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的老君存疑

     2008-10-13 10:08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名胜导游 > 人文史迹 > 正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500多年前,老子撇下洋洋洒洒约五千言的《道德经》,神秘失踪。
  著经之后的老子究竟去了哪里?自2500年前以降,史家很少谈及,不是不谈,是没法谈,没人知道,没人知道的事史家无法下笔。就这样,老子在函谷关著就《道德经》之后的去向,给中国史学界留下了一桩悬案。
  就连司马迁也莫可奈何地喟叹:出函谷而去,“莫知其所终”。
  这就给后人颇多猜测,有人认为老子“西域化胡”了,有人则说老子“昆仑传经”了,也有人说“云贵布道”,还有人说“渭南养生”。
  这样的众说纷纭,在丙戌年的4月,似乎要众论归一,而老子的归宿也似乎要尘埃落定了——2006年的4月24日~29日,在河南发生了一件颇让有心人关注的事儿,其间,栾川县老君山联合鹿邑太清宫、灵宝函谷关举办了规模算得上宏大的老子圣火及《道德经》大型传递活动。这项活动分两路进行:东路于4月24日在老子诞生地——鹿邑太清宫采集火种,途经周口—商丘—开封—郑州—许昌—漯河—平顶山等地;西路在4月24日从老子著经地——灵宝函谷关恭迎《道德经》,途经三门峡—渑池—义马—新安—洛阳—伊川—嵩县等地。4月28日两路会集栾川县城,4月29日在栾川县城举行了老子归隐地栾川县老君山恭迎老子圣火、《道德经》大典。
  据说,举办这个活动的依据是老子出生在鹿邑,著经在函谷关,归隐在老君山。
  老子出生地鹿邑——信而有征,老子著经在函谷关——没有异议,老子归隐老君山修道养生?凭什么呀?
  难道一个千古之谜,就这样轻易化解了?
  带着这样的好奇,记者来到栾川老君山。
  老君山四季美景留住老子?
  我总以为,俗世中人的人生定居,总是为某一个人,为一个你爱的人或爱你的人,你可以生活在黑河,也可以居住在三亚;但对于一个大智者大圣人或者有大抱负大理想的人来说,地点是他的首选,他要看的是,居住的地方是不是利于他修身养性,是不是少些尘世的烦扰,等等,一旦看准了,他就会投入其中乐不思蜀。我想,老子该是这样的人。
  所以,在决定去老君山之前,说老实话,我心里对于“老子归隐老君山修道养生”是有些肯定的,虽然我知道先入为主的这种情绪对于“客观”的“厚重河南”来说也许不太合适,但以我对老君山环境的了解,我没有理由不相信。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君山北麓冰未消,伊水之阳花艳艳。”这是老君山的写照,所以有“老君山是洛阳的后花园”之说,想想吧,老子出函谷关之前就在洛阳当史官,他会不知道这个“后花园”?他会不知道这远离尘世静极美极的所在?
  老君山又称景室山,位于洛阳市栾川城郊,是八百里伏牛山主峰,海拔2192米,有史载:“老君山,古号景室,中峰插天,诸峦翠立,去岭巅40里,延袤70余里。”作为雄奇秀丽的风景名山,老君山的风光之美,兼容了五岳的雄、险、奇、幽、秀等,作家李 来到这里后,不由留笔:“秀压五岳,奇冠三山。黄山奇峰七十二,君山奇景知多少?”
  老君山春天花满山川,夏天凉爽宜人,一到秋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而到严冬又会玉树琼枝,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所以有“北国张家界”之称。境内峰、崖、石、沟、谷、涧、瀑、潭、川、巅、洞、岭,星罗棋布,览君山之胜,景观重重,美不胜收。
  老君山当时景色如何,我们无法还原,我们知道的是,老君山现在是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生态环境良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6%,有“中州地区天然动植物种质基因库”之美誉,号称洛阳的“避暑山庄”,为栾川八大景观之首,被誉为“君山奇景”。
  但让我困惑的是,老子明明是“出函谷关”了,怎么会折回栾川老君山呢?
  “这也不难解释!”当我来到老君山时,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孙欣欣局长说。
  “据司马迁《史记》所述,老子出关之后,不知所终。但是后来,陕西三秦大地发现不少老子的遗迹,如陕西周至楼观台的‘说经台’,传为老子当年著经讲经之所。大散关也有老子的遗迹。甚至秦国还有老子墓并有‘老子死、秦在侧’无悲反喜之说。从这里我们可以理出一条老子西去的线路。洛阳—三门峡—函谷关—周至—大散关。从这条线路分析,老子曾经西去到了大散关,但之后是继续西去,还是原路返回,抑或是折往别处,后人不得而知,但从老君山下世代相传的故事及碑文、遗迹看,他最终归于栾川老君山。”
  至于老子为什么折回老君山,又是从哪儿上的老君山,久在老君山,孙欣欣也成了这方面的专家。
  “老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古代一位学识渊博者。作为学者,他不仅了解国内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而且还关注世界思想史和哲学史的发展及其研究成果。因此,对于和他同时代的天竺(今印度)学者释迦牟尼肯定有所耳闻。老子对这位天竺哲人早想谋面,但由于公务缠身,难以成行。在无官一身轻时,正可实现夙愿。于是,他便骑青牛,沿着虢国驿道西行。到了函谷,被同道友人尹喜挽留,迎到周至讲经,后不顾弟子们的苦苦挽留,继续西行。然而到了大散关后,老子大失所望,关山重重,风沙遮日,深山丛林中兕虎猛兽成群,黄风黑沙肆虐,以一个八旬高龄之人,想要顺利到达目的地,实在不可想象。从《道德经》中我们可以知道,老子是个重视生命的学者,是个现实的学者,他珍爱生命,不主张冒险,不主张与天奋斗。既然无路可走,就应尊重现实,折返中原。而直到一千多年以后的唐僧时代,西天取经之路还是凶险无比,何况更加远古的老子时代呢?就这样,最终老子回来了,老子的东返与西去风格不太相同。虽然史书中尚未出现老子入关的记载,但是,我们可以知道,老子的出关因了关令尹喜的迎接而备受关注,而老子东返入关对尹喜及其弟子避之犹恐不及,哪还会大张旗鼓,因而关中无记录倒也在情理之中。再说,以老子的智慧,躲过官府耳目潜回关中还是绰绰有余的。”
  老子既然辞了官,不可能再回洛阳,那么往哪里去呢?古代的学者一般都以“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著称,老子当然也不例外,他对洛阳周边的山川地理十分熟悉,作为伏牛山主峰的景室山老子早有耳闻,他不仅知道这里是伊河的发源地,更知道这里曾出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贤相伊尹,应该说,在讲究地脉灵气的古代,老子看重老君山是有道理的。
  于是,老子出函谷后,经灵宝、过卢氏进入栾川叫河,翻闷顿岭,经陶湾至漫子头,从追梦谷上了老君山。至今卢氏县官道口镇仍有“老子井”遗迹。而栾川境内的闷顿岭、漫子头、追梦谷遗迹尚存,如“独尊石”、“悟道石”等。
  老子既然归隐老君山修道养生终老,为何秦国会有老子墓?孙欣欣说了这样一个传说:老子死后弟子秦佚将其葬于老君山仙人桥下,然后收拾老子生前衣物回秦,为同道弟子每年就近祭祀,便在秦国修一衣冠冢。
  志书佐证了老子在老君山?  
  乍听起来,孙欣欣的话颇有点“痴人说梦”的感觉,不过在老子归隐何地并无定论的情况下,你也很难证他一个“伪”,要不然,你给个老子隐居别处的理由先?
  实际上,孙欣欣的话并非臆造,而是有一定根据的。
  考察中国地理,函谷关以西的名山大川,华山上没有他的遗迹,秦岭主峰太白山上也没有他的踪影,而中国道家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也都不是老子修炼的圣地,相反,在老君山,留下了很多遗迹。
  不独如此,史书典籍上也对这样的遗迹给予了记载。
  即如原名景室山的老君山,也是在唐代因为老君而改为今名的,据传,改名者是太宗皇帝。关于老子归隐老君山修道养生一事,老君山周边之府县志书均有记载。
  清代《南阳府志·校记》嘉靖本卷二记载:“老君山,在内乡县北250华里处,突峰悬崖……世传老子学道于此,药灶、丹炉遗迹俱存,故。”
  清《卢氏县志》载:“(老子)在周文王时为守藏史,武王时为柱下史,成王时化尊大秦竺等。”“后见周朝衰微,战国群雄割据,尊王攘夷之风甚盛,遂弃官归隐而去。当其过函谷,令尹请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著上下篇(5000)余言。令尹者即尹喜,字文公,道家所称,灵宝天尊是也。公尝夜观天象,见东方紫气浮关,知有神圣过而迎之。果遇老子,今灵邑太初观为候见老子处,终南宗圣宫,即尹喜之故宅也。”
  清《卢氏县志·艺文志》载:“老子修炼于景室山,在治东南200(华)里许,老君仙山是也,盘踞中南之首,太和嵩少为副,绝顶巍峨际天。”
  清《卢氏县志·山川卷》载:“老君山在城南200(华)里栾川镇(栾川原属卢氏)东鸦关岭,西帽盔山,南要儿关,北临伊河。高40华里,南望武当,北视嵩岳,东见龙门,西俯熊耳。”
  而同时代的《卢氏县志·碑志》载:“北魏时,为作纪念,在山上建有老君庙,到唐太宗时重修,由大臣尉迟敬德监修。”
  清《卢氏县志·艺文志》记载: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春朝廷遣中使,发帑金,敕“金顶太清观”。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皇帝颁赐道经藏贮于“道德府”。经书至明末尚存八柜,后战乱被毁,明天启三年(1623年)秋,处士宁功明及门朋志友捐金帛,寿梓,雕刻祖师佑圣真君陶元帅神像,配享老君烟火。
  从上录各府县志书可知,志书所记在老君山修道之老子即《史记》中司马迁所述之于函谷关著经之老子;据《南阳府志》、《卢氏县志》和《内乡县志》三府县志书所记,老君山上确曾住过一位修道炼丹的老人,且药灶、丹炉俱存。这位老人世传为老子;三府县志书所记之老君山离南阳府250里,离卢氏200里,离内乡300里,即位于栾川的老君山。古时长度单位中的里就是华里,而非现在所用的公里。所以志书所记的距离与现在老君山离三府县的距离基本相合:栾川至卢氏100公里,至内乡150公里。而南阳府志中所记的250里其实是从南阳到西峡老君山南坡的距离,因为南阳人上老君山均从南坡之南神路上山;老君山在明代便得到万历皇帝认可且十分重视,老君山下方圆数百里内民间有传,志书有载,说老子曾在老君山修道,这就不能不使人相信事件的真实性了。
  □首席记者李红军文图
  当年老子骑青牛,沿虢国驿道出函谷,西行到大散关,然而关山重重,风沙遮日,老子大失所望,于是折返中原,经灵宝、过卢氏、入栾川,从追梦谷上了老君山,修道养生终老。在老子归隐何地尚无定论的情况下,这一推断不无道理。图为老君山上的老君像。 





上一篇:九龙朝风穴,莲台建古刹——千年古刹风穴寺  
下一篇:明太子隐居老君山的现实求证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