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修洛阳上清宫再现老子在中国和世界的崇高学术地位

     2007-10-30 21:32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三教祖庭 > 正文

作者:刘国城
 
   现在,洛阳市钰泰置业有限公司承建复修洛阳上清宫工程,建筑面积       平方米,投资巨大,工程浩大,工时漫长。既是巨大的现代建筑工程,又是复修历史文化工程。这在全国建筑行业中,还是独一无二的特殊工程。所体现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现实经济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再现老子是中国道教之祖,《道德经》是道教主要经典。中国宗教是自由的,文化是多元的中国道教于东汉顺帝刘保时(125~144),由江苏人张道陵在四川大邑县鹤鸣山成立,至今有1900多年历史。初名“五斗米教”,入道时每人缴五斗米,作为教友之间的互救粮。当时入教者以农民为主,后来发展到城市市民。教友尊奉张道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以老子《道德经》第一个“道”字为教名,故称“道教”。尊奉老子为“教祖”,称老子为“太上老君”。

   世界著名宗教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如佛教有《佛经》,基督教有《旧约全书》、《新约全书》,伊斯兰教有《古兰经》等。道教以《道德经》为理论基础,张道陵研究《道德经》多年,曾著《老子想尔注》,为当时道教徒必读之书,后失传。现存明朝英宗朱祁镇正统年间(1436~1449)所汇编的《正统道藏》,收历来道教经典著作5485部,其中《老子》41部,可见道教历来重视研习《老子》。

   道教最高仙境是“三清境”,居三位最高天神:玉清境居元始天尊(天宝君),上清境居灵宝天尊(灵宝君),太清境居道德天尊(神宝君)。道德天尊就是老子,老子是真实的历史伟人。所谓“三清境”,就是老子思想:无为、无事、无欲、清静自守的境界。因此,老子就代表“三清境”。

     上清宫的始建,标志在老子在中国唐代就有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唐高祖李渊(566~635),于618年建立唐王朝,即追认老子(李耳)为“天下李氏始祖”;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666),始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武则天称帝后(690),追封老子母亲为“先天太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743)加尊号老子为“太圣祖太上玄元皇帝”;同时始修太清宫;北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元年(1013),继续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一个思想家多年、多次享受如此至高无上的“帝王”尊号,古今中外仅老子一人而已。由此可见,老子在中国学术史上的特殊地位。

     北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时(1008~1016),将“上清宫”改为“上清观”;北宋徽宗赵佶政和时期(1111~1118),又改为“上清正一宫”。此后,元、明、清,直到现在,全国各地均称“上清宫”。现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现在复修洛阳上清宫,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现实经济意义,使成千上万的道教信徒和天下李氏后裔有了新的朝祖圣地;使成千上万崇拜老子思想、热爱道教文化的中外游客,有了新的、高雅的聚会、观光胜地。使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旅游胜地,又增加一颗金光闪闪的明珠。经济效益可想而知。

二、再现老子在世界学术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一)先看世界学术史古希腊最早的三位思想家,大约生率年代、思想观念、著作存否、影响如何?

1、泰勒斯 约前624~约前547 略与中国老子同时代,无著作传世,仅有零星思想观念传入后人。如认为:万物生于水,最后回归于水。类似中国春秋时代,《管子·水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和1994年湖北荆门郭店战国楚墓出土竹简《太一生水》“万物生于水”的思想观念。

2、阿那克西曼德 约前610~约前546 其著作《论自然》,早已失传。其思想观念传入后世的有:
① 认为万物没有固定的形式、性质、质量、界限,而是后来在运动中,不断分裂、变化、演进,而出现了冷和热、干和湿、轻和重、大和小、软和硬等对立面,又不断运动、分裂、变化,最后产生万物。
② 原始动物由海水产生;人是由鲨鱼演变而成的。
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观念,类似《老子》(1章)“无名天地之始”,(40章)“有生于无”;(42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观念。

3、阿那克西米尼 约前588~约前525 其著作《论自然》,早已失传。其思想观念传入后世的有:气不断运动、变化,产生万物;万物不断运动、变化,后又转化为气。类似中国《易经》、《老子》思想观念:阴阳二气运动、变化是产生万物的本原。

(二)再看老子在世界学术史上“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无人可比,无书可比。事实依据有四:

1、我的考证:老子生于前620~前610之间,享年110岁左右,世界最早并有完整的专著传世;其人其书有文献记载可参证;

2、1994年湖北荆门郭店战国时代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竹简入墓时间在前300年。《老子》成书必在前300年之前,是世界上最早的、最完整的学术专著;

3、《老子》仅5000言,主要论述天道、地道、人道。涉及整个古代社会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养生、仪礼、语言、美学、诗学等多方面;是世界学术史上最宏伟精深之书;

4、《老子》成书后,2000多年来影响古今中外,直到目前,仍在发挥巨大的思想影响力,成为世界学术史上影响世人时间最长、影响人群最广的学术专著。

2005年9月14日《光明日报》报道: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老子》译文在世界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美国汉学家蒲克明盛赞:“《老子》将来会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书”。

三、再现老子在中国学术史上“万世师表”的特殊地位和老子思想在现实运用的特殊作用

(一)中国历史上一直盛赞老子和《老子》书的崇高地位
1、孔子最早盛赞老子“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孔子家语·观周》)。概述了老子学术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诚恳拜老子为师。
2、战国时,学术界“黄老并称”,或称“黄老思想”、“黄老术”。当时,著名思想家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等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黄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始祖,是中华文化的缔造者。在战国时代(前475~前221),老子在学术史上就具有和“黄帝并称”的特殊地位,古往今来还没有第二人能和“黄帝并称”。
3、东晋葛洪《神仙传》盛赞:“老子岂非所乾坤所定,万世之师表哉!故庄周之徒,莫不以老子为宗也”。最早提出老子在中国学术史上“万世师表”的崇高地位。清圣祖康熙题孔庙大成殿时,才将“万世师表”的光荣称呼,又加在孔子头上。
4、近代著名学者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也肯定:“老子者,儒道之师,学术之宗也。”
5、近代著名学者石一参《管子今诠·界说》也认为:“中国之言古代社会学者,概尊老氏为开宗明义之导师”。
     可见老子在中国学术史上“万世师表”、“儒道之师、学术之宗”、“开宗明义之导师”的特殊地位,早被历史公认。现在复修洛阳上清宫,只是再现老子的历史面貌而已。

(二)前人早已明确论述:《老子》一书在中国历史上的“救世”作用,非他书可比

1、西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以授汉文帝刘恒(在位时间前180~前157),并说明《老子》“言治身治国之要”。最早说明《老子》思想有“治身治国”的特殊作用。后来有不少事例说明《老子》确有“治身治国”的特殊功能。
2、北宋真宗赵恒说:“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
3、清道光年间(1821~1839),进步思想家魏源《老子本义》也明确论述:“《老子》救世之书也。故首二章统言宗旨。此遂以太古之治,矫末世之弊”。“太古”,指黄帝、唐尧、虞舜、夏禹、商、周。“末世之弊”,指清道光时代的社会弊病。《老子》(14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就是教导人们用黄帝以来历史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考查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存在的种种弊病。这就是《老子》的救世作用。这类历史事例是不少的。

(三)近几年来,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口号和重大国策,也可显示《老子》思想“救世”的特殊作用

1、响亮口号
① “以德治国”
《老子》讲“德”的28处,最重要的是(59章):“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用现代的政治理论讲:就是人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是不可战胜的;受人民的拥护,就可长治久安,永立不败之地。
② “以人为本”
《老子》(25章)认为宇宙中只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不承认有五大。因此,人类社会一切制度、措施、活动理所当然应“以人为本”。
③ “和谐社会”
《老子》(42章)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和的和谐思想”,是老子思想的根本点。“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淮南子·天文训》)宇宙万物都是如此。因此,“和谐”是万物生存的根本保证。社会不和谐,矛盾重重,是不会健康、顺利发展的。这类事例是很多的。
④ “节约型社会”
《老子》(67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俭”,就是对已有的物质生活要节约、要节省,不要浪费。

2、重大国策
① 全国免征农业税
中国农业税,最早叫“案田而税”。春秋时代齐桓公19年(667),管仲提出(《管子·大匡》)。当时进步意义,按土地质量、多少,征收实物,承认农民有耕种自主权。后来征收愈加繁重,农民不堪负担,陷于饥饿、贫困。《老子》(75章)明确提出:“民之饥,以其主食税之多”。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从经济上揭示人剥削人的社会现象。“上”,就是指春秋时代诸候国君。“食税”,就是诸候国君对农民的税收剥削。明末李自成义军将领李岩,曾提出:“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号召农民参加义军,但终没有实现。现在全国免征农业税,是中国有史以来对农民一大德政。农民受到的实惠是无法估计的。
② 农村贫困子女上学“两免一补”“两免”:免学杂费、免书籍费;“一补”,补助生活困难者。
③ 征收个人所得税以上两项都是《老子》(77章):“天之道,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的思想再现。既是“救世”,也是国家在“重积德”。

3、重要讲话

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观,也是《老子》思想“道”与“德”的再现:办好事、办坏事是一个人“德”的具体表现。办好事、办善事,就必然光荣;办坏事、办恶事,就必然耻辱。触犯法律者,还要受法律制裁。这个必然结果,就是《老子》思想的“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如而自来,禅然而善谋。天網恢恢,疏而不失”(73章)。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事好还”(30章)

② 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恩天下万民之忧乐是我的座右铭”(2006年4月7日《洛阳日报》)。这种思想境界、情操,也是《老子》(49章)思想:“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再现。就是要和天下万民同忧患共欢乐,爱万民之所爱,恶万民之所恶。因此,温家宝总理被海外华侨称赞为“平民总理”。

四、再现老子在人类文化史上十大家地位

   根据老子在中国和世界学术史的特殊地位,老子在人类文化史上其人其思想占有无人可比的“十大家”地位:(一)思想家;(二)政治家;(三)经济家;(四)救世家;(五)养生家;(六)军事家;(七)教育家;(八)慈善家;(九)文化家;(十)诗学家。





上一篇:五戒十善,道教格言  
下一篇:耶稣原来是中国人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