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礼衣着

     2006-06-11 10:11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民俗风情 > 礼俗文化 > 正文

 

 

洛阳自古有“士向诗书,民习礼仪“的传统。所以清代至民国时期,民间嫁娶、祝寿、孝服、寿衣等礼服仍存古风,至今仍沿用着一些礼服的形制。

 

旧时,新娘上轿时不论春夏秋冬,须头戴凤冠,身穿新郎送来的大红吉服,吉服为絮有棉花的大红色棉衣裤,取荣华富贵之意。吉服外罩霞帔,洛宁、伊川等地多是云肩。这些云肩为大红底,用绿紫等颜色的纹样间色。云肩有整片、3片、4片、7片、11片、16片之分,上绣“和合”二仙、八仙、暗八仙或牡丹、石榴等吉祥纹样。也有绣“状元拜塔”、“姑嫂烧香”、“三娘教子”等故事图案的,表达了敬老、求嗣、教子的传统观念。新娘脚穿大红绣花鞋,细布鞋面缀红绿缨穗,腰挂铜境(避邪之物)。也有新娘在裤外穿一大红裙,裙子前幅彩绣牡丹或“喜上眉梢”等纹样,裙外束有裙带,裙带底缀有红、黄、绿等彩穗。新郎长袍马褂,头戴礼帽,斜挂佩红,胸前结如意花。

 

洛阳民间女性有束花围腰的习惯,也有作为嫁妆带到婆家的。围腰长约15尺,宽1尺余,两侧有带束于腰间,布面有粗布、细布之分,颜色有蓝、灰、青之别,上绣传统吉祥纹样。洛宁姑娘绣出的花围腰花色最多,绣法最有个性。

 

佩饰既是美的点缀,又是实用之物,主要包括挂饰、头饰、项饰和手足饰。

 

  香囊  俗称“香草布袋儿”。民国时期,姑娘有将香囊作为定情之物者。香囊一般长宽约2寸,大多为用五色丝线裹成的粽子、七级宝塔等形状,上面开口,内装香草,两侧各垂红、绿、黄色的丝缨。香囊两面绣有佛手、如意云头与蝙蝠等纹样。开口处缀红丝绳,悬于腰间。80年代后,民间仍有缝制、佩挂香囊者。

 

眼境盒  民国时期,各种眼镜使用较为普遍,为方便携带,便用丝绳穿在盒上,悬于腰间。多数人把眼镜作为身份地位的衬饰,盒上绣山水花草、功名人物或宝相莲花等。

 

扇袋  长约7寸余,携带摺扇之用,多为织锦锦袋。也是一种饰物。袋上常绣兰花、梅花、鸡冠花一类吉祥纹样,取功名、富贵、洁身自爱之意。

 

腰包  也称荷包、钱包、钱袋。俗语“姑娘巧不巧,剪个窗花绣荷包”,腰包既是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也是男性平时的实用之物。分为上下两段,束在腰带上,用纯色细布作绣,有蝙蝠、铜钱、莲花、红杏、印玺等纹样,以喻福在眼前、财禄功名等意。

 

腰镜  一般长2寸余,宽2寸,一边为镜面,一边是用白色的细布绣出的纹样,多为福寿延年、功名富贵、一路连科等。镜下部垂有红或绿色丝缨,上部用红线绳织成“福不断头”纹样,两头各结绿或红色丝缨。

 

()头饰  20世纪50年代以前,民间女性首饰主要是钗、簪、耳环、步摇等,以金、银、玉、石质为主。60年代以后,女性多用发拢、髻网、发卡和束发带。农村老太太仍有用簪者。乡村儿童脑包帽上还饰有银质罗汉、银铃铛等。

 

()项饰  民国时期,洛阳城乡儿童多戴项圈。项圈有银、铜、布质。项圈下悬有虎牌、银铃或长命锁,虎牌、长命锁上多刻有文王百子、五子三元、长命富贵、福禄寿禧等字样。现在城乡仍有孩子佩戴这类饰物。娇宠小儿从满月起,即由干娘缝一红布项圈,每年加一层红布,以示添岁,至12岁生日请干娘取下,或请“火神爷’’脱红。旧时新娘也戴项圈或琉璃项链。80年代以后女性大多戴足金项链或三色金项链,式样更加新潮。

 

()手足饰  手足饰1949年以前,已婚妇女戴金、银、玉、石质手镯或玛瑙串镯、脚镯。80年代沿此俗者,多为流行的金质手链。儿童以手镯为主,也有戴琉璃、玛瑙等串镯的。





上一篇:服饰信仰  
下一篇:居住信仰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