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四通碑文的10多年精深研究,李玉瑞老先生得出结论:明朝灭亡后,“清鼎甫定”,太子等逃到栾川,时间当在1644年冬或1645年春、夏。
当李自成东征吴三桂和大顺军战败撤离北京时,均挟太子一并前去。崇祯十七年四月大顺军退出北京后,因后有追兵,沿途各地大顺地方政权倒戈,迫使李自成一退再退,虽经定州、真定阻击战,但仍不能扭转局势。同年十二月,多铎率清兵由孟津渡黄河抵河南,旧明山西总兵许定国和豫西士寇李际遇相继降清,使得大顺军在河南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当月二十五,农民军退到河南陕州,被清兵败于灵宝县。是年年底至次年年初,双方大战潼关,大顺军败退西安。顺治二年正月十三,李自成军又很快放弃西安,走蓝田,出武关,从商州入河南,再由内乡、邓州一带转入襄阳。当大顺军在正月二十九至内乡时,停留到二月二十九,以待在陕北的李过、高一功部,直到阿济格率清兵尾随而至,方才拔营南下湖北。
关于这段历史,中州古籍出版社王兴亚编著的《李自成起义史事研究》是这样记述的:顺治二年正月,潼关失守,清兵两路加紧追击,十三,李自成率众撤走,出西安,至蓝田,由商州龙驹寨,走武关,由豫入楚。
商州龙驹寨就在卢氏西南,过卢氏就是商州,而栾川原先是卢氏的一个大镇。
“从农民军败退的路线看,明太子与永、定二王有无数次逃跑的机会,其中逃跑到豫西伏牛山的最佳时机有两次:一是顺治元年年底的陕州、灵宝之战;二是次年正月底和二月初的内乡歇兵和邓州之战。从政区看,包括现在栾川在内的原卢氏县和灵宝县同属陕州,又互为邻居。从距离看,两县同属豫西山地,自陕州、灵宝南下卢氏,可进入居于深山区的卢氏所属之栾川。所以,明太子及永、定二王和随从在双方交战的混乱时刻或大顺军败退关中平原之时,完全可能遁入深山老林,逃到伏牛山主峰老君山脚下。”李玉瑞老先生说。
李先生还认为,太子遁迹栾川长达34年,公开身份为黄冠道士,“幻演仙术”,求得自保。暗中“弃其怪诞之学”,在老君山下建造“两宫”,做亡明“皇帝”。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月病逝,享年51岁。其追随遗民为太子建造陵墓,尊太子亡灵为“冥宸”,进行祭扫。
同时,根据碑文记载,太子并未被多尔衮杀害。而王承恩也并未吊死煤山,他很有可能在甲申之变时被崇祯帝托辅东宫,随太子来到了栾川。
如果李玉瑞的推论成立,他将改变历史。
难辨真伪的南北太子案
栾川出现的碑记隐晦难懂,让人费解,是否与当时的两个假太子案有关呢?
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历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但仅待了几十天,便败退而去。当年十一月,北京城已经牢牢掌握在清朝手中。此时,由于太子的特殊地位,成为李自成、吴三桂、清政府和弘光政府争相猎夺的香饽饽,以作为向敌方发难的筹码,刚入关的清廷还悬赏一千金寻找太子下落。
这样,有一天,一个貌似太子的男子,在一个太监的陪同下出现在嘉定侯周奎府中,自称皇太子。周奎令家人将太子逐出门外。太子出门后,被巡逻的清兵以“犯夜”罪逮捕,交给刑部审理,断为假冒太子。主审的刑部主事钱凤览找来原司礼监太监王德化、10名原侍卫太子的锦衣卫辨认,都说是真太子。侍卫们还下跪说:“此真太子,愿毋伤。”于是钱凤览上书朝廷,指责某些明朝的官员以真太子为假太子。最后,摄政王多尔衮出面亲自审理,审理结果,认定太子为假太子,处决于狱中。凡争言太子为真的臣工都被处罚,钱凤览被处以绞刑。
多尔衮还出告示晓谕:“有妄人自称明朝太子,径造皇亲周奎家,探问怀宗公主,远望未详,蒙面而哭。及详审面貌,全然不是,袁贵妃及宫女等皆不相认。据假太子口称,从来未落贼手,流亡在外,至今方出。有礼部郎中黄熙凤、朱国诏曾与皇太子同出,亦不相认……养鱼太监常进节、御林军前卫指挥李时印说太子是真,典乐太监应庚说太子是假,应庚遂犯众怒,聚而殴之。太监孙雄不敢言假,然而实非真也。为此合行晓谕:若太子避迹民间,即来投见,以便恩养。”
北京出现假太子案不久,南京南明小王朝也出现了假太子案。但南明的假太子案颇具戏剧性。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初一,太监李继周奉弘光皇帝朱由崧之御札,将盛传正流落于苏州、杭州的皇太子接到南京。据说,太子本不愿去南京,行前曾问李继周:“迎我进京,让皇帝与我做否?”李继周说:“此事奴婢不知。”皇太子入南京后,被安排在兴善寺暂住。弘光帝派两个太监去见太子,辨认真伪。两人一见太子,就抱头恸哭,脱下衣服给太子穿。弘光帝得知之后,大怒,说:“真假未辨,何得便尔。”接着便处死了两名太监,并杀了李继周灭口。原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也来探视,正视良久,不敢表态。太子呵斥道:“卢九德,汝何不叩首?”卢九德下意识地跪下便叩首,说:“奴婢无礼。”太子说:“你才隔多长时候,肥胖至此,可见在南京受用!”卢九德只敢叩头:“小爷保重。”卢九德向弘光帝的报告是:“有些相像,却认不真。”皇太子在南京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引发了弘光朝的政治危机。处于长江中游的左良玉,就以护太子的名义进逼南京;在江北的黄得功、刘良佐等总兵也上书要求善视太子。但是,弘光帝深知,如果太子是真,自己捡来的皇位可能就不保了。因此,在他的布置下,辨认工作慢慢地便朝“假太子”的方向转移。尤其是曾经充任太子讲官的王铎,更是一口咬定太子是假。最后,审讯的结果是:假太子真名叫王之明。当时,南京百姓都说弘光朝廷欲绝先帝血脉。因此,到最后弘光政权虽然不承认太子的真实性,却也不敢加害太子。
五月初十,清军大举南下,弘光帝逃到了太平府。南京市民冲入监狱,殴打王铎,放出太子,并拥太子登上皇位。可惜的是5天之后,清军即进入南京城。当时,清军的统帅多铎问:“太子何在?”投降的弘光朝大臣们说:“太子是假的,真名叫王之明。”多铎笑道:“逃难之人,自然改姓易名,若说姓朱,早就被你们杀了。”一名降臣说:“太子原也不承认自己叫王之明,是马士英安排下的。”多铎笑道:“奸臣!奸臣!”五月二十五,多铎设宴招待刚擒获的弘光帝,并将他的位置安排在皇太子之下。皇太子对弘光帝说:“皇伯手札召我来,反不认,又改姓名,极刑加我,岂奸臣所为,皇伯或不知?”弘光帝支支吾吾,不敢出声。
几个月以后,多铎将太子和弘光帝带往北京,随后都被清廷处死。
“甭管太子案中太子真假,这样的处理结果,即便太子在世,还哪里敢抛头露面?”
四通碑理出了历史脉络?
李玉瑞老先生说。
太子及其属僚的隐居给史家们留下了难题,也耗费了李玉瑞10多年的心血去解读那些碑文。
时隔20年后,李玉瑞老人再次提及四通碑文,能够一字不差背出,还能够透析个中的枝枝梢梢。
足以让石头长草、让枯木开花的20年,老人穿越了历史的迷障,也穿越了时间构筑的层层壁垒。
“明朝灭亡后,接连出现北京太子案、南京太子案,或是其他所谓‘崇祯太子’,其共同点都是千方百计宣称自己是真太子,竭力否认是假的,目的无非是以假乱真,欲图富贵。真的太子会这样吗?从这上面来说,栾川碑文更具有可信性。太子初到栾川,王冲如撰第一篇碑文《重修伏魔宫并香火祀田记》,记述他们君臣初来栾川的情况,不但不提太子的身份,而且伪装黄冠道士,极力隐蔽,保护太子安全。碑文仅写了‘既存一二孑遗,悉保残息于他方’,暗示太子已经逃出北京。到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太子病逝,才把太子的身份披露于金石,称太子的亡灵为‘冥宸’。这时清朝已进入鼎盛时期,又是太子入土之时,在这时候那亡灵
鬼魂冒充太子的目的何在?追随者既不能图富贵,又冒杀身之祸,作者何必危言耸听,捏造谎言,尊一名死后的黄冠道人为‘冥宸’?因此太子潜居栾川,生前极力隐蔽,死后由臣属公之于世,尽在情理之中。其目的就是为了向后人交代太子亡匿栾川这段史实。”
已经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求证太子隐居这段历史的李玉瑞老人,谈到这段史实,充满了激动。
他还当着记者的面吟出《重修伏魔宫并香火祀田记》:
老君山为中州屏翰。栾川者君山之巨镇也。伊水带其前,魁丘峙其后。魁丘之上有关夫子之祀典存焉。历考断碑,自观皆曰重修。明季来,书契渐替,九伐失伍;天现蚩尤之旗,地飞旱魃之灵。兵呼庚癸之不至者,半走绿林;民苦菜谷之不熟者,悉归乌党。以致白骨飞灰,孤魂吊月,既存一二孑遗,悉保残息于他方。所遗夫子之庙,惟(唯)存荒址而已矣!清鼎甫定,羽客来居。黄冠刘太秀、顾阳凤,先罄囊余之有,后为同人者倡,是以整圣容,金亏金青,蚀丹垩,扩彤墀,修废举坠,革故鼎新。仰瞻天表,恍灵籁之振丹霄;回顾尊亲,疑神飙之出银汉。然则过斯庭者,则无不敬,悉敬于由衷而思无邪矣;登斯台者,则钦厥止,皆止于至善而恒其德矣。心正德恒,而民之不治者未之有也。虑香灯之所费,司事之所需,乃蒙本县正堂老爷胡;度量宫观之宽隘,检点主持之多少。清查无碍。抛荒滩,开祀田,兼免差赋,使黄冠等邀食于地,奉事于天。俾君山之灵气,帝祠之神武,振纲常,裨治道,靡风化,正人心,戬谷遗徽于厥后。而含乎名言之所未尽者也。
如果说这则《祀田记》初步确认了太子等逃匿栾川的事实的话,那么王冲如自做《墓志》则成为李玉瑞老人结论的有力支撑。
在《墓志》中,王冲如说:余东海人也。运遭阳九,托迹黄冠,云游方外者五十余年。今已老矣!自当附性灵于鸿钧,脱形骸于后土。生死之关,虽圣贤所不能免,而况凡庸者乎!余之辞世,实非作俑,非得易也,乞高明者谅之。
人间二万七千场,九脏衰残两鬓霜。
形老有心回若木,学疏无计转夕阳。
瓢囊不带十方物,经书尽弃五文章。
两肩破衲从此去,任他神乌晓夜忙。
十方院松竹主人王冲如
王冲如何许人也?翻开明朝历史,甲申之变时,所有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角儿,根本没有叫这个名的。
但在栾川当地百姓中间,却不知王冲如,只知有王承恩。这似乎有点儿荒唐,因为历史学家们已经明确,王承恩吊死在了崇祯帝一边,为崇祯帝陪葬了。
李玉瑞认为,这是个历史的意外,百姓的口传消解了正史的说法。
10多年精深研究,李玉瑞老先生得出结论:明太子等逃到栾川的时间当在1644年冬或1645年春、夏,而这里就是明太子曾经住过的太清宫。
□首席记者李红军文图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
责任编辑:Xiaohe
关键词阅读:
- 国际古迹遗址日:爱护古迹 从每个人做起 2012-04-20
- 洛阳画家妙笔丹青共绘古都“八大景” 2012-02-16
- 伊川八大景之--龙泉塔影 2012-02-06
- 《伊川八大景》之:耕莘击壤 2012-01-09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