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志平 见习记者 田中够
在唐代洛阳,有一个说法叫“洛州无影”。洛州即洛阳,其位置在北回归线以北,从天文的角度讲,这里一年之中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出现“无影”的情形。可是,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邦维在洛阳附近一处地方竟见到了“无影”的奇观。此事刊载于最新一期的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
难道真有“洛州无影”天象?
唐代僧人义净著了一本《南海寄归内法传》,其中“旋右观时”一节,专门讲当时的人怎样测定时辰。在说到当时的中国、印度以及南海地区的时辰时,引述了当时“洛州无影”的说法,现代人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这一天象。
王邦维在文中说,1993年9月,他来洛阳参加纪念龙门石窟开凿150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结束后,他和其他与会者被安排参观洛阳附近的一些历史古迹,其中一处是登封市(记者注:登封在历史上长期归洛阳管辖,现属郑州管辖)告成镇古观星台。
古观星台院中,有一座“周公测景台”。台用石造,上立有表。就在这里,他惊奇地发现,这座测景台被当地人称作“没影台”。测景台旁有一段说明文字:“夏至正午,表北之影长一尺五寸,正与石座北面上沿长度相等,所以看不出明暗差别,故俗称‘没影台’。”
实地观察,“无影”出现
为了真正弄清“洛州无影”究竟是怎么回事儿,2004年6月21日(农历夏至日),王邦维与河南省文物局的两位专家来到告成镇的古观星台,实地观察“无影”的情形。天公作美,是日万里晴空,阳光灿烂。
他们对测景台的观察,从北京时间11时30分开始,一直到13时15分结束。测景台为覆斗形。与地平相对,台的4个立面并不垂直,而是呈现为不大的斜面。台顶立有石表。台附近有树,树身颇高。树阴不时可以遮挡住石台前后的阳光,但石台和石表的大部分,仍然在阳光照射之下,各个方向的日影都很清楚。12时过后,日影逐渐缩小,到13时零8分,不仅在石台正北的地面上见不到石表的日影,石台自身的日影也完全消失。不仅北面如此,其他三面也是如此。石台旁边的树阴此时亦全部退去。以当地的天文位置为准,应该说此时就是太阳运行一年中的最高点,也就是夏至点。“无影”持续时间仅一两分钟。
“无影”缘于测景台特殊的设计
王邦维说,仔细观察,阳光虽不是绝对垂直地射下,但射下的角度刚好与石台正北立面的倾斜度相同,石台的日影被掩藏起来。不仅如此,石台上石表的日影这时也收缩至最短,长度刚好到石台北面上沿,与上沿齐平,因此原来映射在地面上的石表的日影也完全见不到了。
其实,“洛州无影”是指在这样一种场合中地上太阳光影完全消失的情形。如果没有“周公测景台”特殊的设计,这是不可能的。
古人用特殊设计印证“洛阳为天下之中”
对于古人,这究竟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还是有意所为?如果说是有意所为,古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王邦维认为,设计如此精巧的测景台,不大可能是一种巧合。测景台能够出现“无影”,应该是设计者有意所为。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这与古代中国人以洛阳为“天下之中”的观念有关。中国自古以来以豫州即洛阳一带为天下之中,这样的观念在先秦时已经出现,在汉以后逐步定型。到了隋唐时代,成为普遍接受的说法。
王邦维说,古代的中国人把自己所处的地方看作是天下的中心,这并不奇怪。让人惊奇的是:为了证明是“天下之中”,古人竟然能想出这样特殊的方法,造出“无影”奇观。这种情形,他以为古今中外都是少见的。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