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炳洁
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
在风云际会的战国时代,被尊为纵横家鼻祖的鬼谷子,隐居山林,著书立说,传道授徒。他所创立的纵横学派是诸子百家中最显赫的学派之一,他的弟子出将入相,左右着时局的变化。然而,两千年来,非主流文化地位的处境,使这位旷世奇人在世代口耳相传中愈来愈神秘,以致神龙不见首尾。
据民间传说,鬼谷子乃是赵女所生。赵女自幼许配给周氏之子,二人青梅竹马,后周家家道败落,赵家便欲赖婚,决定远迁他乡。周闻讯气恼交加,竟病归黄泉。赵女哀痛难节,哭昏于周子坟前,恍惚中见周子走来,告以人鬼陌路,难再婚配,若念旧情,可将坟前一株稻谷食下,因为那是二人泪珠所化。赵女醒来果见稻谷,遂吞之,由此便怀孕在身,生下一子,因是鬼示谷而孕,故取名鬼谷子。当然,这种以音附会的传说是不足为信的。我们只能从历代史料语焉不详的记载中,获取只言片爪的信息。两汉迄至唐代,对鬼谷子的存在是确信不疑的,但正史中却没有正面记载。唐代编《隋书·经籍志》纵横家载“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这是正史中第一次记载鬼谷子身世。之后,宋代李昉编的《太平广记》、郑樵的《通志》、明代李杰的《道藏目录祥注》、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清代《四库全书》等书,对鬼谷子都有大同小异的记载。由此可知,鬼谷子确有其人,他是一位隐逸之士。
中国古代隐士众多,或隐于喧闹的市井之中,或隐于幽静的青山绿水之间。有关鬼谷子隐居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仔细考察,我们认为位于中原河洛大地上的两处比较可信:一处是河南汝阳县东南清溪河畔的云梦山,一处是河南淇县城西的云梦山。一则因为两处皆有关于鬼谷子的丰富的文化遗存、自然景观以及民间习俗传说。再者,实用性极强的纵横家学说是需要与变幻莫测的时局联系起来的。要想把握天下局势,了解时局变化,在交通不便、消息不畅的古代,选择居天下之中的河洛大地是理想之地。鬼谷子在山林间修身养性,教授学徒;同时,总结先前纵横学说,考察当时社会军政变幻的风云走向,吸收《周书》、《太公阴符》等前人成果,结合自身心得,著书立说,使纵横学说系统化、理论化。
鬼谷子因其弟子纵横驰骋于战国的政治、军事、外交舞台而显威扬名。据说他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纵横家张仪、苏秦,兵家孙膑、庞涓,道家茅蒙、徐富等是他的“六大弟子”。他的这些弟子叱咤风云,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对社会释放能量最大的一家。庞涓在魏国为大将,孙膑在齐国为军师;张仪相秦,诸侯震恐,苏秦合纵,六国亲附。难怪孟子感叹到“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孟子·滕文公下》。
鬼谷子在当今世界引起各国人士关注的奥秘,在于其所著的《鬼谷子》一书。清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鬼谷子》一书包括有“捭阖”、“反应”、“内揵”、“抵巇”、“飞箝”、“忤合”、“揣篇”、“摩篇”、“权篇”、“谋篇”、“决篇”、“符言”、“转丸”、“胠箧”十四篇,其中后两篇亡佚;另外还有“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三篇,因这三篇与前者难相连贯,极可能是后人增补,因此,后人对鬼谷子的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前十二篇。全书“捭阖”开篇,以纵横捭阖之术为总起;接下五篇详尽阐述策士所必备的言谈技巧;揣、摩、权、谋四篇从思维方式到行为手段,引导策士如何依据客观条件设法达到目的;“决篇”述决断谋略;“符言”深化上述内容。全书旨在通过说辞打动人心,征服对方,以期实现说者的目的。《鬼谷子》一书所包涵的智慧与谋略对现代社会依然有启发和借鉴作用,鬼谷子学说已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Xiaohe
- 国际古迹遗址日:爱护古迹 从每个人做起 2012-04-20
- 洛阳画家妙笔丹青共绘古都“八大景” 2012-02-16
- 伊川八大景之--龙泉塔影 2012-02-06
- 《伊川八大景》之:耕莘击壤 201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