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风味小吃有鲜明的地域个性和独特风味,在洛阳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
洛阳不翻 “不翻”是一种饼食。传说康熙皇帝暗访民情途经洛阳栾川大清沟,由于长途跋涉又渴又饿,看到一老妇正在烙饼,便上前讨要,妇人说:“饼未翻,请稍候”,康熙帝说:“不翻”,抓起便吃。从此,人们将纯绿豆粉加入鸡蛋、食盐,兑水调成糊状,先在锅中注入食油,再将一勺面糊倒入锅内,上盖,至饼底微黄时即取出食用。“洛阳不翻”不仅制作独特,味道也醇美。
新安县烫面角 烫面角的制作是用开水将面粉烫成软硬适当的面团,用五花肉末加高汤分三次搅人打匀,放食盐、味精、料酒、葱、姜及白菜沫调成馅,将面剂擀成圆片包馅,捏成带花纹的饺子状,上笼蒸熟。其皮薄如纸,色泽如玉,状如新月,香而不腻。1990年,新安县方记烫面角进京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献艺,博得广泛好评,并荣获小吃类金奖。
炒面 用炒熟的柿子糠、大麦、酒谷、玉米磨细粉掺和,加水搅拌或用稀饭调和即可食用。其味粘甜清醇,余香在口。这就是别具一格的嵩县炒面。
浆面条 将绿豆粉浆在锅中用香油打匀烧开,下人由绿豆面与小麦面混合而成的杂面条,再放上芹菜丁、大绿豆煮熟。这是洛阳名小吃中最经济实惠,又简单易做的一种“浆面条,绿大豆”。人口味酸,渐觉爽口,且助于消化。
面食风味小吃中还有洛阳蒸饺、锭子馍、霜打馍、锅贴、芝麻布袋饼、硬面锅盔、大饼等。
刘秀羹 又名“麦仁粥“。传说光武帝刘秀为避王莽追赶躲至山中,饥寒交迫之时,一老农端一碗用麦仁、豇豆熬成的粥食,刘秀吃后饥寒顿解,其称帝后,御厨仿此制作,故名之。今将麦仁用温水浸泡,洗净捞出置人锅中微火熬至八成熟时加入豇豆,再行熬制,直至豇豆熟透:加白糖即可盛用。此粥不仅绵软可口,还可消暑败火。
不翻汤 洛阳有十大汤之说,有名的有杂肝汤、豆腐汤、骨头汤、粉条汤、鸡蛋汤、丸子汤、牛肉汤、驴肉汤、羊肉汤等。不翻汤是其一,已有120余年的历史,有名气的为“九府门不翻汤”,以绿豆粉、胡椒、味精、酱油、醋、木耳、粉丝、海带、虾皮、紫菜、韭菜;金针调配成汤。酸辣咸香,油而不腻。
刘水粉汤 孟津老城刘水的粉条汤,以绿豆粉条为主料,当日漏粉当日卖,卖完为止。汤内放大蒜汁、辣椒油,新鲜可口,风味悠长。
尚记牛肉汤 迄今已百余年,分甜、咸牛肉汤。其特点是肉肥汤鲜,全料煮汤,肉质纯净,味美不腻,驰誉洛阳老城。
洛阳焦炸丸 传说清乾隆皇帝巡幸中州途经洛阳龙门香山寺,寺院用红薯粉条炸成樱桃状供皇帝食用,乾隆食后连声称赞,赐名“洛阳焦炸丸”,丸子用六成热油炸成,食用前再炸一次,然后放入粉黄香料汤中,其味酥焦、可口。
洛阳海参 将熟粉条剁碎,拌进肉、葱、姜、木耳等末,再用高汤、红薯粉芡、酱油、大油、花椒粉等配料拌匀,挤成三寸长的“指头条”,上笼蒸15分钟,取出放凉,状如海参,故称“假海参”又称“扁垛”。食用前用醋、香莱、韭黄、香油成汤,放人“海参”,即可食用。
洛阳高家驴肉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是说驴肉质细味甘甜鲜美。清咸丰时,洛阳高家驴肉取优质黑驴肉,精心配料,煮出的驴肉色鲜,人口香嫩,色香俱佳,因以名之。因驴肉性温,有益肝脾、强筋健脑等食疗作用,深为人们喜爱。
洛阳烩菜 原为民间节庆菜肴,今广泛流行,成为日常风味。其具体做法:将焦炸丸子、清蒸丸子、松鱼、燕菜、滑肉、酥肉、条子肉、油煎豆腐、木耳、玉兰片等10余种半成食品放人罐内,加人鲜肉汤、葱白和佐料,上火闷煮。是一种价廉、实惠集多种传统菜肴为一体的风味小吃。
榆树园烧鸡 此鸡所用主料为麝香、大小茴、苹果、芘苯、桂子、凉姜、党参、桂皮、肉桂、陈皮、砂仁、花椒、草蔻等,其特点烂、嫩、香、不腥、不硬、不腻,掂起抖动,骨肉脱离,是洛阳烧鸡行中最负盛名者之一。
洛阳燕菜 相传武则天时,有人献上一个几十斤重的大萝卜。御厨切成细丝,拌粉清蒸,再放人新鲜肉汤中。女皇食后赞不绝口,见此菜透明透亮,状似燕窝,即赐名“燕菜”。并由此成为洛阳水席固定的第一道菜。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参观,即用此菜招待客人,两位总理同声称赞。因汤中放有萝卜雕成的牡丹花,周总理称之为牡丹燕菜。今洛阳大小餐厅都可制作此菜。逢年过节。有些家庭也能做出较为地道的洛阳燕菜。(详见《洛阳水席》一章)
洛阳风味小吃中还有许多有食疗作用的绿豆、冬瓜、扁豆、荷叶、菊花等粥食。
责任编辑:Xiaohe
- 百岁老人李爱菊 宽容大度延寿长 2012-12-07
- 九十老母与七旬儿子的母子情缘 2012-12-07
- 用篆刻“抄”写《三字经》的老人 2012-03-06
- 一对患病的父子 一个美丽的谎言 201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