鲍叔牙辅佐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理政,管仲则成了公子纠的大夫。由于齐襄公无道,齐国当时频发大乱,鲍叔牙就带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逃到了鲁国。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大臣杀死,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展开了君位争夺。一次战斗中,管仲差点儿把公子小白射死,但在鲍叔牙的鼎力扶助下,公子小白还是躲过劫难,并最终当上了齐国之君,是为齐桓公。即位后,齐桓公欲任鲍叔牙为相,但鲍叔牙辞谢,力劝齐桓公摒弃前嫌,赦免时为阶下囚的管仲,并重任他。于是,志向远大的齐桓公便以管仲为相。后来,管仲果然施展出了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了一番霸业。由此,鲍叔牙遂以能识人为世人所称道,就连管仲也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追慕管仲和鲍叔牙的品行,在他们当初分金的深沟里,许多朝代都有官员和百姓立碑举行纪念活动。时至今日,仍有一通清代所立的“管鲍分金处”纪念碑被当地村民完好地保存着。
古沟发生大变化
小村现在更美好
岁月悠悠,沧桑巨变,昔日的管鲍分金之沟现在会是个什么模样?
该村的何运来老先生非常热情,领着我们前往村子西部,指着位于310国道北侧、被树木杂草遮挡着的一处低洼农田说,这就是残存下来的分金沟。下到沟底,放眼北望,整条沟的大致轮廓仍依稀可见。
何老先生介绍,这条分金沟原来也叫“铁龙沟”,由邙山的洪水冲刷而成,由北向南,通往洛河河道。过去,它曾是人们进出洛阳城的一道障碍,随着310国道的修建,再加上洛河在历史上曾屡发大水,国道以南的深沟被渐渐淤埋、填平,这里的交通才方便起来。
分金沟村的旧址位于陇海铁路以南,在深沟东侧约300米处,住户不多,房屋基本都建在一座土寨之内。此寨1935年由该村的绅士何子温组织砌筑,东、西设两个大门,寨南便是旧时由郑州通往洛阳的官道。
在寨子西边的分金沟上,过去有一座桥梁,为交通要道。桥下的沟里自古便形成了一个大集市,俗称“桥市”,是周边群众卖粮卖棉、购买物资的重要场所。这里的鹌鹑曾经非常出名,凶悍好斗,被人称为“铁嘴鹌鹑”。每逢集市,洛阳城里就有许多好事者前来买鹌鹑,斗鹌鹑。他们在沟底围一个席圈,放出鹌鹑让其争斗,一边则竞相押注,一场下来,参赌的银子能有二三百两,非常热闹。
分金沟村南临洛河,村中百姓既得河之益,又频受其害,房田曾被几淹几修。1954年前后,洛河多次暴发洪水,河水几乎涨到了陇海铁路的路面上,村民危急万分,幸得政府救助才化险为夷。为了长期平安,1967年后,全村北迁,面貌一新。
记者 陈运团
民间故事多神奇
代代相传到今天
日前,我们前往分金沟村时,几位老人正坐在陇海铁路和310国道中间的一个土堆旁,一边惬意地晒着太阳,一边闲话着陈年往事。向他们打听村里的历史,80岁的何守安淡淡地说:“一般人可讲不清,就咱们呆的这地儿,原来可是两座古冢,早前修路取土时曾被挖开过,下面的墓室都是砖砌的,漂亮得很,据说是汉墓,可埋的是哪个达官贵人,谁也搞不清!”
不过,一说起分金沟村名的由来,这些老人立刻便来了兴致。古时候,有俩山东举子到京城洛阳赶考,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途经城边的铁龙沟时,走在前面的鲍叔牙突然发现沟底路面上有一长块金子。他装作没有看见,想让后面的管仲来捡,因为管仲家里非常贫穷。管仲紧跟着也发现了金子,可他认为这件财宝并不是自己的,如果捡了就失去了道义,于是也没拾取。
随后,两人碰到了一个老农,就把铁龙沟底有金子的事告诉了他。老农急急忙忙赶过去,却发现鲍叔牙和管仲所说的地方根本没有金子,而是一条长蛇,遂一锄下去将其斩为两段,还气呼呼地撵上鲍叔牙和管仲,指责他们怎能编瞎话骗人。鲍叔牙和管仲纳闷儿不已,又回到铁龙沟,竟然发现先前的那一长条金子已被一分为二,还不多不少平均得很。感觉这金子是上天有意赐给他们的,俩人就各取了一半。
再说那位老农,一回到家,突然发现背的锄头上金闪闪直发亮,再一细看,粘的竟是金子,将其刮掉,重达一钱七。这下,他才相信鲍叔牙和管仲并未打诳语,这俩人均为大仁大义之士,是要帮助他这个贫穷百姓。
许多年过去了,鲍叔牙和管仲都成就了大业,他们在铁龙沟分金的故事于是被广为流传,沟旁的村庄也被命名为“分金沟”。
管鲍分金讲仁义
创出伟业人仰慕
听了这则在分金沟一带传得有鼻子有眼的民间故事,相信许多人都会莞尔一笑,毕竟,“举子赶考”是隋唐开创科举制以后才会出现的事儿,蛇金互变也更是荒诞不经。那么,“管鲍分金”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有关专家介绍,根据史料记载,“管鲍分金”发生在春秋初年,距今已有约2700年的历史。管仲为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名夷吾,少年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庭十分贫苦,为了照顾老母,他很小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同时不忘刻苦读书。鲍叔牙相传为夏禹后人,是杞国公子敬叔之子,由于敬叔春秋早期在齐国做官,采邑在鲍(今济南历城一带),遂为鲍姓,他家比较富有。
管仲和鲍叔牙自幼便非常要好,因为鲍叔牙年龄稍大一些,管仲便称他为兄。当时,齐国国君为齐襄公,荒淫无道,非常昏庸,两人感觉投身政治没有出路,就相约经商。齐国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的封国,境域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盛产鱼、盐,他们就购买这些货物,往来于宋国、卫国等地进行销售,从中获利。
一次,管仲建议两人前往洛邑(今洛阳)做生意。当时,洛邑是天下最大的城市,管仲认为,到这里经商不仅可以获取重利,还能领略名城风采,开阔视野。于是,他们就购买大批海盐和齐国其他特产,运往洛邑。
初到洛邑,货物的销路很不好,因为这里的人们已经习惯食用晋国的池盐。管仲让鲍叔牙以齐国使者的名义向周王进贡海盐,周王大喜,便将盐分赐大臣品尝。很快,这种海盐优良的品质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大家争相购买,两人运来的货物很快就销售一空,获利甚丰。
该回家了,两人途经城外的一条深沟时,决定分配赚取的金钱。管仲认为鲍叔牙出的本钱多,应该多分,可鲍叔牙知道管仲家穷,同时认为这次贸易中管仲的功劳大,执意要给管仲多分两成。两人你推我让,最后还是按照鲍叔牙的主意进行了分配。
两人回到齐国后都被重用,鲍叔牙辅佐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理政,管仲则成了公子纠的大夫。由于齐襄公无道,齐国当时频发大乱,鲍叔牙就带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逃到了鲁国。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大臣杀死,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展开了君位争夺。一次战斗中,管仲差点儿把公子小白射死,但在鲍叔牙的鼎力扶助下,公子小白还是躲过劫难,并最终当上了齐国之君,是为齐桓公。即位后,齐桓公欲任鲍叔牙为相,但鲍叔牙辞谢,力劝齐桓公摒弃前嫌,赦免时为阶下囚的管仲,并重任他。于是,志向远大的齐桓公便以管仲为相。后来,管仲果然施展出了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了一番霸业。由此,鲍叔牙遂以能识人为世人所称道,就连管仲也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追慕管仲和鲍叔牙的品行,在他们当初分金的深沟里,许多朝代都有官员和百姓立碑举行纪念活动。时至今日,仍有一通清代所立的“管鲍分金处”纪念碑被当地村民完好地保存着。
古沟发生大变化
小村现在更美好
岁月悠悠,沧桑巨变,昔日的管鲍分金之沟现在会是个什么模样?
该村的何运来老先生非常热情,领着我们前往村子西部,指着位于310国道北侧、被树木杂草遮挡着的一处低洼农田说,这就是残存下来的分金沟。下到沟底,放眼北望,整条沟的大致轮廓仍依稀可见。
何老先生介绍,这条分金沟原来也叫“铁龙沟”,由邙山的洪水冲刷而成,由北向南,通往洛河河道。过去,它曾是人们进出洛阳城的一道障碍,随着310国道的修建,再加上洛河在历史上曾屡发大水,国道以南的深沟被渐渐淤埋、填平,这里的交通才方便起来。
分金沟村的旧址位于陇海铁路以南,在深沟东侧约300米处,住户不多,房屋基本都建在一座土寨之内。此寨1935年由该村的绅士何子温组织砌筑,东、西设两个大门,寨南便是旧时由郑州通往洛阳的官道。
在寨子西边的分金沟上,过去有一座桥梁,为交通要道。桥下的沟里自古便形成了一个大集市,俗称“桥市”,是周边群众卖粮卖棉、购买物资的重要场所。这里的鹌鹑曾经非常出名,凶悍好斗,被人称为“铁嘴鹌鹑”。每逢集市,洛阳城里就有许多好事者前来买鹌鹑,斗鹌鹑。他们在沟底围一个席圈,放出鹌鹑让其争斗,一边则竞相押注,一场下来,参赌的银子能有二三百两,非常热闹。
分金沟村南临洛河,村中百姓既得河之益,又频受其害,房田曾被几淹几修。1954年前后,洛河多次暴发洪水,河水几乎涨到了陇海铁路的路面上,村民危急万分,幸得政府救助才化险为夷。为了长期平安,1967年后,全村北迁,面貌一新。
记者 陈运团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
责任编辑:Xiaohe
关键词阅读:
- 古都洛阳打造“华夏文化圣城” 2014-06-09
- 弘扬主旋律 文化惠民生 2013-03-01
- 应急机制VS临时抱佛脚 2013-03-01
- 带薪休假:空头支票何时休? 2013-03-01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