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校园暴力必须清理暴力文化

     2010-05-14 10:17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文化快讯 > 河洛纵横 > 正文

 


4月30日,两名警察在郑州市河南省委机关幼儿园门口和放学的幼儿打招呼。

公安部派出18个督导组赴各地督查校园安保工作
各地公安机关采取超常规措施全力确保校园安全


       只有全社会都慎用暴力,都以暴力为耻,形成社会性的对暴力的反思,建立并疏通一系列民众利益表达、意见表达的渠道,社会性的戾气才有可能逐渐消弭。

       校园暴力事件最近屡出不穷,既有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还有校外人员与老师、学生之间的。这些暴力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冲击着我们的神经。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为什么有人失去对生命的起码尊重,而将手无寸铁的无辜学生乃至于儿童当成施暴对象?这是为什么?


       仅仅采取围堵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产生校园暴力的根源。校园暴力的产生有校园内部的原因,也有校园外部的原因,暴力文化不仅仅在校园内滋长,在社会范围内也必然有所反映,否则,无法解释暴力案件的频发。校园暴力事件逐步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就说明一定存在社会性病灶。这个社会性病灶是什么,固然三言两语难以讲清楚,但当下确乎已经到了必须清理暴力文化的时候了。

       暴力文化无孔不入。翻开书本,观看电影、电视,里面有诸多关于暴力革命的描写,弘扬暴力美学的场景比比皆是。把暴力变成形式,把暴力变成获取成功或者报仇雪恨的必然工具,其结果是什么呢?人们逐渐以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除却暴力,没有什么能让社会体会深刻。为了这种“深刻”,为了让世人关注,有人铤而走险,有人本身就是弱者,却向更弱者抡起“板斧”,展开对社会的报复。

       但是,我们应当探讨,仅仅是存在弱者的暴力吗?强者有没有也存在暴力主义?近年来,在风起云涌的拆迁过程中,屡屡可见一些地方政府为暴力拆迁护航;在处置一些群体性事件乃至群众上访中,暴力也经常是某些地方政府的第一选项,他们并未第一时间选择司法途径,而是直接诉诸暴力,其结果不仅透支了政府的公信力,还使得社会中部分弱势群体对司法失望,对暴力青睐。这些年来,我国的维稳成本逐年上升。国家投入了巨大的维稳成本,但各种各样的群体性事件仍然层出不穷,及至于出现近期接二连三的校园暴力事件。

       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去清理暴力文化,仍然在处理各种社会危机时大量动用武力,仍然不从扩大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上下功夫,仍然将民众的利益表达与社会稳定对立起来,可以断言,包括校园暴力事件在内的社会性暴力事件将屡堵不绝,时不时地冲击我们的感官。对暴力的滥用其背后是对利益表达渠道的堵塞,是对民众利益诉求的漠视。久而久之,人们发现上告法院,法院不受理;上访政府,政府截访。在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的情况下怎么办?再加上耳濡目染诸多文学作品、电影电视作品以及革命文化宣传中对暴力英雄主义的描写,暴力极端情绪就会一步一步经过酝酿、发酵的过程,及至于爆发,通过对更弱势者的伤害来达致内心的平衡。

       要想遏制校园暴力,必须清理暴力文化。但是,中国暴力文化的沿袭已达几千年,一时更改,殊为不易。然而,就是再难,还是得清理,而且,不仅要从社会层面清理,也要从政府层面清理。只有全社会都慎用暴力,都以暴力为耻,形成社会性的对暴力的反思,建立并疏通一系列民众利益表达、意见表达的渠道,社会性的戾气才有可能逐渐消弭。否则,堵住了伤害青少年的校园暴力,却堵不住蔓延的戾气,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在其他地方爆发出来,再次引发社会心理的强烈不安。(南方日报评论员)





上一篇:上海世博河南馆,洛阳元素成亮点  
下一篇:温家宝诗作《仰望星空》成北航校歌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