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故事: 即将消失的记忆——打席

     2011-03-21 09:31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民俗风情 > 居家生活 > 正文

人文故事:即将消失的记忆——打席


【解说】:在翟镇镇二里头村,冬日的阳光洒落在路旁这个普通的院落,也照亮了王硕子老人花白的须发。在人生进入暮年之后,他和老伴儿仍然操持着这个维了全村老少几十代生活的传统手艺——打席。
【同期】:
王硕子:(人家都不叫我做,我想着光歇着也老没事。)
【解说】:打席是流传于夹河一带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主要分布于二里头村方圆左近,因过去这里盛产芦苇,打席曾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以芦苇为生的夹河人。
【同期】:
记者:(从啥时候咱这开始兴起来打席了?)
王硕子:(也不知道多少年都开始了,老辈子都是打席哩,也可以说是几百年都是干这的,到现在是要失传了。)
【解说】:在缺衣少穿的年代,打席帮助孩子们度过了饥荒,打席帮助年轻人成家立业。
【同期】:
村民:(生产队除了农活,就是打席,靠这养活人 ,真正咱这遭灾了,别把拨子,拿根五尺杆都上新安县了,去那儿打席,陕西,都是去那儿打席。) 
【解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二里头苇席的鼎盛时期,当时全村日产席子上千条,收席的商贩往来不断。
【同期】:
村民:(那外地来的也多着哩,也是开个汽车,可多。)
【解说】:一条苇席的完成并不简单,要经过剥、破、碾、编、扦等五道工序。这个把剥好的芦苇破开的工具叫搠子,它可以根据粗细把芦苇破成两瓣三瓣或四瓣。破好的篾子经过碾压至软硬合适就可以开始下一道工序。
【解说】:扦是给苇席包边,也是苇席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这个专门用来扦席包边的工具叫拨子,和搠子一样是打席人又一件常用工具,几百年来,不管世事如何变化,这几件打席人赖以谋生的工具却一直保持着他原来的样子。
【解说】:这是个变化的时代,在王老汉的记忆中,村里打席的人似乎在一夜之间没有了影踪,偌大的二里头村如今仍然打席的寥寥无几。
【同期】:
王硕子:(不多了,现在这村有一两个人,现在人家也不要这了,用家很少。)
村民:(现在出去打工一天最起码能弄个二三十块、三四十块吧。打席,打一个席,一天打两个席吧,卖的时候,打席卖二三十块,俩席卖二三十块钱,再有苇子,本儿,那除除,总是不如去外面打工。)
【解说】:在二里头村子的一角,几十个废弃的石磙堆放在一起,当辉煌已成为过去,这留有我们余的石磙只残存着往昔的记忆。

【同期】:
记者:(将来这手艺失传了不是怪可惜?)
村民:(那那是时代的发展嘛。)
村民:(这也不知道养活了多少代人了。)
【解说】:面对生活的选择,我们是该为人们思维的变化而喝彩呢,还是该为一个传统手艺的衰落而哀叹呢?或许这就是生活。
 

(作者:朱勇       )





上一篇:千斤元宵设宴 万人免费同品  
下一篇:我市食用盐储备供应充足 食盐近期不会调价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
关键词阅读: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