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养生长寿观

     2007-10-30 22:12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民俗风情 > 礼俗文化 > 正文

     老子是沟通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和《养生长寿丹决》是道家学术精华的总结。《道德经》、《丹经》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养保健到为人处事,从政治到军事等等无所不包。拿常用的一句话概括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好、用好《道德经》《丹经》,洁身常持修丹,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各种活动都有帮助。人类战胜生命极限的一切活动,首先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做保证。一般来说,宗教大都注重死亡后灵魂的超渡而设计种种方案,老子则是注重人生的修为,强调生命对人和万物来说只有一次,道教既重视人生、生命,又重视死后灵魂的超渡。老子一生都在强调人生的重要性,德就是生命的继续,老子养生观的核心就是贵生精神,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中“禀气含天,唯人为贵,而人所贵者,盖贵于生。”   《老子的养生长寿丹决》和《道德经》有史以来被视为出世养生修德保健的经典著作。以至于,古代许多帝王经常希望通过道士们找到“长生不老”之术。“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但是老子的《养生长寿丹决》确实值得今人借鉴励炼。也是老子高尚自爱,人生观、养生观、长寿观的体现。

      一、“修道养德”的人生观

     修道养德是老子养生长寿的灵魂。

     有道必有德,长寿必有道,养生先养德是老子养生理论的核心内容,纵观我国历史上每一次科学发明,道的身上总是印记发明者的每个脚印。不管历史上治国有道的明君,还是不闻朝事失掉江山丧权辱国的无道昏君,总是在德的经络里无休止的行进。不管是天道、地道、人道都离不开正道,正道更离不开德道。是德在前道在后,还是道在前德在后?有正道必有邪道,有邪道必有正道。有真道必有假道,有假道必有真道,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逻辑关系都一直贯穿在人类历史前进的脉络当中。

     国道、家道、医道、科学之道、天道、人道、地道、大道、小道和大德、功德、品德、善德、医德、美德、道路、道德都一直是华夏民族文明成长的脊梁。从幼儿呀呀学语的启蒙时期父母就用道德之水去浇灌培养。道教提出一个更响亮的口号:“我命在我不在天”。提出人生命长短非上天所安排,主动权操在自己手里,强调人通过修炼,使生命有短变长的朴素唯物思想。是生命自主。老子的一生都在为人类生命的自主探求大德大寿的科学思想和济世养生观。

     道以德做后盾,德以道做基础铺垫,道为德做本性化规范作为的体现。老子的一生从小到大到老都在为以德布道,渐行渐悟,积德为道,大德大寿,终成仙尊。作为李门后代的老子,祖上曾因直谏犯上而被株连,逃难中一路碾转落脚陈国历山东麓。几代勤耕家业兴旺,父亲李乾,母亲婴敷     与邻里和睦相处,还散家财济助乡亲,幼小的李耳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从小养成急人所难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行:灵溪戏水,他冒险潜水救出同伴;大雪寒天,体桖乞儿雪地追人为送热馒头;为人看桃,诚心守规,不越桃园一步,以身作则,劝改偷桃行为;急人所难,为寡居黄大娘请医。及至长大,一边替母亲务事农桑一边刻苦勤读;打柴路上,把干粮施于别人,卖柴后买鱼放生……生活道路的艰辛和战乱带给人们的灾难在他少年的思想上打下深深的烙印使他对人生之道进行了深深的思考。在东周帝京任柱下史、守藏史,整遍了大量的东周王朝历史典籍,在皇室权于之争中又费尽心力依理规劝,失望后挂冠归里,宏论讲学,广布道义,有益于乡梓。九旬之年强忍失国之痛,抱志归隐,西行弘道,在函谷关著下五千言《道德经》,东返后看到栾川景石山奇峰雄伟,林壡优美,环境幽静,又山海云涛,气脉强胜,千祥云集,遂选定四季分明风景秀丽的景室山作为归隐创道修炼养生之地,此后便在景室山区一边采百草石料炼外丹,一边运动调息炼内丹,一边为山下百姓除瘟驱疫,并发明养生真决,帮助世人用自然疗法来强身健体。为使学者易于背记掌握,又将养生真决提炼浓缩为七十字养生长寿丹决,他自己身体力行,先行示范,寿亨一百六十岁坐化升仙。

    老子在人世间留下两行深深的脚印,脚印里深深的印着两个字:一个是道,一个是德。

    在栾川这块土地上,有史记载的长寿者,是老子。

   “逝世如斯夫!”老子离我们远去已两千多年,然,他践行道德的做法则成为传统文明被人们传承沿袭至今。那简约的《道德经》、《太上感应篇》和七十字养生寿丹决已成为经典,不仅为中国百姓,乃至世界民众提供了养德养生长寿之法宝。

    老子的养生,又称养身,实为保养身体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如《道德经》六十七章中“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之语句就是将养德与养身的高度统一。老子造字组成的养生长寿丹决(如书前所印)七十字与一般汉字不同,其结构均为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这种特殊造字方法体现出道教道家对丹、道所涉及的事物的认识,既会义又形象,以“育炉烧炼延年药,真道行修益寿丹”两句为例:炉为人自身,烧为阳火攻,炼用木石土,延系心上命,年为千万数,药是自家水。真道虚无形,行修凭自心,益寿“慈、俭、善”,德结自身丹。

    道是行,德是做,老子修道养身延寿至160岁,正是我们今人传承效法的光辉典范。
 
   二、“味无味”的营养健身观。

    餐饮是营养健康的基石。“人是铁,饭是钢”是人们强调饮食的重要,顺应自然的重要性。道家养身保健非常重视营养问题。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三章中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所谓“味无味”“性空心灭”就是吃任何东西都不要知其味。先灭去饮食之欲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我们吃东西的时候,总是品味滋味,好吃的就多吃,不好吃的少吃或不吃,长此以往,就会养成偏食的习惯。现在医学证明偏食容易破坏膳食平衡,导致人体营养缺乏,不是缺铁就是缺钙或是缺乏维生素,对健康非常不利。儿童偏食,容易导致发育不良,长成畸形。成人偏食。容易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就是由于人们多吃盐,吃油腻的食物,吃大鱼大肉引起的。有些年轻女性为了美丽,养成偏食素食的习惯,结果常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现在营养学认为:营养要全面,膳食要平衡,关键上要降糖、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这些基本营养素按比例均衡摄取,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如何做到这一点?必须防止偏食的发生。如何防止偏食的发生?老子告诉我们“味无味,”“性空心灭”吃任何东西都不要老去品尝滋味。要知道人类进食的生物意义就是为身体提供新陈代谢的营养物质,而不是去满足“口舌之欲”。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进食时候,就应该提醒自己:不管好吃不好吃,有营养的应该吃;不管荤食素食,对健康有好处的就应该吃;我们是吃“营养”,而不是吃“滋味”。长期坚持这种自我提醒,就能帮助我们除掉不良习惯,逐步达到营养全面,膳食平衡。老子为我们战胜偏食提供了一个好方法。

    三、“以静掣动”的养生观

    老子在丹药诗里说:“铅汞交接神丹就”和《道德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炁以为合”语句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物质结合而成的,铅为阳,汞为阴,铅汞交接,阴阳相合,我们今天所说的阴阳平衡要达到健康状态,必须阴阳调和。要达到阴阳平衡,周身的炁流冲动、炁血畅通,这同中医学的观点吻和。比如地球生态系统,如果没有大气层中气的冲动—风,雨水就不会均匀分布,就容易发生旱灾,水灾、火灾、病疫、人健康,必须要精炁神的冲动,通过丹田腹腔和体内五脏个器官的运动工作,达到阴阳调和。那么如何让精炁冲动起来呢?在老子养生诀里我们已解释的很清楚。这就是说天地人之间的人,就象一个大风箱。精炁神在人体这个大风箱中是如何运行的呢?“虚而不出”,精炁的运行是虚静而不屈服的,就是指精炁在人体内运行是看不到的,摸不着的,多数的运动不会屈从于人们的命令。你让它向东,它不会向东;你让它向西,它不会向西。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上个世纪末一种全国群众性健身运动,认为意念可以调动精炁的运动。这是不符合老子的养生观的。以静制动,静空虚无,只要坚持精神反倒越来越旺盛。老子认为人身这个风箱运动越虚静,精炁神就越充足,精炁冲动的就越多,以上我门可以看出,老子认为虚静可以让精炁神冲动起来,精炁神冲动,可调和阴阳平衡,有益健康。这同现代医学及运动生理学的观点是相符的,生命在于以静调气,促进血液的循环,这种朴素的以静掣动健身观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健身观;是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健康生活相符的—真正长期对人体健康有效的健身方法还是运动,这同“认为意念可以调动精炁神运动”的唯心主义的健康观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我们身上发冷,出去跑十分钟,多数人身体就会发热。泡个温水澡,喝姜汤,吃辣椒身体也会发汗,这是由于运动,调动精炁神的运动,这是外丹运动,内丹是以虚静掣动调动精炁神运动。人体气血循环加速。是两种健身方法的差别所在。所以认真学习老子唯物主义养生保健观,有益于批判“引火自焚”这类邪教的唯心主义养生观。

    那么老子提倡的运动是一种什么运动方法呢?老子在丹药诗里“呼去吸来息由我”,用呼吸炁振作精神,用作息来控制自己,可见老子提倡的是一种有氧炁运动。这同现代生理学“有氧运动是一种最好的运动健身方式”的观点是完全相吻合的。长期坚持吸来呼去的吸氧运动,可以调动精炁神贯注到每个人的四肢,返回到像丹婴那样无性无欲的境界。

    有氧运动的方式很多,如跑步、跳绳、散步、打拳、舞剑、做健身操等等。还有一种方式,运动量比较小,很安全,比较适合老年人,就是朗诵、唱歌、有益于加强肺部张力,增加肺活量,比散步之类的有氧运动效果更好。在全国健身活动中,如果我们将党的政策、文明用语、市民公约、名人名言、历史故事等编成三字诀、五字诀等朗诵上炁的歌诀,教给群众反复朗诵、唱歌、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知识、增强了不得记忆力,还教育了群众,宣传了党的政策。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当然任何一种健身运动都必适量,精炁运行过度,对身体也不好。老子在《道德经》第五章中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丹药诗的朗诵、唱歌多了也不好,会浪费你的津液和精炁神,应该保持适中。

     四、“还本归原”的包容观

     有营养,有运动,还不能完全达到健康状态。老子的丹药诗“为见生前体自然”和《道德经》第十章中说:“专炁致柔,能婴儿乎?”就是说在专门调动精炁的过程中,要像婴儿出生之前,在母腹中不受外来的干扰,自然的生长。要驰底放松,身体要像婴儿一样放松。老子认为要健康,必须经常放松身体,劳逸结合。当人体的肌肉处于松驰状态中,经脉就是不易被肌肉所压迫,经脉就比较通畅,精炁就可以在人体最坚硬的脏器中间奔腾。骨头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如果我们充分放松,骨头里、骨髓中都会有精炁畅通无阻的运行。那么还有什么“气滞血淤”之类的病痛难倒我们呢?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中说:“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长期紧张,争强好胜,肌肉僵硬,精炁运行偏移无度,容易导致疾病、早衰,要像生前在母体内那样放松身体,保持自然,肌嫩眼明,充满生命力。才能达到“为见生前体自然”的状态。

     不勉强做任何事,凡事顺其自然。这样就可消除心里紧张。否则达不到的欲望多了,就不会“为见生前体自然”,心里就会过度“息由我”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作息由自己而定。紧张,搞得人痴痴呆呆,出现心里失常的疾患,新律不齐。道教的主流是主张道儒释三教同源异流,三教归一、三家人应成一家人的大肚包容观。

     综上所述,《老子养生长寿丹诀》许多是同现代医学、中医学、营养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不谋而合的,是一种科学的养生观。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在落后的奴隶社会能有这么多超越时代的科学观念,我们不能不感叹老子是一位伟大的哲人,《老子养生长寿丹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期,在弘扬民族文化,开展全民健身,构建和谐的大背景下,学习研究老子养生保健观,对于广大群众掌握正确的保健方法,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体质,批判邪教,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总之,先秦时期属中国养生文化的发展时期,特别是诸子百家在老子养生长丹诀的基础上所做的不同的探索,更是为中国养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老子养生保健之道  
下一篇:《道德经》看老子的养生文化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