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学重译家——竺叔兰

     2009-06-01 10:19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三教祖庭 > 正文
    竺叔兰,是魏僧朱士行西行求法送经洛阳的宏愿者。

    朱士行不满足于般若经典过去的译本,矢志西行求经,经本送回洛阳后无人译出,二十一年后,竺叔兰协同无罗叉译出,流传于世,实现了朱士行求法的宏愿,朱士行虽捐躯于阗,想己颇受安慰。

一 家国遭变 父奔洛阳

    竺叔兰,原籍天竺国人。其祖父娄陀,满怀壮志,好钻研学问,清高简朴而有气节,远近闻名。

    当时,国王昏庸无道,朝政腐败;百姓多难,想着国家将要发生大乱。恰好有个地位较低的朝臣,掌握着部分兵权,深怕国王惑疑兴兵作乱,得罪被杀,于是,就靠着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权势,号召天下人和他一起反对朝廷。

    娄陀听说后,十分恼怒说:“你出身低贱,由国王提拔,而身居要职,不能以德行报答王恩,而反过来做叛臣吗?我宁可保持着忠臣的身份而死去,也不愿来做一个叛臣而求活着!”

    那叛臣听罢娄陀的话,心中盘算着,害怕他泄露机密,破坏大事,一不做二不休,就把娄陀杀死,紧接着,就率兵叛乱。

    这时,娄陀的儿子达磨尸罗,还因做事寄留在外国。家庭遭惨后,达磨尸罗的妻子和哥哥,便一气之下出家为沙门。达磨尸罗听说父亲被杀,国内大乱,就和两位沙门一起离开异国。经西域各国长途跋涉来到晋朝的洛阳,就定居下来。随后,建立了家室,生子叔兰。

二 生性异常 机智善辩

    叔兰,这位晋籍天竺人的后代,幼小时聪明善辩,从学于二舅父学习佛教经法,只要一听讲就立即领悟。自小就有一口流利的胡、汉语,所以,很快就掌握了胡、汉语文字。两种文字的书籍经典都涉猎,并过目不忘。

    叔兰长大后,性情有所变化,就是轻犯浮躁,好游玩打猎,而没有限度。有一次,曾单独骑着马追逐野鹿,正追赶,忽然碰到一只老虎,一惊之下,落下了马,摔断了右臂,好长时间才痊愈。伤一好,仍是好骑马奔跑,他的母亲多次劝说阻止,一直改不了这个毛病。后来,他的母亲让他每天吃粗茶淡饭,他的脾气才好起来,从那时起,也就不再游猎了。

    叔兰嗜酒成性,一次喝五六斗才算舒畅。曾有一次他大醉后,睡在大道旁边,又踉踉跄跄走到河南郡衙前狂呼乱叫,衙吏把他送到河南郡监狱去。

    正在这时,河南尹乐广,同宾客共饮,亦到酣醉的程度,看见叔兰烂醉如泥的样子说:“先生是位侨居洛阳的客人,怎么样学人家饮酒?”

    叔兰答:“杜康酿酒,天下人可以共饮,为什么问人家是侨民还是晋民?”

    乐广问:“可以饮酒,但为什么可以饮到这种狂乱的程度?”

    叔兰答:“百姓饮酒虽饮到发狂的程度,但还没有到乱,这好比郡守你饮酒,虽然醉了,但还没有到狂的程度那样。”

    乐广听后大笑。

    当时席上有位客人对叔兰说:“外国人为什么都是白面孔?”

    叔兰答:“河南人面黑还不疑惑,我面白又为什么见怪呢?” 

    于是,全席宾主惊叹叔兰机智巧辩,接着就释放了他。

三 业报回转 译经传世

    有一天,竺叔兰无病暴死,过了三天,又复生了。他自己说,走进一豪门大户,朱门青瓦,金银布置满堂。又看见一个人,这人就是叔兰的爷爷,对叔兰说:“我积善行德好多年了,到今天得到了这个报答。你是个罪人,怎么来到这里呀!”

    当时,守门人用竹杖赶走叔兰,以致把他赶到竹林子里。

    叔兰在竹林子里看到了他的猎伴,正被鹰犬所啄咬,混身是血,号叫涕哭,向叔兰呼救。叔兰赶快避开。

    走了几十步远,叔兰又碰到一个牛头人,想用叉子叉他,他说:“我家祖祖辈辈是佛弟子,平时还供养两位沙门,有什么罪你来治我?”

    牛头人说:“你这些善行,虽然能受到福报,但不能赦免你的猎罪。”

    不一会儿,叔兰观到他的两沙门舅舅来到,对牛头人说:“我们二人常年累月受到他家供养,积恶少而积善多,可以得到相抵消而免除罪过。”说罢,叔兰就随着这两位沙门回家去了。

    叔兰从此以后,改邪归正,依佛修慈,专心致志。钻研佛经,精通胡、汉语成了一位洛阳闻名的经学大师。

    原来魏高贵乡公时,中国第一授戒僧朱士行于甘露五年西行到于阗国写得《般若道行经》正品梵书胡本十九章,送回洛阳。一直没有译出。

    二十一年后,即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竺叔兰到陈留(今开封县)仓垣水南寺,与于阗沙门无罗叉共同译出并改经名为《放光般若经》三十卷,竺叔兰自己又译出《异维摩诘经》三卷,《首楞严经》二卷。由于叔兰精通胡、汉语,所以,他的译文十分精当公允,对当时佛学界影响很大。

    后来,竺叔兰的母亲去世,停柩三个月,叔兰打算埋葬。有个邻人听说了就告诉叔兰说:“今年不利,应等到明年。”

    叔兰说:“生必有死,死去的人不能再生了。人和神生活在不同的境界,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啊!如果让亡母栖息地下,那么她在生时的哺育之心就可受到安慰了;假如等到来年,恐怕奔逃没有着落,哪还有时间来奉营老母亡灵呢?”于是,不顾乡邻议论,便埋葬了母亲。

    第二年,羯族军人石勒于河北作乱,盗贼蜂起,洛阳遭难更甚,叔兰不堪忍受其害。这第二代侨民,如其父遭难奔晋那样,就避乱南奔荆州去了。

    后来,有一天,叔兰无疾,忽然告诉僧人说:“我将要死了。”众僧十分惊奇,果然几天后,就安然死了。众僧们认为叔兰是一位能知自己生死的人。



上一篇:敦煌菩萨——竺法护  
下一篇:佛典校写家——支孝龙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